缺点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4

马云老师与蔡崇信管理的阿里巴巴拥有员工21万人,任正非管理的华为有员工20万人,刘强东管理的京东有员工60万人。最近,我们看了蔡崇信对于阿里的反思,他最为强调的一条是阿里巴巴“彼岸”的定位出了问题。我们评价任正非,也不会去考察任正非研发设计麒麟芯片的能力。我们评价刘强东,也不会考察刘强东的选品与快递能力是不是京东里面最厉害的。

同理,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即便是对于投资细分领域来说,对于一个资产管理金融机构来说,一把手的主要职责与能力不在于投资能力,研究能力。投资能力极强,最多匹配的位置是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研究能力极强,最多匹配的位置是分管研究的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营销能力极强,最多匹配的位置是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分管业务的领导,尤其是干业务出身的副总经理,再再上一步,到一把手,就像宁高宁所言的,这需要一种思维范式的革命,其哲学基础在于业务的“彼岸”与整个组织的“彼岸”未必是激励相容的。

一个案例是任正非是负责整个华为的“彼岸”的,余承东是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彼岸”的,最后华为汽车业务依然没有选择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鸿蒙智行的方案,这背后的考虑都是“彼岸”在主导。华为的主航道是ICT业务,不是汽车业务。

基于此,一旦成了一把手,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应该是丢掉自己最为熟悉的业务,开始拥抱更多的业务类型,不是强调与支持自己所熟悉的业务部门,而是基于整个公司的“彼岸”来进行资源配置。故而,我们看到组织培养一把手,经常用的方式是轮岗,在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让一些重点培养对象不管变换分管的条线。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一把手重视的点是要不要做,要谁来做,这背后的利益权衡非常复杂的,二把手重视的点是怎么把既定的事情做得最好,员工思考的点基本上是围绕如何增进自己的工资与薪酬,凡是不利于此目标的领导的选择在员工心中都是领导的缺点。

大家尤为不满意的是总觉得是往往外行领导内行。不管是当前的俄罗斯制度还是美国制度,决策的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在形成具体政策的人都是外行。看奥本海默的电影,美国主导核武器设计团队的管理,自然不是最懂原子弹设计、计算的科学家,而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且有一定沟通管理能力的奥本海默。若是决策需要最专业的人来做,那么应该请爱因斯坦、海森堡之类的顶级自然科学家来做决策和项目管理。

与人打交道,以及,与自然界打交道需要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最专业的人当一把手。我们从来也没有见过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的一把手/总经理/董事长是整个组织投资业绩最好的人,甚至更多一把手从来就没有从事过投资业务。但这并不影响这些一把手带领组织不断扩大管理规模,改善员工的薪酬,提升客户的获得感。

对于我们个人依然是如此,切记——不能把别人的评价当成“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关于优点与缺点的表述。离开我们的“此岸”与“彼岸”谈我们的优缺点是一种哲学层面的错误认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认识自己,搞清楚自己各方面的特质,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彼岸”,就能将蕴藏自己脑海中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这是我对于人生意义、价值与方向的思考。

评价雷军的游泳能力,评价刘强东的学术能力,评价任正非的芯片设计能力,评价爱因斯坦的厨艺,评价分析师的投资能力,评价投资经理的管理能力,评价一把手的资金交易能力.......怎么看都是缺点。

终究,我们要活在自己架构的概念世界中,不是活在别人架构的概念世界中。这种认知,推到宏观领域,就是话语权。如果说中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些落后的话,但就是尚缺乏概念世界的话语权。西方各国的“彼岸”与中国的“彼岸”是有差异的。围绕各自的“彼岸”,都有各自的社会科学哲学体系——语言文字概念世界。

总的来说,什么是缺点是一个哲学命题,它与我们要达到的“彼岸”密切相关,很多人之间的误解与矛盾往往与大家的“彼岸”不同,一个人所说的缺点,是从一个特定的“彼岸”视角出发的,换一个“彼岸”,这个缺点很有可能是最大的优点。

全部讨论

04-28 12:30

思维层次高!道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在岗领导内行的认知,曾经让我吐槽,现在不这样想了,经历过一个教授级别的人做为老大,简直是噩梦的感觉,所以,有些话真是感同受身。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到一个目标的道路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直接,没有二路公交车一站到达,更多的是在辗转腾挪,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恐怕刚出发就已经陷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