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6喜欢:12

$碧桂园服务(06098)$ 1、投资地产链条,不能投资地产公司、高杠杆+下行周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太高,可以投资被地产公司误伤的物业。

2、碧桂园服务的核心资产就是9.57亿平的在管面积、16.33亿的合约面积,每平米每月产生2.15元的营收,外加每年3-5%的外拓面积。从业绩来看,剔除三供一业、剔除非业主增值服务两项,有350亿的核心业务营收,包括物业管理、社区增值服务、城市管理、商业运营四块业务,预计35亿净利润和现金流是有保障的。

3、碧桂园服务的问题有几个:首先是,地产关联公司的输血问题,这个问题规模在逐步控制、今年可能影响就很小了、控制在10亿以内;其次,收购带来的遗留问题,长江收购的时候没有把好关,导致收购一些不合格的资产,现在已经连续两年大额减值了,尤其是一些收购的资产跟暴雷的地产公司有很大的关联,导致应收账款高企,这个需要一些时间消化,预计要到2025年才能彻底出清。其三,港股自身的问题,港股本身流动性的问题、自身大熊市的问题。

所以,碧桂园服务要大涨,可能需要三个条件的支持,其一,企业处理好关联业务和收购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二,港股结束熊市;其三,地产行业本身的问题得到缓解。

4、企业只有遭遇利空和困境的时候,才能有好的价格,关键是企业遭遇的困境是否是不可逆的、毁灭性的,是否伤到了企业发展的根基、摧毁了企业未来可持续盈利的能力和前景。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这次地产危机,要分清哪些是危险,哪些是机会,这就需要搞清楚这次危机的本质是什么?这次地产危机的本质就是高杠杆+遇到下行周期,资金链断裂和流动性危机。

在地产这场危机中,有几类机会:①杠杆低的地产公司和物业业务占主导的地产公司,比如太古地产,负债率很低,这类企业也受到牵连,股价也是大跌;

②还有就是有流动性支持的企业,比如央企地产企业,它们很难遭遇流动性危机,因为有强大的外援;

③还有就是经营稳健的物业公司,这类企业股价下跌仅次于地产公司,甚至平分秋色,但是物业的危机和困境要小得多、也没有到不能正常经营的地步,主要是物业是轻资产低负债刚性需求的商业模式运行。

物业最大的风险是被地产母公司掏空现金和核心资产抵押的风险,第一个因素也威胁不到企业、主要是第二个因素威胁大点、代表是彩生活,但是彩生活仅仅只有一个案例,挪用现金也只有恒大物业等企业,恒大物业被挪用了130亿现金,经营还是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主要是物业本身具备造血功能!

碧桂园服务碧桂园之间没有股权关系,不是母子公司,所以,对地产公司的掏空挪用行为、有了一道风险隔离墙,当前在恒大等案例的警示下,企业也不敢乱来,否则就不是破产重组这么简单了,不仅搞不成破产重组,负责人还要蹲大号、甚至可能会被判刑无期、因为其中涉及到的金额太大、一旦认定有罪肯定就会是重罪。

目前大部分地产公司已经躺平了,包括碧桂园也是寄希望于重组,那些挪用的大多是之前还抱有侥幸希望、希望挪用后能够救活地产,目前来看挪用是没用的、救不活,自然也没人乱挪用了。

①物业是大生意、是刚需、长期需求、甚至永续需求,再加上本身一旦进入小区、更换起来比较困难,等于是没有竞争。其营收和现金流的稳定性是有保障的,业务可持续性比较好。无论是长坡厚雪,还是长坡薄雪,反正是长坡这个没有人怀疑。

②物业属于轻资产模式,本身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投入,赚取的钱往往是自由现金流、可以用来发放红利股息和回购。当前在股价极度低估之际,虽然利润率低,但是营收规模大、股息和回购等股东回报照样非常高。

③物业是低负债模式,低负债加上稳定的需求和营收、现金流,决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④前景方面:未来地产进入存量时代,物业将会取代房产开发和销售成为主导行业发展的支柱赛道。

⑤当然,物业生意也有自身的局限,那就是涨价困难、人工成本占比很高并且在不断上涨;同时,规模效应不明显,内生增长很难,只能通过收购等方式实现扩张。不过,真正亏本经营的物业小区还是很少的,企业一旦亏损可以推出,物业的好处就在于,业主要换掉物业比较难,但是物业自身推出却比较容易。

4、从估值来看,碧桂园服务的估值155亿人民币,按照35亿的净利润保底计算,PE大约4.5倍;如果跌到4元,则为3.5倍PE左右。现在整个物业企业的估值,都到了极端位置了,普遍在3-5倍,主要是受到地产公司的牵连导致的。

从相对估值来看,股价跌幅在90%-95%之间,4元是跌幅95%,港股本身流动性缺失,很多股票再出现大的危机的后,往往跌幅会超过95%,即使未来能够东山再起的企业,往往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4元以及4元以下的投资价值。

所以,整体的判断是,现在是超级低估的时候,企业的基本面还是很牢固的、不会出现倒闭的风险或者不可控的风险,但是低估并不等于不会下跌,所以不要着急、慢慢加仓,很多时候要赚大钱需要大的仓位、股价跌的少,仓位往往达不到。

$万物云(02602)$

精彩讨论

太一资产03-31 13:35

$万科A(SZ000002)$ 企业只有遭遇利空和困境的时候,才能有好的价格,关键是企业遭遇的困境是否是不可逆的、毁灭性的,是否伤到了企业发展的根基、摧毁了企业未来可持续盈利的能力和前景。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这次地产危机,要分清哪些是危险,哪些是机会,这就需要搞清楚这次危机的本质是什么?这次地产危机的本质就是高杠杆+遇到下行周期,资金链断裂和流动性危机。
在地产这场危机中,有几类机会:①杠杆低的地产公司和物业业务占主导的地产公司,比如太古地产,负债率很低,这类企业也受到牵连,股价也是大跌,但是基本面没有危机;
②还有就是有流动性支持的企业,比如央企地产企业,它们很难遭遇流动性危机,因为有强大的外援;
③还有就是经营稳健的物业公司,这类企业股价下跌仅次于地产公司,甚至平分秋色,但是物业的危机和困境要小得多、也没有到不能正常经营的地步,主要是物业是轻资产低负债刚性需求的商业模式运行。
物业最大的风险是被地产母公司掏空现金和核心资产抵押的风险,第一个因素也威胁不到企业、主要是第二个因素威胁大点、代表是彩生活,但是彩生活仅仅只有一个案例,挪用现金也只有恒大物业等企业,恒大物业被挪用了130亿现金,经营还是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主要是物业本身具备造血功能!
碧桂园服务和碧桂园之间没有股权关系,不是母子公司,所以,对地产公司的掏空挪用行为、有了一道风险隔离墙,当前在恒大等案例的警示下,企业也不敢乱来,否则就不是破产重组这么简单了,不仅搞不成破产重组,负责人还要蹲大号、甚至可能会被判刑无期、因为其中涉及到的金额太大、一旦认定有罪肯定就会是重罪。
目前大部分地产公司已经躺平了,包括碧桂园也是寄希望于重组,那些挪用的大多是之前还抱有侥幸希望、希望挪用后能够救活地产,目前来看挪用是没用的、救不活,自然也没人乱挪用了。
①物业是大生意(国内住宅物业也是万亿级别)、是刚需、长期需求、甚至永续需求,再加上本身一旦进入小区、更换起来比较困难,等于是没有竞争。其营收和现金流的稳定性是有保障的,业务可持续性比较好。无论是长坡厚雪,还是长坡薄雪,反正是长坡这个没有人怀疑。
②物业属于轻资产模式,本身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投入,赚取的钱往往是自由现金流、可以用来发放红利股息和回购。当前在股价极度低估之际,虽然利润率低,但是营收规模大、股息和回购等股东回报照样非常高。
③物业是低负债模式,低负债加上稳定的需求和营收、现金流,决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④前景方面:未来地产进入存量时代,物业将会取代房产开发和销售成为主导行业发展的增长赛道。至少,商业物业、住宅物业、房地产开发销售能够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随着经济越发展、收入越高,住宅的品质就会越高,物业要求就会越高。
⑤当然,物业生意也有自身的局限,那就是涨价困难、人工成本占比很高并且在不断上涨;同时,规模效应不明显,内生增长很难,只能通过收购等方式实现扩张。不过,真正亏本经营的物业小区还是很少的,企业一旦亏损可以推出,物业的好处就在于,业主要换掉物业比较难,但是物业自身退出却比较容易。
$碧桂园(02007)$

全部讨论

03-31 13:35

$万科A(SZ000002)$ 企业只有遭遇利空和困境的时候,才能有好的价格,关键是企业遭遇的困境是否是不可逆的、毁灭性的,是否伤到了企业发展的根基、摧毁了企业未来可持续盈利的能力和前景。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这次地产危机,要分清哪些是危险,哪些是机会,这就需要搞清楚这次危机的本质是什么?这次地产危机的本质就是高杠杆+遇到下行周期,资金链断裂和流动性危机。
在地产这场危机中,有几类机会:①杠杆低的地产公司和物业业务占主导的地产公司,比如太古地产,负债率很低,这类企业也受到牵连,股价也是大跌,但是基本面没有危机;
②还有就是有流动性支持的企业,比如央企地产企业,它们很难遭遇流动性危机,因为有强大的外援;
③还有就是经营稳健的物业公司,这类企业股价下跌仅次于地产公司,甚至平分秋色,但是物业的危机和困境要小得多、也没有到不能正常经营的地步,主要是物业是轻资产低负债刚性需求的商业模式运行。
物业最大的风险是被地产母公司掏空现金和核心资产抵押的风险,第一个因素也威胁不到企业、主要是第二个因素威胁大点、代表是彩生活,但是彩生活仅仅只有一个案例,挪用现金也只有恒大物业等企业,恒大物业被挪用了130亿现金,经营还是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主要是物业本身具备造血功能!
碧桂园服务和碧桂园之间没有股权关系,不是母子公司,所以,对地产公司的掏空挪用行为、有了一道风险隔离墙,当前在恒大等案例的警示下,企业也不敢乱来,否则就不是破产重组这么简单了,不仅搞不成破产重组,负责人还要蹲大号、甚至可能会被判刑无期、因为其中涉及到的金额太大、一旦认定有罪肯定就会是重罪。
目前大部分地产公司已经躺平了,包括碧桂园也是寄希望于重组,那些挪用的大多是之前还抱有侥幸希望、希望挪用后能够救活地产,目前来看挪用是没用的、救不活,自然也没人乱挪用了。
①物业是大生意(国内住宅物业也是万亿级别)、是刚需、长期需求、甚至永续需求,再加上本身一旦进入小区、更换起来比较困难,等于是没有竞争。其营收和现金流的稳定性是有保障的,业务可持续性比较好。无论是长坡厚雪,还是长坡薄雪,反正是长坡这个没有人怀疑。
②物业属于轻资产模式,本身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投入,赚取的钱往往是自由现金流、可以用来发放红利股息和回购。当前在股价极度低估之际,虽然利润率低,但是营收规模大、股息和回购等股东回报照样非常高。
③物业是低负债模式,低负债加上稳定的需求和营收、现金流,决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④前景方面:未来地产进入存量时代,物业将会取代房产开发和销售成为主导行业发展的增长赛道。至少,商业物业、住宅物业、房地产开发销售能够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随着经济越发展、收入越高,住宅的品质就会越高,物业要求就会越高。
⑤当然,物业生意也有自身的局限,那就是涨价困难、人工成本占比很高并且在不断上涨;同时,规模效应不明显,内生增长很难,只能通过收购等方式实现扩张。不过,真正亏本经营的物业小区还是很少的,企业一旦亏损可以推出,物业的好处就在于,业主要换掉物业比较难,但是物业自身退出却比较容易。
$碧桂园(02007)$

04-01 16:08

请教一下,核心净利润,是否剔除了应收账款减值这一部分呢?

03-31 21:41

23年碧服大额计提关联方应收款时,计提了20多亿拨备,但23年关联方应收款依然继续增加了12亿至少,这个还是很蹊跷,和碧桂园到底是主要哪方面的收入

03-31 14:14

判刑这个就不要指望了,远的彩生活近的雅生活世贸服务,都是被大股东吸干的,啥事儿没有

赚低估到回归合理的钱!

04-04 21:37

看看有没有机会上车

04-01 08:46

收购的资产那些应收款就不说了,城市服务的应收款也是很大的,应收款再计提个25亿,商誉无形资产再计提个40亿,应该也差差不多了,跌到哪里不知道,安全的出手点大概率应该是下半年,6个核心点能完成3个就开始反转了

皮之不存,毛之,,以大股东这水平这个物业也好不到哪去,

会不会跌到3~3.6

如果能到4元那是真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