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财报说明电商已告别高利润、高增长时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日晚间,阿里巴巴京东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或许已经告诉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商行业将告别高利润、高增长的时代。

 

先来看看阿里财报的核心数据:

 

1、阿里第二财季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与之前市场预期的2061.7亿元有较大差距。经营利润为150.06 亿元,同比增长10%。调整后净利润285.2亿元,同比下降39%。

2、阿里国内商业板块同比增长31%,全球化业务同比增长41%,以阿里云、菜鸟为基础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同比增长32%。经调整 EBITD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下降27%至348.40 亿元。经调整 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下降32%至280.33 亿元。

3、阿里主动下调了 2022 财年的总收入预期,上季财报时,阿里给出的年度总收入预期是9300亿元,对应增速为29%。昨天财报发出后,阿里将同比增速20%-23%。随后阿里CFO武卫在电话会议中向分析师解释,调低收入增速预期是因为国内目前的社会消费发展势头比今年一季度时更缓慢。此外,调低预期也是为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关键领域进行持续投入。

 

再来看看京东财报的核心数据:

 

1、京东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154亿元。其中,京东零售收入为1980.02亿元,同比增长22.96%,经营利润为79.42亿元,同比增长17.92%。京东物流收入为257.49亿元,同比增长43.33%,经营损失为7.26亿元。

2、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损失为28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6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0亿元,去年同期为56亿元。此外,京东在营销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的营销支出为78亿元,同比增加42.3%。

3、京东第三季度经营利润为2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2%,去年同期为53亿元。京东表示,本季度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主要有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

总结来说,长庚君认为,无论是利润还是收入,阿里的增速都在趋缓,虽然收入同比增长29%,但是细看的话,里面包含了合并高鑫零售的数据,去掉这一部分,阿里的实际增速只有16%,如果只看核心电商业务的增速则只有3%左右。

这些数据披露后,市场反响迅速,昨日美股市场上,阿里股价一改过去两周重新复苏的时候,暴跌11.13%。

随后在电话会议中,阿里巴巴CEO张勇向分析师阐述了阿里未来的重点方向。他表示,将继续围绕内需、全球化和云计算大数据的三大战略,有信心在本财年末国内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10亿的目标。

或许是受到张勇讲话的提振,花旗、大和、瑞信等投行都给予了阿里“买入”评级。其中花旗在最新报告中表示,不意外阿里下调了年度业绩预期,因为大部分投资者都已经对预期到阿里的业绩增长会放缓。花旗给与了阿里240美元的目标价,截止昨日收盘,阿里股价为143.6美元。

长庚君在与一位分析师朋友交流阿里这次财报时,对方认为,阿里目前的股价比18年还低,收入却依旧是18年的3倍。从这个角度看,股价确实被严重低估。但是考虑目前电商行业宏观大环境的影响,资本市场对阿里会非常谨慎。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京东。这是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后的首份财报,总体来看,资本市场是比较认可的。财报发布后,京东昨日股价大涨5.95%。

野村、杰富瑞交银国际等投行也都纷纷上调了京东的目标股价。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投行看好京东的原因是业绩稳健符合预期。

换言之,今天资本市场看待电商,已经不再是将其当做高增长行业去看,只要业绩稳健,达到了预期就可以。

当然,京东这次给出的财报虽然超过了市场预期,但是徐雷接下来的挑战却不小。比如京东的净利已经由盈转亏,去年同期是76亿元,而现在是亏损28亿元。再比如,京东年活跃用户量的增速是在持续下滑的,而营销成本和行政支出却是大幅增加的。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外界对阿里依然保持信心,但问题是这个长远是多久?其中是否会有变数?没人知道。徐雷执掌的京东在这一季度业绩取得了开门红,但是也存在隐忧与挑战。

过去曾有人将中国的电商市场竞争比喻为阿里京东与拼多多的三国杀。不过,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几乎都已经将大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到基础建设中,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在这个红海市场,高增长与高利润已经成为过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