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格力电器,究竟“花落谁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关于格力电器股权转让的最新信息】

       2019年9月2日晚间,格力电器披露股权转让进展,共有两家意向受让方向格力集团提交了受让申请材料,并足额缴纳相应的缔约保证金,分别为: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下称“明骏投资”),以及格物厚德股权投资(珠海)合伙企业(下称“格物厚德”)与 GENESIS FINANCIAL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 组成的联合体。上述两家意向受让方经穿透后,分别是高瓴资本和厚朴投资两大财团。

【意向受让方的背景分析】

第一章    对“高瓴资本”的逻辑分析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地点是美国纽约,背景是美国的耶鲁大学基金。公司创始人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资金背景是美国,而操盘手的背景则是中国赴美留学的高材生。

在过往业绩角度看,耶鲁大学基金这些年来业绩不俗,取得了较高的平均年回报率。高瓴资本与中国内地企业做过几个大计划:

第一个计划是在2013年,高瓴与腾讯及印尼最大的媒体集团公司Global Mediacom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在印尼发展微信业务。微信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项目,印尼版微信,已成为目前印尼国内最受欢迎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从这个角度看,把微信带到东南亚,从某种意义上看,应该还是对中国内地比较友好的外资资本。这是我个人从表面角度去分析,未必百分百确定,大家也可以用逻辑去分析一下。

第二个计划是串联“京东”和“腾讯”。2010 年,当刘强东需要 7500 万美元融资,但高瓴告诉刘强东,要么投 3 亿、要么不投。这个例子和阿里巴巴和软银当年的故事类似,故事的真实性,我无法考究,但至少说明高瓴资本是非常看好刘强东。之后,高瓴就介绍刘强东参观沃尔玛、大润发,全面学习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投后的服务做得还不错。

到了2014 年,高瓴还拉着腾讯投资京东,后来京东和腾讯有了非常深度的合作。2014年3月10日,京东与腾讯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京东将收购腾讯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100%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以及易迅网的少数股权和购买易迅网剩余股权的权利。腾讯将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腾讯将获得京东约15%的股份。

腾讯当时愿意把电商业务全部给京东,同时为京东提供了不错的流量入口。如果当时这起合作,高瓴资本有出一份力的话,那么这个资源的串联能力,应该对目前的格力电器是很有吸引力的。

总结而言,高瓴资本有美资背景,但对中国相对还算友好,因为从高瓴资本愿意把微信弄到印尼那边去,如果是按今天那些所谓的美国国家安全考虑去思考,应该不会这样做,所以,从过往经历看,美资背景没有给高瓴资本减分,同时目前我们也正在全力争取对中国友好的美资企业的支持,从这个角度看,美资背景,不仅问题不大,还可以是间接的优势。

从资源串联角度看,对京东的这个案例很是加分,因为京东在腾讯那里不仅获得了融资,更重要是获得用户端口,这个很重要。

唯一不足是,高瓴资本还是比较博爱的,虽然它是京东的伯乐,但同时高瓴资本也在2017年京东市场占有率下滑,阿里强势时,大量买入了京东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的股票。从资本的角度看,这也无可厚非,充分反映了高瓴资本在看待问题时的客观性,不会有任何选择上的倾向性,一切都是源自对标的物价值的判断。

从这个角度看,高瓴资本对格力电器的价值还是非常认可的,但未来,可能也不排除会和投资京东之后再投资阿里一样,也许某一天也会投资格力电器的主要竞争对手,比如美的集团。这就是坚持客观的外资属性,没有这份客观,也许就不会有帮助腾讯的微信进军东南亚进行战略布局的举措。这点,我是对高瓴资本做事情的客观性,给予钦佩。至于其他的要素,我只能从公开信息去判断,作为本文作者的我,也没有十足把握,去判断这个主体是不是最合适格力的对象,但希望我上述的分析(针对公开资料的逻辑分析,这就是我说提倡的经济素养),可以作为一些参考依据。

第二章    对“厚朴投资”的逻辑分析

厚朴基金是由美国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高盛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为该基金提供支持。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其三位创始合伙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从表面看,管理者似乎也有不少来自香港的管理团队。

从背景上看,高盛是美国资本,淡马锡是新加坡资本。淡马锡公司的背后是由新加坡财政部,相当于国家主权基金(备注:它以私人名义注册)。高盛是美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从背景看,高盛和淡马锡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应该来说,这是比较强势的两个主体,这是我个人感觉,大家可以有不同看法。我个人一直认为新加坡人,是华人里,性格相对比较强势的角色,这里我其实是褒义,因为新加坡其实在东南亚这样利益关系极其复杂的环境下能活得那么好,没有坚韧的性格是不可能存活的,所以和新加坡公司谈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而高盛是优势就很多了,但你想占高盛的便宜,几乎是不可能。但高盛的资源是非常多的,所以,在谈判过程中,关键要看高盛愿意拿出自己手中的多少资源来协助格力电器实现格力的霸业。我觉得这里,完全看高盛自身的意愿。

全力以赴帮助格力的话,估计很少有投行能比高盛更有优势,但关键点,我也无法从公开资料看到,高盛愿意动用的资源有多少。这就是需要格力集团去好好谈判的地方了。

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携手中粮集团于2009年7月6日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这一交易也是迄今中国食品行业中交易金额最大的一宗。

上面的三次投资,是公开资料中可以查到的。我希望用经济素养和大家分析一个细节,那就是【入股的时间点位】,都是在2009年中国股市从08年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时间点,可以说,从这三次入股时间点看,厚朴基金是擅长抄底的基金,这对目前格力电器的股价是一个利好支撑(备注:我并不是建议买入或卖出格力电器股票,本文只是分析战略投资者背景,不建议买卖操作)。

另外,还要谈一下厚朴基金的创始人——方风雷。方风雷是在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他还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高级管理学课程。方风雷于2007年底成立了私募基金--厚朴基金,初始规模约为25亿美元。高盛集团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其投资约3亿美元。方风雷方风雷的父亲曾是农民,后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高级行政职务。1968年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16岁的方风雷被下放到艰苦的内蒙古农村。三年后他参了军,上世纪70年代末期得以考入广东省中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外经贸厅当了名公务员。当时的河南是一个贫困的中原省份,就是在那里,方风雷遇见了王岐山,被他送去学习美国的金融体系。

上面的个人简介,都是公开信息。我觉得厚朴基金的最大优势,应该是它的创始人——方风雷。第一,在2009年很多外资不看好中资银行H股时,他是坚定看好,这是一个中国经济很看好的创始人。

其二,方风雷的价值观形成,主要是中国大陆,他是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之后还做过公务,同时前往美国学习,应该按资料看,有可能还是得到国家的资助。所以,从认可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方风雷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我在公开资料中,唯一无法分析的是高盛背景,高盛的资源和高盛对这个基金的影响力、关注力有多大,这个没法从资料中猜测,这一点,希望格力谈判的时候,重点关注管理者的背景,以及基金出资方对这次收购的态度。

第三章     总结一下

两个入围主体,各有优势。高瓴资本优胜在于过往有资源串联的案例,这是最大优势。而厚朴基金的优势源自于管理团队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资本股东的背景是高盛和淡马锡,出资人的背景比较强。

本文作者戴斌,希望从公开资料中运用经济素养进行适度的逻辑分析,观点仅供参考,具体还应该看格力与两方候选主体的具体谈判而定。我个人愿望是希望格力电器最后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主体,帮助格力电器进一步打造格力的霸业!希望格力可以在多个领域协助我们国家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构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