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选择失误,中交地产净亏损16.74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欢迎关注上方蓝色“地产凝眸”

楼市进入新周期以来,房企可谓是迎来大洗牌!诸多知名房企资金链暴雷,最终仅余少量房企笑到最后,当然也只是目前而已。这其中,央、国企已然成为最大赢家

日前,中指研究院发布《2024年1~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销售前五分别为保利、中海、万科绿城、华润,已然被央、国企霸榜

图源:中指研究院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今年一季度仅有三成销售百强拿地,但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增长14%,投资高度集中,且整体投资格局并未发生转变,依旧是以过去三年拿地较多的央、国企为主,同样由华润、绿城、中建壹品、中铁、招商等央、国企霸榜前十。

可以说,近几年楼市里如果有央、国企发展不好,那就显得有点“另类”了。而过去喊出“央企前三”的中交地产无疑是本届央、国企里的“显眼包”!

4月7日,中交地产公布,2023年净亏16.74亿元!作为中国交建集团地产板块的上市主体,总资产超过1200亿元,市值仅70亿左右,真的不可想象!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战略选择失误!

“非典型”央企扩张上演疯狂一幕!

那么,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地产凝眸认为,战略选择失误、战略前瞻性不够、贯彻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不够健全等皆系主因!

首先是战略选择失误!

要知道,央、国企普遍能选择稳健运营的发展策略,正是在于其强大的背景和雄厚的实力,只要不犯大错基本就能稳步向前发展。更何况竞争对手(多数民营房企)频频失误,央、国企不想崛起都难!

可以说,这“饼”都喂到嘴边了,中交地产硬是吐出去了!

董事长李永全2019年进入中交地产后,便喊出“复制绿城中国、创新中交地产”口号,直接复制“阳光城”经营模式,依靠扩大规模来增加利润,并定下2023年千亿规模的目标。

这种思路如果在2017年还合适,2019年就明显不是很合适了。毕竟,2019年国内楼市的调控任务就是一个字“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特别是“房住不炒”早在2016年就被提出,并于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价上涨已然接近尾声。

图源:百度百科

加之“新冠疫情”于2019年末初露端倪并于2020年全面爆发,导致各地尤其是内地二线城市经济遭受冲击,更对楼市造成直接影响,毕竟连营销中心都无法正常开放了,何谈销售去化?

如此情形下,中交地产仍未放弃疯狂扩张的策略。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中交地产拿地金额分别为343亿、366亿、251亿及114亿,4年总计豪掷超千亿元,甚至不惜溢价96%拿下昆明呈贡区地块,成为诸多房企拍地时头疼的对手。

据统计:

2019年,中交地产新增土地15宗,持有项目55个,总建筑面积1465.83万㎡

2020年,中交地产全年新增土地30宗,计容建筑面积635.59万㎡,较上年增长176.90%,持有项目8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376万㎡;

到了2023年,中交地产累计持有房地产项目来到117个,土地总面积1071.40万㎡

在过去5年里,中交地产通过股权收购、增资、招拍挂等方式,新增了62个项目,足足翻了一倍多,但2023年仅新增2个。此外,这117个项目中,只有18个项目为中交地产100%持有,其余全部为合作项目。

疯狂扩张的背后,却是连续5年业绩下滑,直到2023年彻底遭遇“滑铁卢”,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6.74亿元由盈转亏,才不得已踩下急刹车,全年仅新增2个项目。

事实上,早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交地产归母净利润便已出现过亏损,甚至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多年,再加上大环境(房住不炒、新冠疫情等)改变,若是早早停下扩张脚步,选择大多数央、国企“稳健运营”的发展思路,也不至于搞成今天这局面。

图源:公司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中交地产还是近年唯一连踩“三道红线”的央企,妥妥的一个“非典型”央企完全没有起到央企应有的表率作用

战略前瞻不足!

公司经理层变换频繁!

战略选择失误的背后,在于战略前瞻性不够。

这体现在2个方面:

第一点显然没有看清近年楼市局势发展进程,对楼市大环境判断失误,才做出了疯狂扩张这一错误战略。

第二点则体现在土地储备上。据了解,中交地产90%的土地储备集中在二线城市,尤其是苏州、南京、天津、武汉、郑州等地,截至2023年末,117个项目中,一线城市中仅布局北京。今年2月还公开表示公司在上海无土地储备

图源:网络

更别说“物以稀为贵”,如今房价还坚挺的,基本只有位于四大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高品质物业,好比此前深圳一沙河高尔夫别墅拍出1.6亿“天价”,位于上海黄浦区新天地板块的中海顺昌玖里更是创下日销近200亿的全国新纪录!

图源:网络

这完全说明了中交地产战略前瞻不够,拿地战略出现较大问题。连上海、深圳这样的热门城市都没有开发项目,谈何做“央企前三”?

然而奇怪的是,中交地产坚定地选择了疯狂扩张的道路,但在贯彻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上却没有那么坚定。

此前,中交地产5年时间历经4任总裁,频频“换血”,分别是:

杨剑平,2016年8月——2018年5月,任职1年零10个月

耿忠强,2018年12月——2019年7月,任职8个月

李永前,2019年7月——2021年6月,任职2年

汪剑平,2021年6月——至今

最短的耿忠强仅上任8个月,现任总裁汪剑平于2021年6月接任至今也尚未满三年,已是2016年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如此频繁地更换总裁一职,足以说明中交地产公司战略出现问题!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如果不是中交地产背景雄厚,靠中交集团各种融资渠道募集资金,甚至得到直接“输血”,换任何一家民营房企早就“暴雷”乃至“破产”了。

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中交地产成功发行公司债、中票、供应链ABS,合计超170亿元

2023年9月,中交地产披露,将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亿元;10月,又宣告拟将发行不超过43亿元的公司债券。

到了今年1月,中交地产提出,拟向中交房地产集团借款不超过100亿元,借款年利率不超过7.5%。

图源:网络

如今,中交地产正式“由快转慢”,开始选择“稳健运营”的发展战略,但在楼市新常态、二线城市去化难等大背景下,中交地产纵使能“熬”过去,恐怕从此也会一蹶不振,距离昔日“央企前三”的目标越来越远,遥遥无期!

购房置业,少则数十万,多则数千万,怎能纸上谈兵?怎能没有指引?地产凝眸23年房地产行业从业经历,历经房地产开发、营销代理、地产评论多行业实战,国家建设部、人事部2002年首批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书获得者,房天下2017年度人气爆棚答主奖、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百城千盘优秀奖获得者,深圳市TOP10地产影响力自媒体,欢迎私聊!

历史文章请点击:

热销喜报不断,这个改善红盘何以“遥遥领先”?!

超1.6亿+近500轮竞价+深圳史上最高溢价率,稀缺决定市场上限!

深圳,真的容纳不下“慢生活”!?

深圳取消“70/90政策”,为何犹抱琵琶半遮面?

东莞GDP增速大湾区倒数第一,这类资产谨慎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