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预制菜,后厨工业革命代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广义预制菜按照加工程度以及原辅料来划分可以分成净菜类、预制半成品类以及预制成品菜类。1)净菜类:可分为禽肉类生鲜、猪肉类生鲜、牛羊肉类生鲜以及水产类生鲜。仅通过集中加工改变原材料物理形状,如切片、切块、切丝、切条等,未经过调味腌制等深一步加工工序,通常以冷藏方式保存,保鲜时间短。留给加工者更多调配、烹饪的空间,对口味独特性、差异化有较高要求的终端对净菜的使用度较高,但净菜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低。2)预制半成品:通常都会在原材料基础上,经过调味腌制(或米面制品的整型/醒发)工序,或再进行裹粉、搅拌成型、预炸等进一步的深加工工艺,形成未完全熟成的预制半成品菜。以急速冷冻的方式保鲜,根据速冻技术的不一样,实际保质期有差异,通常在6-12个月左右。相比净菜,进一步的缩短了烹饪前的加工时间,产品多样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也较高,有口味配方、加工工艺的区隔,应用场景相比成品菜适用范围更广。3)预制成品菜:原材料经过调味腌制、裹粉、搅拌成型、预炸等加工工艺后,再进一步经由炒制、蒸煮等深加工烹饪制成的熟制品,同样以急速冷冻的方式保鲜。

我国于2000s正式起步,14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各种类型的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70年末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预制菜在日本迎来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90年代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我国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仍较为缓慢。2014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外卖爆发式增长,B端步入放量期,至2020年,又因疫情阻断B端消费,餐厅主动将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卖,加上宅家消费爆发,直接催化了C端消费加速。

以速冻为代表的保鲜技术在持续发展,经过速冻后再加热的菜品能更好的保持原有口味;复合调味品的快速发展使得味道可以实现标准化;冷链物流成本下降,并且能实现更广的覆盖面以及更高的配送平率,得益于此,中式预制菜应运而生。预制菜实现了将全部、或部分生产环节前移,依靠机械化、自动化实现了菜品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

预制菜或半成品菜指的是将菜品和配料进行预先加工和包装,消费者在购买以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烹调或加工即可食用的产品,预制菜产品为消费者正餐提供了方便便捷的解决方案。半成品菜由净菜逐步发展、本土化而来,净菜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实现商业化经营,随后在日本、欧洲等各地兴起,发展至今行业已较为成熟,且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美国预制食品消费迎来双位数增长,根据欧睿数据,2020年美国、日本预制食品(ReadyMeals,包含以冷冻、冷藏、即食等方式储存的正餐、披萨、沙拉等产品)终端零售消费规模分别达到了454、230亿美元。

疫情影响下,消费者生活方式及餐饮习惯发生显著改变,帮助预制菜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消费普及;餐饮企业抗风险需求增加,行业有望加速扩容。根据艾媒咨询,2019-2021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2023年预制菜行业规模将达5165亿,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网页链接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