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期乳业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8喜欢:2

过去几年对整个牛奶行业来说不算太友好,疫情冲击,消费乏力叠加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整个行业内的企业基本都在承压。

一、价格战

行业价格战加剧,不管是液态白奶、固态白奶还是奶粉,都参与了价格战,以蒙牛为首的企业,为了走量,基本把利润大头都让出来了,还有现在许多商超(盒马为首)和小乳企合作,做自有贴牌白奶,价格更是实惠,纯粹是为了活下去和抢份额,不追求利润。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内卷,但是对消费者来说是得利的。

二、供需关系失衡

第一点说到的价格战,很大程度上就是供大于求导致的,现在原奶过剩,价格持续走低,而2023年的人均消费量确是下滑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都在说,中国的人均乳品消费量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什么近期会有见顶趋势,仅仅是因为疫情和消费低迷吗?

三、行业未来发展

我对伊利的研究比较深,这里我重点说一下伊利,我认为伊利未来在液态奶领域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太大,婴幼儿奶粉参考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变化情况,基本也不会有太大增长,只能抢存量市场的份额,成人奶粉还会有较大发展空间。冷饮行业也会保持较快增速。至于海外业务和一些拓展业务(比如现泡茶一类),目前只能持有观察,不知道空间有多大。$伊利股份(SH600887)$

全部讨论

伊利现在奶粉和冷饮这块表现也还行,不久还有茶饮和水,都是很好的增长线

05-08 09:27

前面两条就错的离谱,看问题喜欢静态去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05-08 13:19

不用想那么多,毕竟体量在这,在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少操作不就行了,多看少动吧

05-08 13:14

对成本控制和转嫁能力强、行业增量市场前景好,当下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当下主要是原奶价格下跌的原因,看长远一些。

05-08 12:53

中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不一定能与其他消费品一样,与发达国家逐步缩短差距。
牛奶生意其实一般,白奶作为补充人体能量的饮品。中国人更习惯吃鸡蛋补充蛋白质。
国内前几年就是高估了这个数据“人均乳品消费”,上了很多原奶产能。至于国外原奶为什么跌价,没研究。
记得三聚氰胺事件前,我还上小学还是初中。每月交多少钱,每天上午十点喝奶,袋装的。热好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校园渠道,其实是去原奶产能的好地方。
其实还是二级市场对伊利预期太高了,想伊利估值能上一个台阶。

05-08 13:50

伊利的销量还是高的,品牌力强,渠道广,铺货能力强,十八线小地方都到处是。

05-08 17:18

我个人认为伊利的机遇是来自于国家力量的不断强大,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一定伴随这一批强大的国家企业和品牌诞生,而国家的强大也能反过来促使这些企业跨国出海,比如可口可乐,试想百年前可口可乐如果诞生在印度到今天可能也只是当地一种好喝的糖水。伊利这种企业能否保持增长,核心其实是市场能不能越来越大,我还是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企业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通过成本优势做依靠渠道的生意挺难的

05-08 10:38

那有没有注意到伊蒙港澳市场不行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