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看深圳:解决医疗短板问题刻不容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宋丁

明天(2月10日)就是国家规定的复工日,对于深圳这座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来说,理论上面临着大几百万、上千万人的返工潮,这在往年就是司空见惯的事,完全正常的事,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仍然肆虐的当下,这庞大的返工潮就成了一种让人神经高度紧张的事。

这两天,深圳各大高速公路入城收费站都是重兵把守,测温、消毒等监控手段做到每车必检,人人过关的地步,一旦查出异常,立即隔离或直接送定点医院。再看市内,深圳刚刚宣布,所有小区均实施封闭式管理,最大限度避免病毒传播

深圳在控制疫情上采取的严格行动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广东已经被国家列入和湖北同等的一级疫情区,而深圳则是广东的重点地区,目前深圳的感染确诊病例高居广东榜首。可以想象,如果对巨大的返工潮调控不力,必然导致疫情的迅速扩大,将对城市及市民的健康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1

平心而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其在城市治理方面还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次疫情爆发后,深圳的综合应对措施是有力的

目前尚未有死亡病例,不断有康复出院的好消息传出来;深圳在全国率先从患者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为疫情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的研判依据;深圳在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深圳把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置为定点医院,专门接待疫情重症患者,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对医院扩容,将形成2600张床位的规模,这比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2300张床位还要多;深圳的防控更是做到全部小区的封闭式管理。

然而,我仍然对深圳的疫情进展情况存在比较多的担忧,为什么?医疗短板问题非常突出!

深圳有三大显著的公共服务短板:医疗、教育、住房。从教育看,近年来政府已经在各级学校建设上做了一系列战略布局;从住房看,2018年提出的二次房改方案大幅度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规模,一系列调控措施也为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政策环境。相比之下,深圳的医疗问题仍然突出。

从医疗综合基础条件看,深圳的缺口太大,以其相对薄弱的医疗基础条件来支撑如此严重的疫情,其中的隐患不能低估,放大来看,这样突出的医疗短板更是难以有效支撑深圳庞大的人口对医疗卫生保健的巨量需求。

深圳的医疗短板到底有多严重?医疗缺口到底有多大?先上几个关键数字:

——医疗资源排行:作为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和一线城市,2018年,深圳在医院数、执业医师数、床位数等基础医疗资源拥有量方面,在全国城市的综合排行中仅列第23名,远远落后于北上广,甚至排后于很多省会城市和青岛、苏州这样的非省会城市,也就是和石家庄、太原这样的普通省会城市大体相当;

——人均医疗资源排行:这方面更惨,竟然排在全国第40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连很多三线城市都不如。我认为真实排行会更靠后,因为相关排行统计是依据城市常住人口做基数的,深圳的常住人口是1300万,但实际管控人口或者大数据人口为2500万,若以这个人口数字做基数,那可能要排到80名以后了;

——三甲医院比较:北京55家,广州38家,上海32家,天津31家,重庆31家,武汉27家,西安27家,深圳18家。与这些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相比,深圳的三甲医院数量显然太少,还不及兄弟城市广州的一半;

——百强医院:北京21所,上海17所,广州9所,西安、重庆、杭州、武汉、南京都是5所,成都4所,济南、天津、长沙、沈阳都是3所,哈尔滨、郑州、福州、合肥都是2所,长春、南昌、苏州、青岛都是1所,堂堂的一线城市深圳呢?没有百强医院!这是深圳医疗水平的真实写照。现在很多深圳人一旦有了较大的病,不是南下香港,就是北上广州、上海乃至北京治疗,大家对深圳的医疗水平还是不放心。

2

深圳的医疗短板对于这个拥有2500万实际管控人口的超级城市来讲,显然是一种超级硬伤,一种超级隐患。试想一下,如果这次的疫情中心落在深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武汉比深圳的医疗条件好得多,仍然难以应对,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派出了数千人的医疗队支援,至今仍然难以缓解疫情压力。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发生在深圳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新冠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所谓气溶胶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其传播距离很远,威胁很大。这让我联想到了深圳的人口密度问题。以深圳2500万的超量人口和1950平方公里的狭小市域空间,其每平方公里的人口高达1万人以上,若考虑到气溶胶传播的问题,深圳的疫情压力实在是太大!

想到深圳由于严重缺地,导致去年决定全市提升容积率,住宅设计已经出现77层的高楼,如此密集的人口集中式居住,对于疫情的传播会带来多么大的压力?这就涉及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深圳就不能有机会合理扩容,减轻城市人口高密度带来的隐患?

深圳医疗条件的改善问题在政府的计划中也不断在讲,例如三甲医院的建设。然而,实际步伐并不理想。

举一个例子,原特区外某区三甲医院早就列入2016年的重点工程,但迟迟未动工,直到2019年才启动,目前已进入2020年,工程进度仍然缓慢,地基还未打好,真正建成估计得到2022年以后了,这么一拖就是六七年,而该区的人口却在迅速增加,现在该区的居民得了病,还是习惯往原特区内的罗湖、福田跑,就是因为该区医疗条件太弱。

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跟不上城市人口和经济成长的步伐,都是深圳自身的问题吗?还真不是。

我曾与医疗界的高管层做过深入沟通,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信息是,深圳的主要医疗技术资源、医疗物资体系、医疗管理架构、医疗服务平台等等领域,一般情况下都不是深圳单方面能决定的,需要经过上一级行政卫生部门的计划安排。

这么多年来,由上一级行政部门分配到深圳的各个领域的资源是很有限的,比如医疗科技研发,上面分配不到位,深圳也无法提高自身的医疗科研水平。这就涉及到深圳的管辖权问题。

2500人的超级城市,放在全世界都是最大级别的城市,竟然没有相对独自的权力来发展自身的医疗卫生事业,还要等待上一级行政部门的资源、资格分配,这是不是一个扭曲?这中间的核心问题在于,深圳可以等,但病毒不会等,各种重大疾病不会等,这些病毒、疾病想要来收拾深圳,肯定不会和你上级部门商量的。

我还要谈到的一点是,按照目前深圳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趋势,未来若干年内,深圳的人口会继续大幅度增长,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净增人口,这意味着,深圳的常住人口一定会超过2000万,而实际管控人口迟早会超过3000万!

真到了这样的规模,可以想象,深圳的人口密集度会多么高?深圳万一发生疫情时的管控压力会多么大?深圳对医疗卫生、疾病防控的要求会多么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现实和趋势,大意不得,怠慢不得!

恶补医疗短板、坐实疫情防控、控制人口密度、合理有效扩容、控制城市容积率、强化医疗资源利用的自决能力、建设智慧健康城市等等,这一干事情,合起来就是一件事:保障深圳市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安全。

不是说健康是天下第一大事吗?不是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件中特别强调的民生幸福标杆就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吗?不是说深圳要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吗?好吧,深圳,你就先把医疗卫生、防病治病这件最最基础的事做好,再来细谈全球标杆城市的事好吗?道理很简单,一个城市,如果连市民最基本的健康问题都保证不了,谈何建设全球标杆城市?

看看当下仍然肆虐的疫情,感觉任重道远啊!但是,我还是选择相信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