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购“刹车”的背后,究竟是何种原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市场持续回暖,绩优基金获资金青睐。

日前,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公告,暂停大额申购或直接暂停申购,其中多只产品近期业绩反弹明显。投资者的大量涌入,或是基金公司选择“闭门谢客”的主要原因。

多只权益基金开启限购

5月14日,华泰柏瑞、淳厚基金分别宣布旗下的一只混合型基金开始限购。

华泰柏瑞基金发布公告称华泰柏瑞多策略混合即日起暂停接受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申请。

从业绩看,截至5月13日,华泰柏瑞多策略今年以来收益率17.21%,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淳厚基金表示,为保障基金的平稳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决定即日起暂停旗下淳厚信睿核心精选混合10 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淳厚信睿核心精选成立于2020年2月,是一只偏股混合基金,年内收益率近16%。而在2月6日以来,该基金区间回报达37.7%。截至一季度末,基金规模33.54亿元。

这两家基金限购的表面原因是最近基金业绩不错,为了保护已有客户利益,所以限制大额申购,或者直接暂停申购。

基金申购“刹车”是什么原因?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规模不是“多多益善”更好吗?

其实规模的扩张对基金的运作不一定是件好事,基金限制申购背后反映的是规模扩张的三种风险;

基金管理难度升高:

拿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来说,基金规模越大,意味着基金管理难度越高。

据相关法规规定,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公募基金持有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比例是有一定上限的,这意味着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规模越大,则可能需要配置更多种类的股票。

比如一只规模5亿的基金,可能配置15只股票就够了,但是规模100亿的话,可能就需要配置100只甚至更多的股票。

基金限购,也是为了让基金的规模能够与基金经理能力相匹配,不能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规模跑到能力前面”

规模过大,基金收益可能被摊薄

如果基金不限购,可能会摊薄基金收益,使得原持有人的利益受损。

当基金被大额申购后,由于基金原有策略不一定能够支持如此大的基金规模,大量的资金只能暂时以现金形式存放,如果这个时候市场上合适的资产不够多,布局时间会较长。在这期间基金的投资收益就被大量的现金摊薄了。

点击查看:众禄基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