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房地产是怎样的

发布于: iPhone转发:8回复:61喜欢:27

以前的房地产是火热的,所有的资金都在削尖脑袋往里挤,有钱就买房成为共识。

现在的房地产是迷茫的,如同一个刚刚成人的少年,站在人生路口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未来的房地产会如何,几乎没人说的清楚。

新模式、长期、三稳、多渠,各种新名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创造,却从上到下没人能说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管它怎样,喊了再说。

未来到底如何,过去的问题又是什么,本人尝试做一个猜测,纯属一家之言,莫要当真。

分割线。

一、对于政府来说,把一次性收益变成长期收益是必须的。

卖地是一次性收益,租地是长期收益。

卖出一块地,在通货膨胀、货币超发等长期不可逆因素下,最终会竭泽而渔、只出不进。

从这个角度来说,房产税是必须的,这部分税收会被用来维持治安、维护市容、提供教育医疗公共出行等保障。

这是迟早的事,房产税是注定要出的,但不是现在。

单纯的房产税不能够解决问题,政府卖地收到一次性收益,却损失了土地升值的长期收益。

这部分通过一次或多次转手交易被房东们赚走,政府只是拿到了税费,这是一块很大的损失。

当然,想让人买房,这些让利是必须的——不让利人家凭啥买?不获利人家凭啥认购新股?

解决的办法,就是变买为租。

今年租3000,明年3200,后年3500,租金递涨,以5%的增长率来算,30年后就到了1.3万。

这显然比卖地合算的多,地价增值的收益被政府赚走了。

因此,“变卖为租、追求长期收益是必然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也已经不需要瞬时产生大量货币支撑发展。

分割线。

二、对于民生问题来说,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给是必要的。

现在的供给结构非常单一,买占了90%以上。

剩下的一丢丢则是各种廉租、人才等。

恕我直言,现在的廉租,应该叫公租:

Gwy租房。

不展开了。

多渠道、多层次,目前来看很可能是双渠道、四层次。

双渠道是租和购,要并举。

四层次依次为:

严格控制资格、不满足后需要限期撤出的廉租房,主要针对困难群体。

用于过渡、给新市民及工薪阶层的保租房,或者说是长租房。

满足初次置业、满足低层次自住需求的刚需商品房(注:这部分本人持怀疑、否定态度,这是没有必要的)。

满足高品质、高质量自住需求的高端商品房。

第一种是国家纯纯的福利,当然也不可能有多好的地段、多高的品质,凑合住而已。

第二种是长期收入来源,以后将由政府一手把控市场价格,“也是很多老破小、大高层、刚需住宅的最终归宿”,最终所有的存量房都会成为长租房。

第三种是阶段性措施,目前有些一二线城市仍然是增量市场,距离存量还有一半的路要走,如果停止低端供给,哪怕是租房恐怕也没法满足所有市民居住需求。但未来,也许在20年之后,这种东西会彻底消失,不会再新建。这种依然会坚持房住不炒,会严格控制购买资质,尽可能确保定向供给。

第四种则是纯粹交给市场,不会再有任何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票子——有钱随便买,没钱靠边站。这种房子,依旧具备投资价值,但投机属性会越来越重——既然是商品,价格就会有波动,想炒随意,赔了倒霉。由于占比少、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强,价格波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也就是说,“房住不炒终归会被租售并举、多轨制所取代,这本身也只是一个阶段性做法”。

分割线。

三、对于房企,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房企现在的业务,基本分为住开和自持。

绝大多数房企,住开业务占比超过了90%。

依据未来的方向,市场不会再有如此大的容量,房企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对于廉租房、长租房,最可能的模式是政府出资、房企代建、运营,在这种模式下,房企单个项目的利润是确定的,运营获取的类物业费也是稳定的,这部分的估值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单个利润确定了,获取量却不确定。

对于刚需住开,与现状没有太大的差别。由于供给的缩量、供应方式的多元化,囤地不再是合适的选择,政府也有办法禁止屯地,量入为出、以销定产会是主流。产品设计好、资金周转快、利润损耗低、融资成本低的房企会占据优势,央国企需要提高效率,民企需要扩张信用,啥也不是纯粹做融资平台的会被淘汰掉。

对于高端市场,则依然是资本的混战,投资难度会加大,投资收益会丰厚,会有完整的、不逊于以前的、规模精简的利益链条。土地投拓水平、产品力、服务质量是关键,流转速度却没必要特意追求。

总的来说,房企会从单纯的住开转型为代建、运营、住开兼备的综合性行业,这里面会有很多分支,有些可能只做高端住宅开发,有些可能专注代建运营,有些则是“种地的农民”专做刚需住宅,估值方式怕也是千差万别。

分割线。

四、对于个人,房产投资的门槛会变的很高。

未来的房产投资会越来越专业,怎么买怎么赚的年代可能一去不复返。

投资低端房产,需要认真的测算利率和收益率,不借高成本资金、不过度上杠杆是基本原则。

投资高端房产,需要对地段、经济发展趋势等有更好、更细的理解——都在说出生人口下降,然而今年小学大幅度扩招,未来两年也不会少。

同样的,鹤岗哪怕成为鬼城,上海怕也是人满为患。

有些东西不是一句人少了、城镇化率到头了、杠杆太高了就能说明白的,天天喊这个的,基本是抖音看多了。

由于房产投资的专业性,不动产投资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有的是参与长租房建设、分享后续租金收益。

有的是集资购买低端房产用于租赁。

有的是为高端住宅开发配资。

甚至不排除团购高端住宅阶段性炒作。

这些都会有,也会一定程度上丰富老百姓的资产配置方式。

中介行业也会升级,昨天种地今天卖房的情况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配置专家、不动产估价师、地产行业分析师。

这同样是一片蓝海。

分割线。

如果大家耐心看完了这篇又臭又长的文章,那么我觉得大家对于国家从2016年起试图作出的改革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传统卖地模式虽然还有空间,但确实已经接近下半场。

而我们不太可能等临近终场前再做出改变、探寻新发展模式。

趁着还有空间、还有试错机会,尝试做出改变是必要的,寻找替代产业也是必须的。

真正被人诟病的,是一根筋一样的择时。

是不是必须要在疫情还不确定的时候下重手?

本应持续20年的改革,是不是必须要毕其功于一役?

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有没有更好的时机?

能不能先等替代产业产业成型再动手?

能不能先明确新发展模式蓝图再着手改变?

是否需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市场自我调节来完成产业升级?

一个个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的错误,加之各部门之间抢功劳、不协同,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鲜红的代价。

风雨后,希望能够看到彩虹🌈。

全部讨论

2023-07-09 17:44

我觉得,以后的一切决策都参考,去年年底的那次决策的方式。

预言半年多了,看看几个核心观点能否实现:
1.变卖为租。
2.多层次供给、多轨制替代四字。
3.改善逐步市场化。
个人而言,调配不动资产的根本在于明白买的是什么。
是要获取租赁收益?
还是要谋求改善市场的交易价值?
自住这个事,一言以蔽之:
“自己都不想住的房子,难以获取租赁收益的房子,有个锤子的交易价值,那叫博弈”

回头看看,结合近期措施,这个帖子到底准不准呢?等时间进一步验证吧。

2023-07-09 21:11

中国人有钱还真是喜欢买房,这是很难改变的。核心地段的改善型大平层是未来投资香饽饽。

2023-07-09 19:32

很有见地的文章

2023-07-09 18:35

我有一个愿望…多年以后我们中能有很多人住上欧美那边的大house…

2023-07-09 14:30

看过之前天涯kk的观点,再看这些就容易理解了

审核能不能快一点我是被重点布控了吗?

04-17 20:02

你这禁闭关得不是一般长

01-01 15:36

是不是必须要在疫情还不确定的时候下重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有没有更好的时机?能不能先等替代产业产业成型再动手?----先破后立 到先立后破的转变这不才提,估计看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