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互联医疗 之二——需要人人参与,人人都可参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上一篇:展望互联医疗 之一 ——生命探索有广阔的空间

医学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我们基本解决了饥饿问题,平复了成规模的战争,在很多领域都已充分发展,但在克服病痛方面并不是多么优秀。相比人体这个大自然的杰作,人类的科技是笨拙的,我们的方法并不高明,整个时代都在忍受病痛和对病痛的恐惧。

不管医学如何自我夸耀,现实是晦暗的,我们像无助的羔羊,等待着病魔的随时来临,越是对自己负责的人,越会遭受医学无能的打击。

以往我们简单地归因于科技不够先进,期待少数精英继续努力,加快研究步伐,以挽救我们于困厄。更深层次的思考表明,除了科技的先进性,还应当考量科学方向的偏差,考量科学模式的缺陷。

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是分解,依靠是物质,已在细微的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我们已经能很好地操纵万物,已经能制造各种精美的工具,也能够分析清楚生命体内的各种细小物质,但迄今为止,我们在整合方面还很不足,对生命是隔膜的,低效于生命复杂系统,低效于健康保持。

生命是细节之上的整体,需要在两个层面同时努力,哪怕科技有限,也需要均衡发展,两个层面相互促进,才能做到最好。可是,我们以往只是发掘了少数精英的价值,在细节层面做了充分的努力,但还没有引入大多数民众的智慧创造,以迎接整体层面的复杂性。

事实就是,现代西医已经努力了百多年,困难仍然坚挺,看不到解决的迹象,更多不和谐产生了,未来愈发危险。提醒我们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孱弱等待,需要发展新的思维模式。

生命保全是所有人的事情,健康快乐是所有人的需求,不应当眼巴巴地等着专业人员的成就,应当借力互联网,集结亿万同胞以解决问题。因为这样的真相:“越多人参与,我越能得救”。

需要发展更多思路,发挥时代所长,发展体联网、脑联网、大数据等,充分引入民众参与,发展互联医疗,以弥补实验室医学的局限,帮助人们保持健康,远离疾病,从另外的角度发现疾病的原因,找到治病的方法。

人人可参与生命保全

医生根据医学理论,结合诊断结果,判定病情,展开救治。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属于这群体,但医疗实践并不局限于医院,还散布在街头巷尾、生产生活、弥散于互联网上。生命保全是泛在的,健康保持、锻炼保健、食疗、理疗、康复、安全防护、精神健康等都是生命保全的范畴。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不能消化那些粗糙的食物,厨师就可以算医生。如此应该深化关于医生的认识,心理学家、精神导师已经算作通常意义上的医生了,其他的呢,负责传播医疗知识的人才是否医学队伍的一份子?您希望投资健康产业,也是某种程度的医生;您希望从事生命保全相关的产品开发,您在经营导医类网站,或从事医疗行业的咨询业务,也可算作某种程度的医生。

任何人,他时刻谋算着保全自己,他经常接触医疗处置,就不会远离医学。正如一本书的观点:“如果有足够的热情,即使没有任何医学学历的门外汉,也能够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学习医学术语,顺利地阅读、评论和批评医学作品,甚至为医学科学作出贡献。”

医学是跨学科、跨行业的领域,它的内涵和外延是模糊的。历史上,丰富的医学创造由非专业人士做出,CT的发明者既没有医学背景,也没有博士学位,但是套用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话,他们革命性的工作“将医学引入了太空时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多次落入非医学专家囊中,这在物理学化学领域是不可能的,充分表明了医学的开放性,多元性。

生命保全不是某个行业的事情,更是对各行各业的期望。材料科学的人当然能对深入体内或附着于体表的小物件做出贡献;软件工程师可以设计让人感到舒服的系统;从事市场和销售工作的天才可以设计让人们心动的推广策略;从事心理学的人们可以帮助把那些软硬件的用户界面做得更舒服更易懂;从事文化产业的人们可以把健康理念传递出去……

什么时候,生命保全相关的知识都容易获得,容易阅读理解;什么时候,身体的各种指标都能自动采集并送到数据中心;什么时候,我们能发展高明的验证方法,改进人们基于生活的干预措施;什么时候,我们能发展随处可得的医学统计分析系统,鼓励每个人参与科学分析;什么时候,医学和生活之间,健康和疾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医学就真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