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澄明之境》悟交易之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作者:网名“墨林老髯”或“老髯”,微信号 ttyqfc

我除了股票之外也做期货,对期货做得好的大佬们也是心生敬意。其中青泽是我比较佩服的,原因在于他不但交易做得好,道理也说得明白。《十年一梦》《澄明之境》都是畅销书。周末又重读了一遍《澄明之境》,感觉好书像酱香型白酒,越陈越香,而且每间隔一段时间品读,都有更加醇厚的味道。

一、你是适合做投资的那一类人吗?

书中引用了日本新渡户稻造博士写的《武士道》一书中记录了一段描绘日本历史上三个名人对于杜鹃鸟鸣叫的对话。

织田信长:“杜鹃啊,你快叫,不叫,就杀了你!”

丰臣秀吉:“杜鹃啊,你快叫,不叫,我总会想法子让你叫!”

德川家康:“杜鹃啊,你快叫,不叫,我就一直候在这里,你早晚会叫的!”

然后,青泽分析道:如果做期货,我觉得德川家康是最适合的,他进入期货市场会很成功。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期货呢?织田信长的斗争哲学最不适合做期货。为什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期货市场不是一个我们要去打败的敌人,这种与天为敌的个性在期货交易中会死得很惨。我个人觉得,大多数投机者既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织田信长,而是丰臣秀吉,也不适合做期货。为什么?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青泽指出的某类个性的人不适合做投资,我理解是一个人的个性的表现实质上是大概呈现了这个人思维模式,而某些思维模式是不大适合做投资的。被直接否定的织田信长原因已经在上文中说明白了。德川家康为什么适合做投资,而丰臣秀吉不适合,紧接着有一段解释:

如果给丰臣秀吉吃点药,2000年前孟子的话是最好的解毒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投资市场中每个人其实就是一头“猪”,但是我们都不甘心一心想要飞起来。我们会长时间花精力去琢磨,怎么让自己长出翅膀,能够飞。我们忘了一头猪要飞起来的唯一办法是去寻找风口,只有足够大的风才能让我们飞得高。

所以,不要把精力放在琢磨如何打败市场上,聪明的猪应该努力找到风口,耐心等待那个蓄势已久,可能突破起飞的交易品种,乘势而为。

个人从这一段解释中一方面在不经意间了解了青泽做期货的风格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也加深了我对等待机会的耐心的重要性的理解。对于丰臣秀吉为什么不行,后面其实青泽以自己为镜有进一步的阐释。

二、为什么“寻找法子”的丰臣秀吉属于“太聪明”?

青泽在书中说:在没有接受康德哲学以前,我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寻找到市场价格运动背后的规律,只要你找到了市场运动的规律,赚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在市场交易中赚到钱,肯定是别人发现了规律,而你没有发现。所以,你在投资市场努力的方向很明确,寻找到打开市场运动奥秘的钥匙。

2000年前后,正是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强烈启发,我才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因为在康德看来,我们只能认识世界的现象,世界的本质不可知,甚至世界背后根本就没有本质。知识是主体通过理知、概念主动构建和创造的。所以,康德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注:为了让读者好理解这个思想,青泽举了为地球设置经纬度从而实现有效定位和乱序的键盘排列作为规则被大众适应的两个例子)

如果这个思想是合理的,那么,我原来投资思维的模式就是错误的,面对不确定性、混沌的市场,我永远不可能寻求到市场运动背后的规律,我必须自己创立一套观察市场、理解市场的理论,通过“人为市场立法”,才能给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依据。

正是在康德哲学的引导下,我才走上了构建自身投资哲学和交易体系的道路。提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市场观察和操作。

不知道读到这些内容,各位看官有什么感觉。但是可以预想的是,交易经验和对于交易思考的多少,会明显影响对这些话的理解。我相信有人甚至认为这些说法有自以为是的“意淫”成分的。在与身边的朋友或是与网友交流的时候,我也接触过很多忠实依靠“依据”进行交易的朋友。虽然很多的“依据”在我看来,不是那么靠谱。我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因为……所以……”的思维。我们之前可以靠这个在学校赢得高分,但是,好像在金融市场上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甚至被屡屡打脸。市场的运动规律非常复杂,复杂到甚至很多人认为没有规律。那么,凭借之前的经验,想依据滴水不漏的逻辑推演出未来的演变走向就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虽然我们承认市场的规律不是简单的“1+1=2”,但是,真的“自己创立一套观察市场、理解市场的理论”,就可以“人为市场立法”吗?

三、为什么要信仰自己的投资理论?

 青泽在书中说:投资哲学是一种思维模式,投资理论是在这种投资哲学的指导下用来解释市场运动特征和现象的一种思想。……面对同样一种市场状况,不同的投资理论,不同的时间尺度,投资者的操作策略会截然不同。

青泽举了2003年伦敦铜从2000美元涨到8000美元的过程中,套保和日内交易的人完全也可以做空的例子。在我写的《交易的真谛》里面,也举过在伦敦铜有效突破3000美元之前持续了30年在3000美元附近做空都可以赚取暴利的例子。一方面,每个人的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其实都只是基于此人对于该事物的主观理解,另外一方面,同一个事物也是不断的在变化之中,上帝视角的客观全貌其实只是存在于“事后诸葛亮”之中,也没有什么意义。当然,青泽认为不同的投资理论是有高下之分的。所以,不要以为随意发明一个投资理论就可以天下无敌了。就像最近的一个笑话是一个印度的议员相信喝牛尿可以治疗新冠,还特别说明要空腹喝,这种东西显然是荒谬的。如果你相信这类明显没有逻辑的投资理论显然投资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投资理论的有高下之分呢?

青泽在书中其实没有展开说,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投资理论,并说自己的投资理论是趋势、结构理论。当然,这些投资理论本来也无法像药物测试一样来个量化数据充足的“双盲”试验,本来投资理论的东西主观的占比就比较大。青泽更多强调的是要信仰自己的投资理论,就像信仰宗教一样,凭借明确、唯一的理论标准,保持内心的纯粹,解决纠结的烦恼。个人理解,“人为市场立法”说的简单具体点,就是——“人为自己立法”,更高一级是“人为自己立信仰”。

 四、你真的有投资信仰吗?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套投资理论,那么你真的会全身心的相信它吗?其实很难。青泽在书中将相信分为了知道、相信、信任、信仰四个程度。书中全文引用了投资思想家袁剑先生写的《投资是一种信仰》一文。在此,我也想引用一部分,因为写得实在太好了。

仔细检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我们就会发现,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其实异常简单,那就是价值投资。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利用市场的错误,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进并长期持有那些有价值的股票,而从不理会市场的波动。

按理说,这种简单明了的投资原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的。至于如何判断市场是否出错,如何判断公司价值,则完全可以跟着巴菲特依样画葫芦。然而,即便你认同了这种投资哲学,也完全克隆了巴菲特的投资技术,你恐怕也很难成为巴菲特。因为,就像所有的投资理论一样,巴菲特这种看上去无比正确的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一个简单的理由是,你根本无法判断市场出错的程度以及市场出错的期限。比如一只值10元一股的股票,你在8元买进,但这只股票继续下跌至1元一股。多数人恐怕很难忍受。不仅如此,如果这只股票徘徊在1元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此时,如果你有幸没有发疯,恐怕也很难再认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时间成本正在趋向无限大。30岁时牺牲你可能得到的大部分消费,倾其所有买进一只股票,等到你80岁的时候,让你成为亿万富翁(还仅仅是一种可能),或者干脆在你死后让你成为亿万富翁,你会作这种选择吗?显然不会。除非你买进这只股票是为了验证某种真理,而不是为了赚钱。不要以为这种“市场错误”只是小概率事件,只要你真正置身于市场,你就会了解,这种错误不仅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经常发生的高概率事件。甚至你索性就已经置身于一个错误的市场之中,比如中国股市,经常被这种让人沮丧而痛苦的投资“经验”所包围,你如果还能坚守巴菲特的理论,那你可能已经接近巴菲特,但这并不能保证你能够投资成功。因为你可能没有巴菲特那样的运气。事实上,即便是置身于美国这个有效市场的巴菲特,也肯定经常遇到类似的处境。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巴菲特已经不再是凭自己和人类有限的理性在投资,而是在凭借一种信仰在投资。换句话说,巴菲特必须凭借对个人投资原则宗教般的虔诚才能够坚持下来。

无论是你相信价值投资还是其他什么的投资理论,要达到“信仰”的程度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一旦做到了,面对风起云涌的行情依然可以内心淡定而从容。我初读《澄明之境》的时候,似乎就留下了“信仰”两个字的印象。书中还讲了一个小故事嘲讽嘴巴上的“相信”和投身其中的“信仰”的差距。

有一个走钢丝的人,技术超群,他能在两幢20层高的大楼间,手持一根平衡杆在钢丝上自由行走。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令人窒息的壮举所吸引。

只见他走过钢丝后,让其助手骑在他肩上,准备再走一遍,观赏的人们报以激烈持久的掌声,他示意人们停止鼓掌,然后大声问:“你们相信我和我的助手能走过去吗?”

“是的,我们相信!”人们狂热地大喊。

他停了停,然后大声问:“那谁愿意骑在我的肩上?”

人群死一般寂静。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