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D入华——无人驾驶爆发前夜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对比特斯拉在上海建造超级工厂,特斯拉国产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点,此后各个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都大幅度上涨,新能源汽车开始快速更新换代,涌现出了很多十倍股。

无人驾驶现状和特斯拉国产前的现状很相似。当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很多年,有比亚迪这种已经造了很多年的电动车品牌,也有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的汽车品牌。现在的无人驾驶,有百度这样已经布局快10年的公司,也有华为、小鹏等近两年在无人驾驶爆发的企业。

当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很低,很多人都在观望,赶潮流的早就已经买了进口的特斯拉。目前,无人驾驶更准确的说智能驾驶,渗透率也很低,除了几个新势力品牌主打的L3级别的智能驾驶,其他中高端汽车主要都还是辅助驾驶,大部分功能都只是主动刹车、车道维持、自动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并不能真正的做到点到点的智能驾驶。

当时特斯拉的造车技术的核心是控制成本,一体化压铸、电池管理等等的技术,为后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技术线路。现在最新的FSD v12版本用的是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模型,相比与国内的堆代码,也提供了技术路线。同时纯视觉的路线绝对比视觉加各种雷达的路线更有发展空间;未来在机器人等领域都可以将纯视觉应用进去。这里不得不赞叹马斯克在各领域的路线布局上的前瞻性,无人驾驶的视觉系统,未来可以应用在擎天柱的机器人系统中,多年以前我也想不通为什么他要走纯视觉路线,明明有这么多弊端,到前两年才意识到这点。

无人驾驶,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方向,可以明显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加快生产资料流动效率,是大势所趋,也是政策的方向。在政策上,不会有利空,各个企业也必然是加速发展,加大投入。唯一的利空,是出现事故,尤其是大事故,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新能源车自燃一样,这都无法阻止行业的发展。

至于FSD被很多人说,不如遥遥领先,价格太贵什么的,这种说法就很片面。不如遥遥领先?有拿V12版本来做过对比么,作为一家拥有全世界最多测试里程的头部公司,再怎么也不会比入局三四年的企业差,是遥遥领先的企业规模比特斯拉大还是说遥遥领先的人更加聪明?假使两家公司同等水平,正常的话也需要同等时间才能追赶,弯道超车那是骗小孩的,那是要一开始就跟着前车才能弯道超车,人家都开出去好几公里了,你再出发还能弯道超车么?笔者目前对比国外的v12版本的直播测试上来说,v12版本秒杀目前所有的无人驾驶。价格上来说,不可否认确实有点贵,这里就要看后面fsd的进化速度,如果能迭代到和普通司机差不多的水平,那这个价格就有吸引力了。开网约车,一年可以赚7、8万,那我用fsd去开,第一年回本,之后不就是躺着净赚。所以说价格不是问题,就像当初的进口特斯拉,这么贵,照样有人买。

综合来说,fsd已经接近新手司机的水平,一旦入华,将加速国内企业在无人驾驶上的竞争,同时也能推广无人驾驶,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接受和使用,就像电动车爆发一样,就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快速的渗透汽车市场。

至于有哪些公司受益,应该大部分行业内的公司都能受益,无论是雷达、摄像、软件,多种技术线路还是会存在,最受伤的应该就是司机和更不上变化的汽车生产商。

从题材炒作上来说,现在是题材的初期,市场认为这还是和之前炒无人驾驶那样,稍微炒炒就结束了。题材的人气还很差,后面需要龙头来带动市场人气,同时也需要fsd的事件来支撑题材的炒作。交易策略上,以情绪扩散为主,有龙头持续走强,做后排的标的;以事件驱动为辅,等有fsd的事件出来,可以当天做无人驾驶的高活跃标的。中长期目前还不好布局,除非真的拿得住。

标的上,可以关注,豪恩汽电日盈电子嵘泰股份浙江世宝锐明技术

全部讨论

05-05 00:22

中科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