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减少超2000亿余额、26000直销人员,陆金所带给行业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7

日前$陆控(LU)$ 发布了2023年的财报,可能令投资者兴奋的是官方宣称的预估总额约为100亿元的分红。不过,官方也说了特别股息须经股东在5月30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批准。

作为一家为小微企业主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或许还需关注其主业发展,以及未来的业务计划。$陆控(06623)$

01

2023年,陆金所强调已经完成了向100%担保模式过度。

「一只互金鹅」曾在2023年三季度的时候曾经解释过这种100%担保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

当时平安普惠的资金方向「一只互金鹅」透露其与平安普惠进行助贷合作,增信是有「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平安普惠融担)或者「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财产险)100%担保的模式。

不过后来平安普惠的内部人士也在评论区解释,100%模式就是指的是平安普惠融担来为平安普惠的贷款提供增信,其中担保的比例不一。(超链接:三个季度减少超2000亿余额,平安普惠转型的100%担保模式究竟是什么?

(我理解当时三季度可能还没有全部过度完,还有一部分是合作的平安财产险,不过后来四季度已经100%过度平安普惠融担?)

可能很多人和「一只互金鹅」一样,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平安普惠的贷款不用平安财产险来做增信了,而要用平安普惠自己的融担公司来做增信呢?”

在此还要回顾一下“历史”——之前平安普惠的贷款产品,客户在申请的时候,都会投一个平安财产险的“信用保证保险”,这个保费是客户出,如果客户在相关的时间内不还款,平安财产险会将资金垫付给资金方,平安财产险也会获得客户的债权,但平安财产险也会委托平安普惠继续催收此贷款。

这也是平安普惠的“CGI”模式(Credit and Guarantee Insurance)。

陆金所最新的年报中,陆金所控股董事长兼CEO赵容奭也提到,“在单一账户的基础上,100%担保模式下所附能新增贷款预期将实现全期盈利,但与CGI模式下的贷款相比,由于前期拨备较高,可能会于第一个历年录得净会计亏损。”

在助贷市场,资金方和助贷平台合作,大部分都会接入融担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来为资产做增信,其实一般比较强势的资金方,都会让助贷平台接保险公司来做增信。

话到这里,为什么平安普惠贷款不用平安财产险,而用平安普惠融担?详情在此我不说了。(感兴趣可以私聊)

但这里要理清楚一个关系——平安财产险属于$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集团名正言顺的子公司,而平安普惠融担/平安普惠所属陆金所控股,属于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金融科技的联营企业。(PS:并不是亲儿子?)

02

这两年,陆金所的变化很多。

陆金所控股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还提到,2022年之前公司集中SBO(小微企业主)和商业类的贷款,产生了仓促的利润。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贷款导致过去18个月的经营和财务业绩都出现了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陆金所对产品和细分市场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在产品方面,从主要关注SBO贷款转向提供更加平衡的商业和消费贷款。

所以,可以看到这两年平安消费金融的数据增长比较快。

虽然陆金所整体余额下降,但平安消费金融余额是增长的。

财报显示,2023年末,陆金所贷款余额为3154亿元,与截至2022年末的5,765亿元相比,下降45.3%。

陆金所一年减少2611亿余额。

财报还提到消费金融贷款在陆金所控股贷款余额中的比例从2022年末的5%上升到2023年年末的12%。

此外,新发放的贷款中,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占陆控2023财政年度新贷款的三分之一以上。

也就是说,平安消费金融在2023年末余额为378.48亿元,同比增加27.61%,2022年末平安消费金融余额是297亿元。

抛开平安消费金融,剩下平安普惠在2023年末的余额就是2775.52亿元。

平安普惠在2022年末的余额是5468亿元,也就是一年时间,平安普惠余额减少2692.48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一年减掉了一个奇富科技加一个信也科技的当前余额。(超链接: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2023年业绩

更加恐怖的是,陆金所财报还说——预计2024年新增贷款销售额将在1,900亿元-2,200亿元之间,2024年末余额将在2,000亿元-2,300亿元之间。

想象一下,如果平安消费金融按照30%同比增长,今年年底余额达到493亿元,往多了说达到500亿元,也就意味着剩下平安普惠的余额要降低到1500亿-1800亿元之间,也就是说,平安普惠今年余额还要掉1000亿-1300亿之间。

那么直销团队或许也要再裁掉上万人?

第一个值得行业思考的问题来了——这些平安普惠曾经服务的贷款客户,如今还需要贷款服务,或许就得寻求其他机构的支持了?如此一来,对于市场上其他的玩家而言,这是否是一个机遇?

当然,这一定是比较高风险的市场机遇。

03

除了调整产品结构,陆金所也提到调整了区域结构,从2022年下半年起,观察到不同地区信贷表现出现显著变化。因此,减少了很多区域的布局,专注于更高质量的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区域的人员会被裁掉。陆金所在电话会描述的是——优化直销渠道。

有意思的是,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电话会中,陆金所还提到——平安普惠直销团队效率进一步提升,第三季度获得的新贷款中有68%来自直销团队,而第二季度为61%。

但在这2023年年报和投资者电话会议中却说——重复的历史扩张导致直销团队的生产力降低和风险增加,因此进一步精简及优化直销团队,以提高产能并降低直销渠道内的风险。

直销团队的数量从2022年底的47000人减少到2023年底的21000人左右。

一年减掉26000人。

所以,第二个值得行业思考的问题——平安普惠这样专注于线下小微企业主贷款的头部平台,经过多年的线下直销实战,如今却发现风险很高。

这一点,不知是否会为目前在扩张,或者计划通过布局线下直销团队的消费金融公司、助贷平台、银行带来一些思考?

到底怎样运营线下直销团队,才能把控好风险?

贷款投放减少,余额减少,实际上也意味着运营及服务开支会减少,但财报中也提到“因为被投资于催收服务的资源增加”也产生了抵消。运营及服务开支由2022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16.59亿元减少9.2%至2023年同期的15.07亿元。

到底催收压力有多大,看看逾期数据的增速就知道了——

截至2023年末,贷款总额的90+逾期率为4.1%,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为3.7%。

截至2023年末,一般无抵押贷款的90+逾期率为4.6%,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为4.2%。

截至2023年末,有抵押贷款的90+逾期率为2.6%,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为1.9%。

平安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也在升高,2023年末的逾期90+的不良率为1.5%,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为1.4%。

所以说,催收确实是横亘在所有互金/消金机构眼前的难题。

04

因为大规模的贷款余额减少,整个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就不用说了,全面下滑。

2023年,陆金所实现营业收入342.55亿元,同比减少41.06%,实现净利润10.34亿元,同比减少89.8%;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为8.87亿元,同比减少88.21%。

#平安普惠# #陆金所# #中国平安#

全部讨论

赚国内底层人的高利贷钱,给外国股东大额分红

03-24 10:29

保险是保。如保险公司都倒了是什么状况?比银行倒还瞎人。人还能信什么?所以放心吃红利吧。红利每年都保证了,那年红利保不了就割肉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