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霸榜,国内车企该如何应对欧美ESG挑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4月25日至5月4日,主题为“新时代 新汽车”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车展盛大举行,而新能源车毫无意外地成为了本届车展的头号“显眼包”,众多系能源车企的CEO也成为了车展上最出彩的流量担当。

数据显示,本届北京车展的新能源车数量高达278款,远超117款全球首发车型和41款概念车型。与此同时,新能源车企的CEO们纷纷亮相车展,并成为了车展上移动的顶流,如小米的雷军、比亚迪的王传福、理想的李想、蔚来的李斌、广汽的曾庆洪等业界明星企业家。

作为国际A级车展,本届北京车展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特斯拉的缺席,其CEO埃隆·马斯克也尚未在车展登台亮相——不过,4月28日下午,马斯克突然到访北京,并很快就得到了我国总理的会见。

总理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堪称中美经贸合作的成功范例。马斯克则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表现最好的工厂,这得益于中国团队的勤劳智慧。当日,马斯克还说:“很高兴看到电动车在中国取得进展,未来所有汽车都将是电动的。”

国产新能源车“出海”势头正盛

2024年1月15日,深圳市深汕合作区的小漠国际物流港,我国新能源车巨头——比亚迪的首条滚装船EXPLORER NO.1,装载着5,449辆新能源车,从深圳正式启程驶向欧洲。

EXPLORER NO.1是比亚迪的第一艘汽车滚装运输船,该船船身总长199.9米,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采用最新的LNG双燃料动力技术,同时搭载了比亚迪储能电池技术、轴带发电机系统,可进行多元航线运输。本次航程也是EXPLORER NO.1的首航,这标志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式开启了自主船运时代。未来两年内,比亚迪还将有7搜滚装船陆续投运,航线将覆盖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东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其新能源车出口的主力运输单位。

比亚迪官方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总计销售了3,024,417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61.9%,问鼎中国汽车年度销冠的同时,也荣膺了全球新能源车年度销冠——当年,比亚迪共出口了242,765辆新能源车,同比增幅达334.2%,比亚迪的新能源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座城市。

银河证券预计,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380万辆,其中出口销量有望达到50万辆。而与比亚迪一样积极“出海”的国产车企,还有蔚来零跑、哪咤、高合等造车新势力,以及上汽广汽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

从2008年12月15日在深圳发布首台电动车“F3DM”至今,比亚迪从电池巨头兼车界“非主流”,奋勇而上“逆袭”成为了当今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车界的“扛把子”,这不仅仅是比亚迪的荣耀,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奇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均首次超过3,000万辆大关并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同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汽车出口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30.7万辆,同比增长23.8%。

中汽协表示,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三大亮点:一是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二是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三是汽车出口量持续提升。据其《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中汽协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汽车出口量将达到5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

国产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锂电池成为了我国外贸持续高增的“新三样”,与此同时,我国在汽车电池、电机、充电桩、零部件制造拥有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方面也具有先发优势,国产新能源车漂洋过海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国产新能源车强势进军欧洲并畅销德国等欧盟国家,相当于直接杀入了全球汽车行业的核心腹地,这难免会引起个别国家某些政客的羡慕嫉妒恨,不惜使出各种阴招损招,来遏止中国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ESG挑战

2023年,我国向17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154.58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64.1%;其中,欧洲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最大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向欧洲出口了64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41.27%,主要销往比利时、英国、西班牙、荷兰、德国、斯洛文尼亚、法国和瑞典等国家。

欧洲尤其是欧盟国家,作为我国新能源车出口最大的销售市场,同时其也是ESG政策最严格的市场之一,尽管没有像美国那样挥舞“产能过剩”的大棒来遏止中国新产业,但其一系列ESG法案,依然对我国新能源车企和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挑战。

2023年11月,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毕博(BearingPoint,前身为毕马威KPMG)发布的《2023中欧贸易主要行业ESG发展洞察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车企“出海”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气候相关进出口政策。

据最新动态,4月2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以下简称“CSDDD”),要求企业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供应、生产和分销)防止、终止或减轻其对人权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奴役、童工、剥削劳工、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或破坏自然遗产)。该法案已于3月15日通过了欧盟理事会的审议。

同时,根据欧盟委员会去年7月28日发布的修订版《电池和废旧电池的法规》(简称《电池指令》):2024年7月1日起电池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供根据授权法案起草的碳足迹声明;2026年1月1日起产品必须加贴表明该电池碳足迹性能等级的标签;2027年7月1日起电池生命周期碳足迹值应低于授权法案最大碳足迹阈值。这意味着从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投放欧盟市场,这其中,针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意味不言而喻。

此外,CSDDD以及《电池指令》中供应链尽职调查要求都表明欧盟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要求不断趋严。纳入管理范围的公司必须将尽职调查纳入公司政策,进行相关投资,寻求合作伙伴的合同保证,改进其商业计划或向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提供支持,以确保他们遵守新的义务。公司还必须采取过渡计划,使其商业模式与《巴黎协定》规定的1.5°C的全球变暖限制相一致。

CSDDD(沟通义务除外)将逐步适用于欧盟公司(以及在欧盟达到相同营业额门槛的非欧盟公司),最晚于2029年起适用于员工超过1,000人且全球营业额高于4.5亿欧元的公司。对于计划开展或已有欧盟出口业务的中国企业,如果业务规模达到CSDDD相应要求,也将被纳入管理范围。若企业未按CSDDD开展供应链尽职调查工作,将面临被相关欧盟成员国依法处罚的风险。对于暂无欧盟出口业务的中国企业,也可能作为供应链上的一环接受客户的尽职调查。若企业未通过尽职调查,将面临被客户剔除出供应链的风险。CSDDD格外强调对违规企业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包括“点名批评”和对公司处以高达全球净营业额5%的罚款。

不仅如此,欧盟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法规仍走在世界最前沿。

欧盟委员会自2018年发布《可持续投资行动计划》以来,陆续通过或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强化ESG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及可持续发展。

其中,《企业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和《可持续金融披露指令》(SFDR)等监管举措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披露社会、环境问题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机遇,以及公司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提高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CSRD是针对所有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SFDR则是针对金融市场参与者和财务顾问。此外,在欧洲的《欧洲绿色协议》政策目标下,与欧盟有进出口贸易的公司或将面临可持续相关政策的约束,包括新能源车新能源电池、服装行业等。

毕博的《2023中欧贸易主要行业ESG发展洞察白皮书》提到了中国车企“走出去”的一些具体建议,即如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实现“走出去”;欧洲车企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提供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强本土化生产和研发等方式实现“赢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