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转债历史,看近期破发原因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3喜欢:22

为什么我要说可转债,主要是最近的频频破发引起了我的兴趣想一探究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还不太懂可转债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写的这篇科普一下知识。此外,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在网上竟然没有人总结过整个可转债的历史,以及新规前后可转债的变化,唯一一篇也只是总结到2017年年底的。下文中我会列出目前未退市的可转债、已退市的可转债和拟发行的可转债表,时间都是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的,可能数据会稍有误差,没时间细筛。

表1.未退市的可转债(其中剔除了14只已发行但未上市的可转债):

表2.已退市的可转债

表3.拟发行的可转债

近期可转债的破发主要原因有:

1、发行量猛增,稀缺性不再。据资料显示总结,从1993年2月10日发行的第一支可转债“宝安转债”到2017年8月3日的“久其转债”共有约152支可转债,而从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8月31日短短一年的时间,共发行了约79只可转债,相当于以前24年可转债数量的一半。可转债正在经历大扩容,已不再具有稀缺性,2016年全年发审委共审核通过的可转债仅7家,但新规发行后,2017年9月以来,超过15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发行规模突破4000亿元。相较于新规出台前,可转债发行人绝大部分来自主板,新规后的可转债发行人中来自中小板、创业板的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估值偏高的上市公司发行人增加了转债的投资风险。所以就市场现状来看,数量的增多导致质量下滑较为明显,破发以及弃购对于可转债发行已是常态。

2、近期股市调整带来的正股价格下跌。前期上市首日就涨20%-30%的可转债,其正股也正好处于上涨期间,可转债的价格与其转换成股票的市值较接近。而近期股市以下跌为主旋律,不少新转债还没上市,其正股价格就已经连续跌破转股价格。所以高价值的可转债多出现在牛市,熊市还是比较难出现逆势而上的可转债。

3、大股东“吃相”过于难看。因为大股东可以优先配股,不但可以低于市场价拿到份额,还可以快速套现,成为大股东变相减持的利器。甚至个别公司在破发的时候,大股东和管理层自己就先放弃认购,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和高管,确实很难带动投资者的热情。

可转债流程

可转债一般分为8个步骤,分别是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公告、发审委审核、证监会核准、发行公告、优先配售、配售+网申和上市。一般在发审委审核通过后,证监会将出具正式的核准文件——《关于核准XX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核准发行的总额和有效期,这一步代表公司已经拿到批文。之后由公司确定发行窗口,锁定发行日期。发行日的前三天召开董事会,并公布必要相关文件。发行方式主要是原股东配售、网上发行、网下发行和券商包销。

我们以最近的南岭转债为例子:

全部讨论

2018-12-15 20:28

请问这些可转债的数据从哪可以找到呢?

2018-12-10 22:27

咦?没了?

2018-09-12 17:30

期待下一期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