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真的低估了它的溢价能力——小熊电器年报评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这几年小熊电器身上发生的事情,俨然是一起典型的戴维斯双杀。2020年,因为宅文化、网红经济一炮而红的小熊,PE值伴随股价扶摇直上,一度达到了80倍以上。然而,如果不受市场氛围的裹挟,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身处小家电这条相对成熟的赛道,超高速增长基本不可持续,80倍只能是逗你玩的。果不其然,三年雪崩之后,最低PE值降到了16倍以下,不得不让人感叹理性确实只会迟到,而从不缺席。

2023年作为疫情后的第一年,小熊电器上半场迎来强势复苏,但是下半场随着消费环境疲软,又再度出现走弱,最终只交出了一份不痛不痒的成绩单。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7.12亿,同比增长14.43%,同比增长14.43%;净利润4.45亿,同比增长15.24%;扣非净利润3.82亿,同比增长5.59%;ROE回升至17.53%,同比提升0.03pct。

尽管有些虎头蛇尾,不过严格讲,公司全年在营收端的表现其实还算可以,14.43%的营收增长对于成熟行业而言已经很快,明显要高于苏泊尔和美的这样的大咖,如果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小熊的营业收入累计增长了75.3%,折合年化约15.07%,其实已经很对得起观众,毕竟你不能强行去和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相比。

从收入分类来看,国内内销增长了10.27%,要弱于整体营收增速,但是国外销售却大增105.66%,一跃成为了新的增长引擎,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国内厨房小家电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4.3%,小熊明显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非常值得点赞。

从产品分类看,电动类厨房、锅煲类、壶类厨房小家电分别增长了18.24%、19.84%、12.85%,生活类小家电增长了22.8%,其他小家电增长了67.54%,都保持了不错的销售热度。要知道这可是在同期小家电市场十分不理想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实在非常难得,据奥维云网(AVC)2023年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为549.3亿元,同比下降9.6%,零售量26543万台,同比下降1.8%。小熊能够逆周期而行,其杀手锏就是不断的推出“创意”,引诱挖掘消费需求,根据年报数据,公司目前有超过80个产品品类,900多款型号产品,其中2023年新推出了400款产品型号,出新品速度明显快于SKU被淘汰的速度。

不过小熊的西式厨房小家电则表现不佳,下滑了16.99%。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主要还在于国内对西式家电的需求更多只是跟风,买回家往往用的很少,大多逐渐放着吃灰,所以极易陷入饱和状态。

然而,营收不错,净利润却显得相对有些疲软,特别是扣非净利润只有3.82亿,仅同比增长5.59%,还要逊于2020年的3.96亿。如果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会发现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仅累计增长66.04%、43.07%,折合年化约为13.51%、9.37%,明显要弱于营收表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在我看来,核心因素就是一个“卷”字。事实上公司的毛利率表现不错,2023年达到了36.61%,创出了历史新高,在原材料成本涨价的情况下,相对于2019年提高了2.35pct,不过与之相伴随的是销售、管理、研发费用也同样膨胀的较为厉害。前面提到过,小熊的营业收入相较2019年累计增长75.3%,但是销售、管理、研发三项费用相对于2019年则分别累计增长了123.23%、110.9%、86.89%,也就是说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加大了对销售、管理、研发环节的投入,且这种投入的力度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当然好在小熊有能力提高产品溢价,向下游终端传导压力,以至于净利率尚能保持平稳(净利率相对于2019年仅下降了0.47pct),还不至于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更多长文解读,记录在【长线是金11】

每周实盘分享,记录在【向着小目标迈进】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小熊电器(SZ002959)$

全部讨论

04-24 18:36

当前的环境下,营销费用投入是没问题的,但投入巨额资金营销后并没有培养出自身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