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投起手式的先验假设——你为什么不适合价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投资第一原理:你只能挣到你认知以内的钱

资本市场里的钱分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别人口袋里的钱,另一种是通过实际劳动创造财富所对应的货币增发

据此可以分成两种投资流派。

赚第一种钱的行为,你可以叫他博弈、交易、套利、衍生品,也可以叫他打牌甚至是赌博;赚第二种钱的人,你可以称他们企业家、生意人,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叫他们价值投资者。

这两种行为的第一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哲学/天命上不可能达成兼容的。同时这两种行为也是分不出高下的。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对价值投资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不能分辨这些人。然而,在资本市场上,我觉得唯一的根本性区别只在于你投资的动机/第一性是想赚哪种钱:是来自于牌局上他人的钱包,还是背后对应了真正的劳动价值(某种产品或服务)

价投第一原理:挣对应劳动财富的钱,而不是零和博弈的钱(第一性问题)

一些我认为的对价投的误解是从手段、结果来分类,而不是从目的本身来分类。比如,有的人认为价投就是做不会输的事情,赌博就是做有风险的事情。又比如,有的人区分投机和投资,就是看最后能不能成事,如果成事了就是投资,没成事就是投机。再比如 ,有的人认为价投就是基本面分析,交易就是技术面分析。我并不觉得持有与我不同观点的人把自己称作价投有什么问题,因为资本市场中赚到钱才是唯一正确的事情。

一旦你开始想赚对应实际劳动价值的钱,你就会真正在意内在价值,你开始关心企业的生意到底怎么样。如果你想赚来自于劳动价值的钱,那么很简单,一家企业的利润就对应了真实劳动产生的价值。如何获得这部分钱呢?成为这家企业的所有人,并获得分红。分红无疑是真正意义上对应劳动产生的财富。

从格雷厄姆发明价值投资开始,股票分红就一直都是价投津津乐道的东西。如果你持有我上文提出的第一性,就会很自然的关注起股息。

格派价投还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精神企业家。他们关注股息以及清算价值并不是从长期持有的角度出发的。要达到芒格派价值投资还需要一些东西。

虽然表面上你是一个二级市场投资者,但实际上你是一个精神企业家、生意人。生意人是不想亏的,所以他不会想当冤大头来买高估的资产(企业)。

投资第二原理:长期而言,任何不以[投资]本身作为第一性的行为最终都会被狠狠惩罚

这是一个比较难懂的问题,我们有好几个地方要评论。

第一性问题的核心是叩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要来投资?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以[搞钱]为第一性而进入资本市场。这样的人通常都是普通人,刚开始积蓄不多,想在股市里大赚一笔然后拿去花掉。更惨一点的是略有积蓄,想把股市当作取款机。

这类人的失败在于,他们并不享受投资行为本身,而只是想从资本市场中提钱并拿到现实社会中消费掉。他们的快乐建立在[花钱]上,而不是资本增值过程的符号形式本身。

如果你的第一性并不是[投资],而是[搞钱]。那么请思路开阔一些,直接去弄点小生意,或者先努力工作。当你赚到钱之后,出于[资产配置]的角度,在总资产组合中配一些股票或者基金,是OK的。这是因为你已经拥有了其他实体类的现金流资产,配置金融资产的动机来自于你的总体财务考量。

回归到价投话题。价投人难道就能例外吗?非也,巴菲特就是典型的接受了[投资]为天命的人。

他明明富可敌国,但是却偏偏生活省吃节用。他年轻时买的房子到他快入土了还是没改动过,就连沙发的位置都几十年不变。好朋友比尔盖茨来了,他只请人家吃麦当劳,喝汽水可乐。某种程度上,他对自己抠门的要命。

他的快感都建立在资本增值过程本身,这是任何完成了康德本体论革命的人所不可能忍受的酷刑!

段永平曾经点评:“我绝不会成为巴菲特,我的人生有很多事比投资重要”。

虽然段永平也被通常认为是价值投资者,但是他的第一性显然并不是投资本身。鉴于他有过非常棒的创业经历,并且在去美国退休后才进行投资。我们姑且可以认为段老板的第一性来源于资产配置。但是当段永平通过投资赚得钱越来越多,他也不得不持续面临投资第一性的叩问:要么停下,要么被异化

随着赚到的钱越来越多,所有投资人都得面临天命。而接受天命是唯一的出路,否则最终一定会被狠狠惩罚。

如果你觉得投资带来的快乐大于其他任何时,you can skin in this game

还有另外一种非常常见的误解,那就是 [搞金融] 不等于 [投资]。

金融行业中大量的高收入人群表面上看确实是在买卖,但是他们都以巧妙的方法成功绕过了投资。

“analyst打电话,quant写代码,pm满仓梭哈,sales趁热卖产品;游资与大股东尔虞我诈,高管赖在平台混分红,大老板与时间的朋友谈笑风生。他们的人生手段与核心竞争力都不在投资上,认为他们投资水平差德不配位进而觉得我上我也行是一种认知偏差。真敢以投资为手段的人,都会遭受市场的无情惩罚。实在是过于不尊重市场了。” - 团长带带我的回答 - 知乎 网页链接

如果你认为内幕消息、庄家操纵是投资,那这其实是误解。

价投第二原理:挣企业长期现金流的钱

投资的复利效应从何而来?

为什么价投者总是标榜自己是复利型指数增长呢,这是因为企业本身的规模增长就是指数型的。

当企业开始盈利的时候,他可以拿自己的赚的钱进行进一步的资本开支,获得更多的资产。打个比方:一家奶茶店赚到了钱就可以去开下一家奶茶店,此时一共有两家店。未饱和的市场中,两家店赚到的钱基本上是互不干扰的,所以两家店能以同等的速度赚出再开两家店的钱。此时就有四家店了。

根据一些firm dynamics领域的研究,商业中新产品的增殖速度基本上可以类比成生态学中的S型增长曲线:在增长期or初期是近似指数型的(实际是Logistics型)。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的业务扩张/利润增加,在[理想状况]下基本也符合这一规律。

指数型的秘密就是资本再投资

我们知道企业是一种资产。如果资产的规模以指数增长而不损盈利,那么可以用来分红的利润也会是指数型的。这意味着未来现金流在时间轴上是一个指数曲线。

资产的当期价格在经济意义上等于未来所有现金流贴现。这也意味着有一股强大的指数型力量在推动着股价上升。

毫无疑问企业未来的每一期现金流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应了劳动财富的!它们的贴现力量所构成的定价也无疑对应了实际劳动财富。这就是芒格派成长股价值投资的真意!

价投可以赚的钱不仅仅是企业的当期分红,还可以是未来实际现金流的折定价。

这是一种范式转变。从格派价投关注当期的清算价值,转移到关注未来的现金流情况。

在这种视角下,自然就会重视其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的增长逻辑。投资者的立场也自动和企业家的立场重合。身为二级市场投资人,俨然化身成精神企业家。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市场没有在当期就把所有未来现金流折现呢?非要长期持有才可以兑现吗?原因是芒格派投资者在市场上太少了。他们是乐意以支付未来现金流贴现的溢价的,但是因为他们数量太少了所以当期价格还是以当期清算价值/净资产为锚的

我们知道净资产回报率ROE。它是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比值,更重要的是它是以一年期为尺度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速率。

如果公司拿净利润去做资本再投资,那么ROE就代表了净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即指数的增长率。在我们上面的例子中,ROE就是每家奶茶店分裂增殖的速率。

巴菲特做过一个统计,他给出了一个富有洞见的观察:长期股价回报的年化收益基本等于ROE

“如果你长期投资,不考虑市场价格波动的话,只赚企业自身增长的钱,那么你长期下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就等同于净资产收益率ROE。” ——巴菲特

我们可以给一些例子(感谢上雪)

1. 双汇发展1998年12月10日上市当天的价格是0.53元/股,22年后的2020年12月10日 价格为44.58元/股(股价为前复权价格,剔除了企业送股配股等操作的股本变动),双汇发展20年间翻了84.11倍,平均年化增长率为22.32%,而双汇发展这22年的平均ROE是26.75%,二者相差4.43%,比较接近。

2. 格力电器1996年11月18日上市当天的价格是0.25元/股,24年后的2020年11月18日价格是62.52元/股(股价为前复权价格,剔除了企业送股配股等操作的股本变动),格力电器24年间翻了250.08倍,平均年化增长率为25.86%,这24年的平均ROE是27.06%,两者相差1.2%。

3. 贵州茅台2001年8月27日上市当天的价格是4.9元/股,20年后的2021年8月27日价格为1568.67元/股(股价为前复权价格,剔除了企业送股配股等操作的股本变动),贵州茅台20年间翻了320.14倍,平均年化增长率为33.43%,而贵州茅台这20年的平均ROE是32.54%,二者相差0.89%,不足1%。

由于企业自身的增长是按照ROE为指数进行的。所以价投人想要获得最大的收益,自然要找那种能长期进行复利增长的。

高中数学:指数增长的期数越多,越到后边数字越惊人的可怕。

这就是芒格派价投一定要长期持有优秀的企业(内涵是持续好现金流)的原因。不但是长期持有,而且是持有的越久越好。

ROE带来的力量就像是万有引力,虽然在短期上下比不过博弈波动,但是在长期(根据这几个例子,得是20年)是最强大的力量。

正是在这种考量下,价投人的思考方法应该是这样的:(价投范式三板斧)

第一、确认安全边际

第二、确认赚钱,并且赚的是真钱

第三、确认ROE or 利润增长是可持续的(长期意义可持续,多长?十年起)

前两步是财报步骤,第三步是最关键的研究步骤

P.S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说明价投不是谁都可以上的,这里有很多前置的先验内容。如果你的第一性不适合价投,那么价投对你是一件很难领悟的事情。而即便达到了价投第一原理,也有相当多的人囿于能力或者视角,只停留在格式价投,而没有达到芒式。

本文已经写了很长了,价投范式三板斧的展开内容放到以后写。

我想在我的文章结尾称赞great Charlie Munger,他是一个真正爱人的人,所以他在天命拷问下选择了停下,愿他在天国安息

rest in peace

全部讨论

最近读了卡拉曼的《安全边际》,忽然发现其实投资人和企业家之间还是存在第一性的细微分别,本文的价投第一性更多偏向企业家,而投资人实际上应该以安全边际作为第一性。虽然这二者最后会收敛到一致行为,但是确实存在一点细微的不同。安全边际确实是对价值投资人更重要的东西。企业的护城河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成广义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