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盘越来越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市场走势

上周市场出现触底反弹走势,其中上证50指数上涨1.43%,沪深300指数上涨0.81%,中证500指数下跌0.10%,创业板指数上涨0.53%,海外市场上周大幅调整,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89%,标普500指数下跌2.93%,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62%,恒生指数下跌0.69%。

最近5个交易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17个行业上涨,14个行业下跌,涨跌幅前五名的是通信、非银金融、传媒、银行和家用电器,分别上涨2.97%、1.94%、1.49%、1.49%和1.48%,涨跌幅后五名的是美容护理、社会服务、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公用事业,分别下跌3.22%、2.82%、1.94%、1.54%和1.33%。

2、地量又见地价

上周交易量进一步萎缩,两市成交额有两个交易日跌破6000亿,上一次出现这个低点是在2020年的9月,当时流动性宽松、经济上行,市场在经历了半年的上涨后,进入到缩量调整的阶段,并伴随休整结束后,市场进入核心资产新一轮冲顶的过程。再往前看,近10年成交量的低点在2018年的12月,两市最低成交额2200亿左右。不过,考虑到这5年来,市场整体规模大扩容,且以公募基金和私募量化为代表的机构资金总量增长规模超过1倍以上,以此类推,成交量在5000亿左右,可以被认为是地量的状态,如果我们相信基本规律的有效,那么地量对应地价,当下就在相对底部。

3、行情快速轮动背景下,如何做投资

今年市场参与者的一个普遍感受是行情持续性差,即便是产业趋势最明朗,投资者一致预期最强的TMT板块也是分别经历了4月的暴涨、5月的暴跌、6月的暴涨、7-8月的超级暴跌过程。

这种波动大、持续性差的行情,市场一度将原因归结到量化身上。量化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板块的波动幅度,强化了上行或者下行的趋势,但坦白讲,美股交易量中量化资金的占比更高,但行情的走势与A股差异较大,或许是在一定阶段内,国内量化策略的同质化程度更高,大家都聚焦到当下最有效的策略模型上,产生了共振放大的效果。但作为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我们身处波动性较大的A股市场,其中有各类不同风格的投资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去理解和适应A股市场。

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投资者的投资久期在变短,与中国所处大环境类似,长期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A股更多处于战术和博弈阶段,过往靠长期看多某类资产持有不动的策略,或者有长期可匹配的资金、或者投资者能够理解并承受当下的极大波动,放到当今的市场环境,这类策略遭遇压力是极大的。理论上,灵动风格的选手有望慢慢胜出,需要的是对于资讯更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并在组合上得以体现。但对于在今年3-4月做满仓大方向切换的一类灵动选手,其业绩是否可以持续,则更需要观察。总体看来,基金经理越来越像一个手艺人,其中经验值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优化、不断迭代,不断做动态评估和调整,构建一个类似于量化的人脑多因子模型,而躺赢大概率是不行的。

4、变局或在国庆前后

上周五的上涨来得意外,有人开玩笑讲只有美股大跌才能救A股,不过在我看来,当下位置的胜率和赔率都够了,或许经济和政策的效果不见得有多么惊人的修复,但市场的悲观程度已很充分,悲观成为当下的时髦,股市从来多骂名,未曾上涨先暴跌,而从这几年来看,当下的一致预期往往是错的,因此风险偏好的修复是早晚的事,而且不会太晚,只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我的判断是在国庆节前后,从过往日历效应来看,往往节后变盘的概率大,当下从政策、基本面、估值、国际环境等各种重要要素来看,往上变的机会都更大些。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