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5喜欢:15

//【国金策略】深度比较2024与2014:重温那一年依然振奋人心的“大反转”

2014年7月之后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流动性逐步释放,上证指数筑底回升,截至11月已录得22.3%涨幅,并向上突破了2009~2014年长达约五年的下行通道。12月在超预期降息的催化下,券商亦吹响号角、领涨市场,短短1个多月上证指数便已涨超30%— —2014年下半年A股上演了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大反转”行情。

深度比较2024与2014:共同点与差异性

对比2024年和2014年,至少存在四点相似点:(1)宏观环境的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存在经济结构转型期所面临的内需收缩及库存“陷阱”。(2)宏观流动性均具备一定的“宽货币”诉求及预期。(3)“宽货币”未启动之前,在盈利下修预期影响下,估值均存在“底部陷阱”。(4)全球科技产业均处于趋势上行周期。但与此同时,2024年与2014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1)增量资金来源或存在差异性。(2)国内宽货币力度及利率中枢的下行空间或难以“媲美”2014年水平。(3)产业上行周期无论从中观渗透率还是微观盈利预期的角度,均将比2014年更具“朝气”。类比2014年,2024年虽然或面临库存与估值的“双陷阱”,但同样可能具备较大的上涨机会,我们维持年度策略对A股“欲扬先抑”的判断,即2024H1偏谨慎,2024H2将有望逐步走向乐观。

整体而言,2023年国内经济的库存周期虽已降至相对底部水平,但存在着补库动力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背后逻辑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期,产业新、旧动能切换对于居民“薪资、就业”所带来的影响,亦是城镇化率放缓、新增城镇人口下行所带来的结果。

2.2 深度比较2024与2014:共同点与差异性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顺“市”而为》当中提出,2023年的库存周期与2013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那么,进入2024年,当前的市场环境与2014年又存在哪些异同?通过对比2014年和2024年,两者所处的市场环境至少存在以下四点相似点:

1、宏观环境的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存在经济结构转型期所面临的内需收缩及库存“陷阱”。2013年中央委员会“三次会议”召开,确定和加速了国内经济由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度依赖,转向“消费升级”。我们从库存周期的演绎来看,2013年8月库存同比增速见底并于9月开启主动补库周期,但由于需求偏弱,该轮主动补库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并于2014年又转为被动补库周期,而后在经济加速下行的背景下,库存在经历短暂的补库之后于2014年8月之后迎来了历时接近两年的去库周期。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房地产为代表的需求略显乏力,从“被动补库”进入“主动去库”周期。(1)2014年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7.6%,而这一数值在2013年末的时候还有17.3%;期间,(2)房地产库存由2013年末的4.9亿平方米快速攀升至6.2亿平方米,库存增速则维持在26%的高位水平;2014年房地产进入“主动去库”周期,库存增速虽然高位回落,但销售低迷导致库销比持续创出新高。(3)2014年70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呈现趋势性放缓,2015年进入负增长。需求的回落通过产业链向上层层传导,地产的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增速均出现下滑,地产投资增速则由2013年末的19.8%明显放缓至2014年末的10.5%。另一方面,外需来看,2014年出口增速中枢相比2013年出现趋势性走弱。美国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其亦代表全球“景气总龙头”。(1)2014H2美国经济进入“主动去库”周期,意味着全球需求向下,对中国库存周期亦形成拖累,中美经济共振回落;(2)美国工业产出、制造业及核心CPI均趋于回落,美国产能利用率亦出现下降,拖累中国出口表现。综上,2014年在国内、外需均趋势放缓的背景下,叠加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国内PPI负值持续扩大,进一步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及增长产生拖累。

类比2014年,展望2024年宏观经济:国内同样面临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期,内需收缩导致经济库存周期遭遇补库“陷阱”,并将可能再次进入“主动去库”阶段。从需求角度来看,一方面,2023年房地产待售库存升至6.7亿平方米,库销比持续创出新高,预计2024年房地产周期同样有可能从“被动补库”走向“主动去库”;另一方面,美国工业产出已经负增长,工业产能利用率分拆来看,成品与半成品的产能利用率均已经趋于回落,参考历史经验,未加工品产能利用率作为滞后指标,将大概率且明显回落,届时,中国出口将同样面临边际上趋势性放缓压力。一旦国际油价随美国经济衰退而回落,国内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盈利增长的压力,居民的薪资、就业亦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宏观流动性均具备一定的“宽货币”诉求及预期。2014H1国内稳增长政策尚未明显发力,而伴随经济动能的加速走弱,宏观流动性由稳健走向宽松。2014年4月开始央行进行定向降准,货币开始转向宽松,同时央行开始推出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7月22日PSL的推出、9月18日SLF的确认实施等,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2014年11月央行更是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上一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则是在2012年7月。期间代表剩余流动性的“M2%-社融%”明显扩张,显示货币趋于宽松。随后代表市场有效流动性的“M1%-短融%”也中枢抬升,反应资金或逐步流向金融市场“空转”,并带动SHIBOR_3M持续下行,预示着宏观流动性已顺利向市场流动性传导。

类比2014年,展望2024年宏观流动性:虽然当前国内宏观流动性保持稳定,但无论从降低企业实际成本、促使企业实际回报率提升及对冲经济即将面对的“通缩”压力,还是从降低居民负债压力、提升购房需求,以对冲企业即将面对的房地产“主动去库”压力,均显示出对货币宽松的诉求及预期。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启动“宽货币”概率依然较高。

3、“宽货币”未启动之前,在盈利下修预期影响下,估值均存在“底部陷阱”。2014H1衡量股票性价比的“股债收益差”由标准差上限降至均值水平,但2014Q3该股债收益差则进一步降至接近1倍标准差下限,直到货币政策转向,带来估值底部回升。2023年以来“股债收益差”虽早已降至2倍标准差下限,但中枢仍呈现趋势性下移。

4、全球科技产业均处于趋势上行周期。2013年对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TMT大年,尽管2013年上证指数全年并没有实现上涨,全年录得-6.7%,但市场表现分化,创业板指录得82.7%的涨幅。期间,以传媒和计算机为代表的TMT板块则对市场起到明显支撑。到了2014年,则仍然处于产业周期的上行阶段,尤其是后期并购浪潮的兴起,则对后期的中小创行情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对应当前来看,尽管2023年市场表现整体偏弱,全年上证指数下跌3.7%,但TMT板块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仍然具备超额收益,TMT指数全年上涨25.91%。2024年来看,伴随更多AI创新产品的发布,包括AI PC、AI手机等,产业周期仍然处于向上阶段。事实上,以半导体产业周期来衡量,2014年半导体销售增速处于持续改善阶段;对应当前来看,2023年1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为5.3%,在连续15个月负增长之后首次实现转正,同时根据WSTS的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有望回升至13.1%。

但与此同时,2024年与2014年或又存在以下三点不同:

1、增量资金来源或存在差异性。2014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杠杆资金。尽管2014年11月沪港通首次开通,但是由于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外资占比仍然不高,对于A股的影响比较有限。彼时货币政策正处于宽松阶段,叠加2014年6月之后杠杆资金加速入市,增量资金带动股市加速上涨,赚钱效应引导M1流向金融市场“空转”。

就2024年而言,料杠杆资金的上升或将难以重现。我们比较倾向于判断2024H2增量资金或主要来自海外。背后逻辑在于:2024H1全球经济、股市的共振调整,各国央行纷纷推行货币宽松,一旦2024H2国内基本面逐步磨底,全球较为宽裕的流动性将可能布局真正的“估值洼地”。届时,同样有可能通过“赚钱效应”撬动M1,尤其是居民超额储蓄流向金融市场。

2、国内宽货币力度及利率中枢的下行空间或难以“媲美”2014年水平。2014年全年10年期国债利率呈现震荡下行,尤其在2014H2加速回落,由2013年末的4.55%下滑至3.62%,下调幅度约93BP。而站在当下,自2023年11月底以来国债利率便快速回落,截至2024年1月19日不管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是SHIBOR_3M均已分别降至2.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即便2024年国内启动“宽货币”,其力度或难现2014年水平,市场利率的下降空间亦较为有限。

3、产业上行周期无论从中观渗透率还是微观盈利预期的角度,均将比2014年更具“朝气”。以核心产品衡量的产业渗透率来看,2014H1移动游戏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0%,属于平台期阶段;同时,从微观数据来看,2014年TMT板块盈利增速存在阶段性放缓,直到2015年并购潮开启,盈利增速方才明显上升。而2024年来看,AI相关产品的渗透率则处于加速上升阶段。以AI PC为例,根据群益咨询的测算,预计2024年AI PC的渗透率仍然处于10%以下,而2025年则有望突破10%以上。这意味着,2024H2伴随AI产业技术的逐步成熟、产业渗透率加速上升将更佳利好TMT的景气修复;倘若市场流动性确认改善,从微观层面来看,2024年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TMT细分板块将有望迎来较强的主题性、趋势机会。

在2014年国内经济放缓、宏观流动性宽松以及产业周期向上的背景下,A股市表现如何呢?2014年市场行情的演绎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2014年初-5月19日:上证指数维持宽幅震荡,下跌5.24%;(2)2014年5月20日-11月20日:牛市酝酿期,市场稳步回升,上证指数上涨22.32%。期间,尽管基本面加速下行,但宽松的货币环境和杠杆资金入市共同带动估值扩张,进而驱动本轮行情的上涨;(3)2014年11月21日至年底,上证指数加速上涨,1个多月的时间涨幅便高达31.88%。期间,超预期的降息成为本轮行情的催化剂,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板块一枝独秀,领涨市场。类比2014年,2024年虽然或面临库存与估值的“双陷阱”,但同样可能具备较大的上涨机会,我们维持年度策略对A股“欲扬先抑”的判断,即2024H1偏谨慎,2024H2将有望逐步走向乐观。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年一路轮回,2004年才更像。。。。。

05-15 23:20

05-15 23:00

转,谢谢

05-15 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