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估值的回归---在2023年反复被锤之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连续两年,我都几乎不更新公众号了。理由非常直白:在个人精力有限的基础之上,二级市场投资比做自媒体赚钱,那我还有写文章、发表观点的必要吗?

不过,最近这两年的股票收益不太好,也让我有些郁闷。假如2022年的整体收益只是微亏,那么走完2023年,恐怕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如下图所示:

2022年整体是负0.93%或7.6W的亏损。

而2023年全年,亏损继续扩大至负8.05%或32.8W的亏损。

但是,按照2022年总结中所设定的操作准则:500W只是本金,低于500都算浮亏,超过500后提款的部分才算真实盈利。23年初提取的50W盈利不能对冲目前账户的浮亏;所以站在2023年终的时点上,投资浮亏还应该再加50W至82W。参看下图所示:

当然,就算连续两年的亏损,我还是坚定的认为,在二级市场投资比做自媒体更划算。

就2023年的收获而言。我对如何优化自己的投资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

其一,既然是左侧交易者,绝不做浮盈加仓的操作。

其二,长线投资标的的波段性操作,高抛之后需要等待更加充分的时间+更大的回调幅度,方可回购。

其三,万物皆有两面性,每当自己认知到某一方面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尽量观察到相反的另一面。

上面所说都是投资“术”的层面。现在的我更加明白了投资的高风险本质。

对比两年前,我大肆宣扬“赶紧卖房子、兑现盈利”的论调不同,哪怕当下房价已经印证了我的判断,我还是认为:对于不懂投资的小白而言,就算两年前卖掉房子,高位兑现实现了盈利,兑换成的现金依然是个烫手的山芋。换句话说,卖掉房产、高位套现盈利只是一个偶然性收益。除非躺平不动,否则后续的投资势必亏损回去,还不如死拿着房产更加理性。

所以,非专业投资人士,千万别相信“努力让自己的资产跑赢通胀”这样的屁话。把钱存银行贬值未必是坏事。既然认定自己缺乏投资能力,就别盲目投资。当然,对于长期在股市摸排滚打的老韭菜,当然不适用了。

回顾2023年的四点预判,我是觉得自身的水平不差。不信可以看看一年前我的观点(参看去年的总结《2022年投资总结及2023年展望》)。这里贴图证明一下:

这里额外提示一下第四点。我们在2023年年末止盈了“上海莱士”。但凡研究过新冠板块的人,就应该知道血液股与新冠之间的关联性。反正我们已经止盈了,也就不再累述了。

就2024年而言,简略分享一下:

其一,2023年A股各大指数都跌幅较大;特别是港股,更是熊之更甚。考虑到美国加息周期结束的现实,2024年还是有估值回归的逻辑基础。无论是科创板,还是恒生指数,都可以选择宽基指数ETF作为投资方向。

其二,2023年看空新能源板块,但此时此刻,我反而觉得会有机会。只是,这是一个左侧寻底的过程。我也不知道何时能筑底成功。

其三,我对房地产的判断不变,供给过剩、百姓预期反转;我还是认为后面房价将继续分化:三四线继续跌,一二线还有可能继续维系。但房地产公司死了很多,反倒是个机会,因为剩者为王!

最后,作为一个股民,免不了会亏钱。但亏了钱就抱怨,和赌输了钱的赌徒有什么分别?那还不如远离股市。所以,我们还是尽量乐观一点。

(上述论断均系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股票的推荐依据。欢迎大家来我的社区,交流股票、原油和黄金投资经验,切磋技术。)

行文不容易,欢迎“关注、转发、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