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 4月政治局会议解读:6大关注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并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肯定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但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整体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的政策基调,并未因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而进行政策转向。

具体有如下6点解读:

(1)经济形势: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诸多挑战。

(2)政策基调: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

(3)财政政策: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兼顾化债与发展,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4)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降准降息可期。

(5)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耐心资本,持续释放并激发消费和投资的潜力与活力。

(6)地产与防风险: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

后续将关注7月三中全会,主题将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并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肯定了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趋势,但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如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等,整体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的政策基调,并未因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而进行政策转向。重点关注会议中的关键措辞“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等。具体有如下6点解读:

1)经济形势: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诸多挑战。会议肯定了一季度的经济表现:1-2月经济数据“开门红”,3月PMI再次超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强调“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等特征。但会议也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大,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当前经济属于结构性恢复,分化显著,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呈现: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之间、宏观数据与微观高频指标之间、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间的三种背离。

2)政策基调: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同样是一季度经济数据开门红,2021年和2023年经济遭遇出口回落、地产暴雷、市场持续下行等冲击,经济修复放缓,本次会议新提出的“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说明政策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巩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财政政策: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兼顾化债与发展,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一是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靠前发力,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虽开局良好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回升,但总需求不足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为避免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前紧后松情形,政策需要进一步靠前发力,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有助于扩大总需求,同时优化供给结构。二是化债工作取得明显成果,但需要统筹考虑化债与发展、防风险与谋发展,避免债务规模压降导致经济增长受限、债务风险被动提高的情形。三是确保“三保”支出按时足额支出,有利于提高基层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盘活资产资源力度,有助于减轻基层财政压力,避免对营商环境的不良影响。

4)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降准降息可期。下阶段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使用,将增加银行系对于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降准操作可以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流动性充裕的环境。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例如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升级改造。

5)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耐心资本,持续释放并激发消费和投资的潜力与活力。会议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突显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针对不同地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东部地区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中西部地区则应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会议还强调了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壮大耐心资本的重要性,耐心资本更多是着眼于中长期的战略性投资,更注重长期的产业回报而非短期收益,这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长远目标较为契合。

6)地产与防风险: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中央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未来地产政策的重心将由拉动投资转变为消化库存,我们推测“三大工程”建设的重点或将集中于城中村改造,而保障房建设更多来自存量房产统一收购改造。具体而言,存量房消化方面,需求端:将持续通过降低购房门槛、减免购房税负、发放补贴等方式释放需求;供给端:地方政府(城投平台)统筹收购二手住房或存量楼盘作为保障性住房。优化增量住房方面,可能通过提升优质地段供应比例、提高住宅面积和品质等满足购房者的住房需求。

地方化债方面,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即不能出现因为压降债务而制约经济增长,导致债务风险反而被迫增加的情况。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中央首次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35号文),2024年2月底,补充政策出台(14号文),明确在此前12个化债重点省份之外,新增19省份可自主选报辖区内债务负担重、化债难度高的地区,以地级市为主,获批后参照12个重点省份政策化债,地方债务的风险有望稳步得到缓解。

会议详情请关注【Odin平台-咨询-政策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