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茅台信仰崩塌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81喜欢:24

茅台的年报出来一段了,一直没写分析,也确实没啥好分析的。茅台是为数不多可以年初定下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按照计划做出略超逾期的经营成果的“作弊”公司。“十四五”期间茅台的总目标是“双翻倍”,平均每年的目标就是15%,超逾期,茅台会做到20%左右。因此,茅台的年报用不着分析,要分析分析它的计划和目标更实际。计划和目标很透明,也就无可分析了。茅台实现目标游刃有余。

22年,茅台实现目标靠的是扩大自营规模,就这一招就够用了,因此原本能一并增加5000多吨销量就只增加了1640吨。致使当年销量与四年前产量的比值降到了76.3%。23年,茅台实现目标,是把上年的可售增量4000多吨挪到了今年。24年,茅台的销量没有增量的基础,但有提价20%这个因素在,再加上进一步增加自营比例这一招,20%的业绩不在话下。

茅台之所以可以这样游刃有余的控盘,在于它的卖方市场,在于它的尽产尽销。换种方式表达,在于它的金融属性,在于国人的茅台崇拜。国人的茅台崇拜缘何而来?研究白酒久了,深知白酒的背后都是“故事”,国人信仰茅台,而非他酒,无非是因为茅台的故事讲得最动听罢了。历史、工艺、环境、微生物、产能限制、文化……所有这些元素,都可以理解成故事,有人说,有人信,固定下来,传承下来,就是故事。讲的最动听的,信众最多的就成了信仰。茅台成了这个幸运儿。

近期因为批价的大幅下跌,茅台站到了风口浪尖。这本是零售端的价格波动,短期对茅台的业绩不会带来任何影响。但却引发了我对茅台的深度思考,我的问题是:假如茅台信仰崩塌了,茅台会是什么样子?

茅台信仰为茅台带来了金融属性,金融属性为茅台带来了收藏需求。这是茅台的一项特权。这次批价下跌对零售端带来了不小扰动。收藏需求毕竟不是真正的消费需求,需求量随零售端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将茅台酒视为金融产品进行投机,任何金融产品都有崩盘的可能。假如茅台信仰崩塌了,首先面临的就是金融属性的消失和收藏需求的消失。茅台酒将变为纯消费属性。那么茅台讲的产能限制和稀缺的故事将烟消云散,茅台酒瞬间将产能过剩。要说稀缺,茅台稀缺还是五粮液稀缺?茅台基酒每年产量5万多吨,五粮液基酒每年产量3万多吨。近几年,茅台销量都比五粮液多5000多-7000多吨。谁更稀缺呀!五粮液这3万多吨销量,是使上吃奶的劲才卖出去的。茅台没了收藏需求,纯消费需求一定比不过五粮液,70%的人喝浓香,喝不惯酱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收藏需求变成供给,市面上过量的茅台酒一定会对价格体系造成致命冲击。现有酒厂给经销商打工的奇葩价格体系将荡然无存。由于品牌优势,销量可能不比五粮液差多少,3万吨出头就算好的,但零售端价格将向出厂价附近靠拢,甚至可能出现价格倒挂。五粮液将和茅台展开直接竞争,茅台的经销商养尊处优这么多年,打硬仗的能力打个大问号。这几年茅台又在经销商身上割肉,动既得利益。因此,鹿死谁手很难讲。。如果茅台信仰崩塌了,我想茅台最好的的结局可能是一个稍大号的五粮液吧。

茅台一直被当做A股的机会成本看待,被看做最省心省力的养老股。如此思考下来,茅台不是没有风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投资还是应保持瑾小甚微的敬畏之心。茅台江湖地位的确立也不过是这10年的事情。奇葩价格体系的形成也不过是2018年以后的事。我粗略测算了一下,2016年-2023年茅台酒直销渠道和经销渠道的每瓶含税价差,分别是89.3、-20.2、-98、311.6、538.3、1020.8、1186.4和1093。数据大致可以说明,茅台酒市价和出厂价的巨大价差是在2018年之后才逐渐出现的,也就是说2018以后茅台酒才有了明显的金融属性。越演愈烈4年之后,随着茅台对经销商利益下手,2023年出现了明显收窄。

通过上述思考,我也更深刻理解了茅台为何要心甘情愿为经销商打工,为何容忍如此奇葩的价格体系存在,为何开始适当打压经销商利益又得供着这些大爷。茅台是在金融属性的巨大价值与业绩增量之间找平衡,两种利益兼得。白酒都是故事,茅台的故事最精彩,才有了茅台的今天。但故事能不能延续下去,是有挑战的。茅台的故事如能延续,还是无敌的存在。

#2024投资炼金季#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04-19 19:45

茅台的信仰

最穷的地方出了最贵的酒

马英九来两次,接待两次喝茅台;茅台的信仰崩塌得从他们开始

04-20 09:47

投资茅台之前还是要先尝一尝的,不认可这个产品的口味,趁早别买。好公司对应的一定是好产品。

04-19 21:01

白酒越陈越香的逻辑只要存在,就不会“金融属性”消失,其实我不喜欢“金融属性”这种说法,并不贴切。

04-20 14:16

白酒2021年早就炒完了$贵州茅台(SH600519)$

05-05 08:36

那就选择追随最真实的市场需求。

04-21 11:14

何为金融属性?我直观的理解就是具有“保值、增值或融资的作用。”查了一下“百度”,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金融属性是指一种资产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这种资产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和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性与可交易性;2、市场表现;3、保值、增值或融资作用;4、自然属性;5、文化属性;6、社会属性。【可上百度详细阅读】下面对几个属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流动性与可交易所”,我觉得没有。你拿着一瓶茅台酒,能卖掉吗?有人说在网上卖。价格这么高的酒,真假难辨,我是不敢买。你敢买吗?“保值、增值或融资作用”增值就不肯能了吧,赤水河的水日日流年年流,市面上用赤水河酿的酒越来越多,怎么能增值;保值,供需平衡的话,有可能保值。现在的年轻人喝白酒的不能越来越多吧?现在的老年人也讲究养生了,酒喝得越来越少了,是喝点好酒,不错,但也消费不了那么多了。“融资的功能”?笑话吧,你提一箱茅台酒,去金融市场、银行,看能不能贷出款来?有人讲故事,忽悠人呗。就像前期的房地产,当人觉悟了,就开始下跌了。

我认为其实所谓茅台信仰,是没完全看懂茅台的人强加给完全看懂茅台人的,就好比不懂相论的人觉得相对论匪夷所思,就认为科学家是信仰相对论而并非是真懂相对论。

04-20 20:23

酒本身和酒的价格和股票的价格,这三者之间关系并没有一些死忠粉看得那么简单,如果用在投资的底层逻辑上最终还是性价比,是各自的供求关系,酒有洒的供求状况,股票筹码有股票筹码的供求关系。当你看到有人建议股票要拆股,建议成交股数改为个位数了,我想这已经说明了真实的供求关系。我支持楼主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