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捉梦

白日捉梦

真理、智慧、力量、自由、奉献。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回复@庶人哑士: 如果讨论用户心智,不要小看雕塑艺术对用户心智的影响力。雕塑艺术善于表现人像,“移情效应”是几大艺术门类中最强烈的。古希腊神话中雕塑家爱上自己的作品,并与之结婚,就是描述这种心理效应的。在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中,用户购买IP以后,置于视觉日常接触的常用空间(书桌、办...

讨论

回复@庶人哑士: 数字娱乐和实体娱乐并不是一个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没有人能脱离肉体实现精神永生。当然由于近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大爆发,数字娱乐的势头很猛,但最终会彼此形成一个均势//@庶人哑士:回复@风雨彩虹见龙在田:泛娱乐行业可以分为数字娱乐、实物商品、线下活动,泡泡玛...

讨论

雕塑艺术是一个实体空间艺术,虚拟是无法替代实体的。
之前雕塑艺术没有合适的技术来降低成本,在设计和生产上成本高昂;也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形成商业循环。
近十几年不断升级的玩具制造技术、更低的生产成本,催生了潮流玩具产业。而泡泡玛特则利用盲盒跑通了整个商业模式。//@风雨彩...

讨论

回复@庶人哑士: 如果仅仅讨论悦己、精神消费和IP,那么符合这些要素的商业模式很多,那么凭什么泡泡玛特不一样?这里“雕塑艺术的通俗化和商业化”才是泡泡的核心和星辰大海:历史上人类古典7大艺术都伴随技术和商业的发展不断下沉,触达更广泛的人群,同时造就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比如从古典音乐到...

讨论

回复@庶人哑士: +雕塑艺术的通俗化和商业化//@庶人哑士:回复@价投-知难行更难:悦己消费和情感寄托的精神属性+IP的长生命周期属性=长坡厚雪的好生意。两三句话说不清楚,但是去门店找几个人聊聊或许能有些收获。

讨论

世界和平太久,一些小国已经忘记历史了,变得不知所谓

讨论

回复@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观察身边的朋友在买更多的非盲盒产品//@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回复@白日捉梦:我认为未来盲盒的比例应该不会低于50%,这个比例是消费者(价值)决定的,不是公司可以主观设定的,如果公司人为地降低盲盒比例,那么将要犯大错。公司需要坚持消费者导向,比如看看门店里多少比...

讨论

回复@路边边走: 估计未来盲盒占泡泡玛特的收入比例会下降,比如从目前的50%下降到30%?但盲盒依旧会是核心商业模式,它是整个潮玩商业模式在效率、创新和客群引入等多因素平衡的中枢//@路边边走:回复@野火烧不尽2024:没有盲盒的话,真的很难有潮玩这个品类(可能还只是叫手办罢了)。原因再总结下...

讨论

1、目前平均1个会员1年买2个盲盒;2、一个手办相当于5+个盲盒;3、一个mega相当于30+个盲盒;4、一次乐园门票+餐饮相当于3+个盲盒。5、如果符合预期,游戏ARPU值可能高于盲盒购买。

讨论

回复@joosar: [笑]我当然是多头友军,只是提出问题启发大家思考而已~//@joosar:回复@白日捉梦:不要摇摆,你的观点是正,还是反?

讨论

回复@曼巴投资: 绘画(动漫)对人类产生“移情效应”(或共情)的能量不足,没有故事的话,IP立不起来。而雕塑(手办)不一样,它天生就能强烈的引发移情,不需要故事反而更好。如果IP有故事,那它的故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但如果IP没有故事,你会脑补一个它和你一起的长久故事。//@曼巴投资:回复@时...

讨论

回复@时光投资-Edward: 所以我说盲盒不是泡泡玛特商业模式的本质和全部。泡泡玛特,包括手办,本质上是“雕塑艺术的通俗化“//@时光投资-Edward:回复@白日捉梦:如果像你说的这样,感觉奥特曼卡包的商业模式更好?奥特曼经典永流传,而且时不时会在生活中遇到相关内容的刺激,我儿子是买卡包非常上...

讨论

回复@joosar: 人们对迪士尼的需求是什么?开心吗?那迪士尼为什么多年长盛不衰?//@joosar:回复@白日捉梦:人要开心的需求是短期的。

讨论

回复@joosar: 那helloKitty为什么不短期?//@joosar:回复@白日捉梦:人要开心的需求是短期的。

讨论

回复@路边边走: 是的,helloKitty已经几十年了,且仍没有看到结束甚至是下滑的迹象,那有什么必要去谈论她的“生命周期”?正好你在这里用到“精神需求”这个词,茅台的很多资深投资者也恰好使用这个词来谈论茅台。同样都是精神需求,很多投资者给茅台的DCF假设是“永远”,那么为什么泡泡玛特的用...

讨论

回复@路边边走: 所以到底泡泡玛特的用户需求的本质是什么?如果需求本质是短期的,或者是不真实的,那么泡泡玛特真的只是一个必然破裂的泡泡,长期价值也终将归零。没有看懂泡泡玛特的需求本质,其他讨论都无意义//@路边边走:回复@白日捉梦:嗯有这个假设,所以用的是年龄这个单一纬度[捂脸]
如...

讨论

回复@路边边走: 我想说的是,认为用户必定出坑,就是已经假设用户需求是短期的,或者不是真实的。比如为什么不讨论茅台消费者入坑出坑?或者微信用户入坑出坑?或者欧莱雅消费者入坑出坑?//@路边边走:回复@白日捉梦:对,可能是要算用户值多少钱,以及“入不敷出”的临界点。
这个是pc软件时代...

讨论

回复@路边边走: “入坑出坑”就是假设用户“必定出坑”呗,这个假设的基础是什么?//@路边边走:回复@白日捉梦:其实是想讨论“生命周期”了。
其实抖快用户也有生命周期,但是因为周期过于长,且单个用户价值很高。所以讨论意义不大。
讨论类似情况最多的时候是21年,因为两边在投放抢用户...

讨论

回复@路边边走: “盲盒+潮玩(非手办)是个牛逼的创新,要知道手办存在都不知多少年了”,“盲盒是潮玩的载体,就像短视频是内容平台载体。没有短视频就没有今天的快手的抖音”//@路边边走:回复@时光投资-Edward:当然。没有盲盒的话,1个款式拍脑袋成本要去到300,谁买啊。。而且设计出来的不确定...

讨论

回复@三万个为什么: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却又无比渴望得到认可、得到爱,这份需求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从而追寻一生//@三万个为什么:回复@白日捉梦:$泡泡玛特(09992)$ 人类有两个根本欲望:保护自己,谋求认可和爱。——冈田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