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段,转载自华泰证券。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跟踪支架可以跟踪阳光实时转动,相较传统固定支架可以提高光伏发电增益,且成本增加较少,性价比更高。据CPIA,2021年国内跟踪支架渗透率为15%,远低于全球水平(GTM Research:2021年全球跟踪支架渗透率为37%),到2025年国内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2%。


N型电池主要包括异质结和TOPCon,是当前主流P型电池的下一迭代,技术进步体现在:1)转换效率更高,P型PERC技术平均转化效率为23%且已接近理论效率极限,当前N型电池的平均转化效率为24%,且未来还有上升空间;2)对于少子空穴的捕获能力比较弱,相同电阻率下,少子寿命高,弱光表现更好;3)光致衰减小;4)温度系数更好等优势。据CPIA,2021年N型电池在国内光伏电池中渗透率约3% ,2022年有望快速上升至13%,2025年或达35%;技术迭代或正处于奇点时刻。

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及电化学储能,大型化、集中化趋势明显。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1)发电侧:风光发电占比提升后,降低弃风弃光率;2)电网侧:满足发电设备间歇性、不稳定性提升后的调峰调频需求;3)工商业配储:光储一体化,作为削峰填谷的备用电源。据CNESA预测,2025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有望达56GW,以满足风光在彼时的装机目标。目前大多省份的风光配储要求为10%或以上,未来有望进一步向国际看齐。

智能汽车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院,2022 年 1 月国内智能车销售渗透率为 22%,但目前国内 智能车仍以 L2 及以下级别的车型为主,而 L2 仅为驾驶辅助,L3 及以上级别才能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今年或成为 L3 级别量产交付的元年,据汽车之家披露的车企量产 交付计划,3-6 月有 L3 级新车型密集交付、4 月北京车展或有 L3 级新车型发布。据 IHS, 到 2025 年,国内 L3 及以上级别渗透率或达 4.7%,届时智能汽车产业链或将真正进入奇点时刻。HUD(抬头显示)是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智能座舱域的关键创新型硬件,通过将重要的行车信息实时显示在前挡玻璃上,避免因驾驶员低头、转移视线等带来安全隐患。据高工智能汽车,2021年12月国内HUD新车搭载率达到7.3%,或已处于奇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