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2024/5/4,今年收益7%,实盘至今收益-8%,美股中概及港股大涨,周一喜迎开门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01.

谈谈市场

这周由于五一假期,A股只开盘了 2 天,但是港股和美股周四和周五都开盘。涨得得都不错,美股中概两天涨了 10%,中国平安港股涨了 10%,万科港股涨了8%,恒生指数涨了 4%。

可以预见下周一,A 股开盘应该有个不错的表现,之前很多人看衰港股,觉得香港已被国际资本抛弃,没有流动性了,再低估也不能去买。

这些人如果是趋势投资者无可厚非,但很大一部分人竟然还打着价值投资者的旗号。价值投资者从来不考虑别人怎么选择,只关心标的估值够不够便宜,公司未来发展好不好。只要以别人交易的行为来指导自己交易的投资者,都不是价值投资者。

投资这件事,最终还要靠自己,很多人不愿意花精力去研究,总想偷懒抄作业。短期来看,可能抄作业比这些花了很精力去研究的人,收益更高。但长期来看,风险很大。

首先要理解投资的本质,理解价值投资,如果都不愿去看相对很简单的价值投资理念的书,很可能被一些骗子误导,其实如只讲技术趋势交易还好,就怕用一些价投理念包装,其实做的是趋势技术交易那一套,没有一定的了解,很可能就被迷惑。

看过了价值投资理念的书,理解了价值投资,但不愿花精力研究企业,选择知名的价值投资者抄作业,风险也很大。

最近因为老唐要清仓洋河的原因,网上关于洋河的贴子很多都是关于老唐要清仓的讨论,基本都是抄老唐作业的,很多人其实根本不懂洋河,就是因为有老唐背书,觉得自己也懂了,但当老唐卖了的时候,就没主见了,又舍不得割肉,最后矛盾焦虑的很。

我之前也看过老唐的公众号,也学习了很多,我的估值体系就是学习他的,因为那个现金流折现估值,在我看来就是扯淡,随便调个参数就相差十万八千里,现金流折现估值只能作为一种思维,但要有个定量估值不可行。

老唐这套方法说服了我,把三年增长,自由现金流与风险收益率比较,综合考虑了,逻辑上说服了我,至于准不准。说实话很难准,三年企业的增长基本都是线性外推,连大多数企业管理层都无法准确预估企业三年的增长,投资者怎么能保证正确呢?

但投资不需要很精确,在估值时预留了安全边际,就是为了增长不及预期时也不至于损失或损失较小。线性外推是对于企业竞争优势不变的一种大致的延续判断。这是我理解的投资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为什么又要一个精确的数值呢?这个精确的数值是为了指导我们投资方向,不是说这个数值要多精确,而是指明了方向,使自己撇除市场情绪的干扰。

就像我们农村插秧,要求株距 12 厘米,行距 30 厘米,但必须就要按这个精确数据量好插秧吗?并不用这样,我们插秧的时候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大概在这个范围就可以了,这个数据只是指导,如果没有这个精确的数字做指导,那就没有一个指导标准了,结果也相差十万八千里。

抄作业要么无脑抄组合,面临看错人,及后续也有可能别人停止分享的问题。大多数人抄的不是组合,别人一个小仓位,抄成了自己的重仓。也不具备别人的心态,当别人果断斩仓时,自己下不去手,然后到处找支撑自己持股的理由。

作业可以抄,我也抄作业,刚开始学习投资时,像老唐这样的投资者,投资水平肯定远高于自己,但不是简单的抄代码,一定要抄逻辑,认可其买入逻辑,最好自己整理写下来,这样即使错了,也当交学费,只要每天在进步,迟早会达到不错的水平。

好在投资并不需要每个都对,犯错很正常,我自己也踩过很多坑,买过中国平安万科保利海螺水泥宋城演艺

保利海螺水泥宋城演艺已经清仓了,虽然踩坑了,但不后悔,我把这归为学习的代价。

目前中国平安万科还持有,现在也可以归为失败的投资,但是因为目前估值的原因,且买入逻辑还未本质变化,所以还持有。

投资者中有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抄作业可耻,觉得学别人很丢脸一样。其实我们学的投资知识基本都是学习模仿前人的经验,学习模仿优秀的人是最快速的学习方式,我们并不需要重复发明轮子,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什么还要自己一步步去爬?

另一种认为要抄作业就无脑抄,不然容易抄成四不像。这些人容易陷入抄代码,反正自己花精力研究也没有别人水平高,自己正好可以偷懒。

投资这件事,最终还是要自己干。

看着企业发展一步步印证当初的预想,这也是投资的乐趣之一。

02.

公司跟踪

4 月底结束,企业的财报都已全部发布完了。持仓中还剩分众传媒伊利股份,因为五一假期年报还没有看,为了方便以后自己复盘,财报我一般都是单独开篇写,单看财务数据:

1.分众传媒

分众传媒2023 年 48.3 亿的净利润基本在预期内,2024 年一季度净利润 10.4 亿,同比增长 11%,也基本在预期内,我本来对分众传媒的设定的预期增长就是每年 10% 的增长。

这里再强调一次,股息不等于增长,我发现很多人,把股息当做增长,我看到很多人算估值时,把企业业绩增长加上股息率当做增长,这是错误的,现金分红只是企业处理现金的一种方式,只是把在企业本就属于你的一部分现金分到你手上管理。

企业的增长用永远来自于业绩的增长。

2.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 2023 年营收1262 亿,同比增长 2.4%,净利润 104 亿,同比增长 11%,扣非净利润100 亿,同比增长17%;

2024 年一季度营收326 亿,同比下降 2.6%,净利润 59.2 亿,同比增长 64%,扣非净利润 37.3 亿,同比增长8%。

回看当初买入伊利股份时写的文章:

对于伊利净利润的增长,我认为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预估2023年伊利107亿的净利润,目前1682亿的市值,对应15.8倍的PE,目前处在低估位置,如果从历史估值分位来看,目前已经是历史最低估值位。 如果净利润每年增长10%,到2026年,净利润142亿。

给以25倍PE就是3550亿,以自己设定的三年一倍的预期收益的买入原则,1775亿市值以下买入,目前已到达买入位置。

2023 年基本符合预期,2024 年一季度稍不及预期,但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关系,这个业绩也不算差,我认为伊利长期达到每年 10% 的利润增长难度还是不大的。

3.万科

万科2024 年一季由盈转亏,主要是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继续下降。

对于目前的房地产,我之前多次写到,我认为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地产目前的形势,只要需求端没有回归正常,国家一定不会放任不管。因为如果需求不回归正常,房企没有销售端现金流支撑,单靠银行融资支持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在 2023 年万科年报分析中也写到:

1-2月销售数据暴跌的情况下,我认为上面感到严重性,那时出台了超预期的25BP的降息,上头的发言对地产的肯定态度明显变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认为后续会出台史诗级刺激政策。 但3月份地产销售数据相比前开年前两个月稍有好转,估计上面还想再观望一下。 我的观点是,地产销售要么今年好转,要么政策就会强刺激好转。

四月份继续难看,据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重点 30 城成交环比下降 17%,同比下降 43%;百强房企销售环比下降 13%,同比继续下降 45%。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全国至少127个省市出台253次宽松性政策,这周成都、北京、天津取消或放松限购,这些都是小动作,目前影响买房意愿的不是限购,而是购房者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导致都在观望。

这周开始有像样的大动作了。

2024年4月3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各地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商业办公用地和住宅用地的规模、布局和结构,完善对应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住宅用地存量的住宅用地供应调节机制。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同时下大力气盘活存量,直至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

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根据本年度内盘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积(包括竣工和收回)动态确定其新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积上限。

重磅限量供应、去库存、挺价的大招来了,效果如何?可以类比一下煤炭产业,而且房地产作为不动产不存在外部供应的可能。

另有传言让地方城投公司直接到市场上去收房转城租赁房。

一边减少供应,一边到市场上收现货,这样挺价立杆见影,购房者从来都是买涨不买跌,只要对房价下跌的预期改变,那些观望者就会出手了。

万科股东大会上,郁亮除自省外,明确认了三大目标:

第一,降负债,未来两年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未来五年付息负债总规模要降一半以上。
第二,融资模式转型,从统借统还、主体信用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向以项目、资产信用为主的融资模式。
第三,聚焦主业,腾出有限资源、做好做强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大主业。

前面两点在年报发布时已提及,第三点,聚焦三大主业意味着除了这三大业务,其它的业务资产大概率都要甩卖处理。

另外王石放弃千万元退休金,虽然万科因为股价惨跌,管理层被骂惨,但我一直很认可万科的管理层,万科管理层在 A 股市场上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管理层很好的传承了王石的文化。

在王石放弃千万退休金之前,万科集团管理层已经不止一次主动降薪。郁亮当年自愿放弃其2021年度全部奖金,2023年,万科集团8位高管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另外,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监事会主席解冻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

万科每次的年报及业绩发布会,给我的感觉都是清晰、坦诚,但可惜地产终究不是个好行业,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行业巨震下行时,想靠个人改时势基本没有可能。

这也提醒我们,做投资,商业模式,企业的命格是排第一位的,有些企业天生就命好,只要管理层不犯大错就能活得很好,比如茅台,管理层都好几个去踩缝纫机了,一样活得很好。有人开玩笑说,茅台这样的企业,就是放一头猪来当 CEO 一样活得很好。

但除了企业命格,价格也很重要,这也是目前持有万科的原因。

就像我之前在留言里说的,我认为未来 10 年万科只要能活下来,到达 5000 亿的市值是有很大概率的。目前万科 A 股不到 900 亿市值,港股 550 亿市值,足够便宜了。

当然需控制风险,仓位不宜过大。

03.

实盘记录

本周沪深300指数收益0.56%,实盘收益-2.16%;

2024年内收益为7%,2020年实盘建立至今收益-8%。

End

实盘记录一个财务自由的实验

人生本该自由,乘兴而去,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