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到26岁的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守在61%以上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巴菲特个人传记《滚雪球》中提到,1950-1956年,也就是20岁到26岁,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守在61%以上。

1950年巴菲特怀揣9800美元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一年后毕业,开始回家乡奥马哈在父亲的公司做股票中介,推销股票。然后又去纽约给格雷厄姆的私募投资公司打工。1956时,格雷厄姆解散了公司,巴菲特失业回到家乡奥马哈,成立了第一家投资合伙公司(相当于中国现在的私募),开始代客理财。

1950-1956年巴菲特是怎么投资的,每年的收益率守在61%以上,这么惊人的收益率,怎么办到的,我没找到相关资料。但这个收益率,不频繁买卖是不可能办到的。拿了牛股,某一两年的收益率如此高,是可能的。但连续六年都是这么高的收益,不可能是持股不动低频交易。

当然,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交易频率也不可能太高。当时的股票是纸质的,报价也不是随时随地能查看,交易指令需要打电话给经纪人下单,不像今天的投资者可以盯着手机今天买明天卖。

而巴菲特这期间经历了求学、结婚、生孩子、上班打工等繁忙生活。所以也不可能是高频交易,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

当时他应该是保持着不高不低的交易频率。这期间的主要方法是格雷厄姆传授的低估买入捡烟蒂,涨了卖出。

我为什么聊这些?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寻找低估的股票或可转债,涨高了卖,再换别的,打地鼠一样。这种交易模式只适合小资金,多小呢,就是交易时不影响K线的形状。当然,我的主客观条件,远不及巴菲特,收益率也比较低。但读到他传记的这一段,很自然会想到这些。

巴菲特代客理财后,很快本金就几百万美元了,收益率也就下降到股东信里所写的水平了,平均每年百分之二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