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王府井(SH600859)$ 其实所有的券商研报都是在免税市场里看免税牌照问题,跳出这个框架,按照顶层思路看。首先一带一路,归根结底就是想新建一个新时代的丝绸之路。高铁,汽车,光伏这些工业大件只是提升海外影响力,提升海外人心中中国产品认知的开门砖。再接下来消费升级。是逼着国内厂家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影响力,提升产品实力,目的不是非要割国内人钱包,而是把国内生产严重过剩的消费品出口出去,但是消费品出口会面临着执行标准不同,消费理念,文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统一走出国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让厂家单打独斗出海基本也不现实。所以就会加大免税政策,刺激来华人员和出国人员购买国内产品,以达到推销本国消费品的一个因素。其实从香港韩国到我们这购买日用品就知道了,这就是个大趋势。消费品一年出口关税才多少,你再看看国内消费品的增值税,附加税占比多少。来国内旅游的外国人,到中国来买外国产品,你想想发展免税的目的可能是这些吗。归根结底就是想把国内的白酒,烟草,中药,这些根子在国内的产品推广到全世界。海南封关是短暂刺激,举国之力把海南地位提升上去,大部分只是针对国人消费,但是市内免税主要还是国内消费品的引流主要场地,凭什么国人前几年去日本抢电饭煲,抢药妆。去韩国抢美妆,以后就没有外国人来中国抢茅台,抢中华,抢阿胶,抢手机。只要产品在海外有影响力,有市场,照样会有外国人或者华侨在中国干代购。现在的免税市场都盯着出国人士兜里的那点消费力,这个市场就算全免,能有多少,到头来还是只是给国外产品打工,想清楚为啥提民族复兴,提中国梦,为啥提产品升级,我卖消费品去海外,你们会用反倾销法案制裁,我放开部分产品进入到免税平台,你们本国人自己买回去,你们不是讲究人权吗,你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就是等,免税不是卖海外的产品,主要的目的还不就是让国内过剩的消费品出口出去。看最近跨境通的政策,也是大力宣扬让中国产品走出去,而不是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