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笔记

1. 2022年收入287.8亿(2021年268亿);核心净利润29.9亿(2021年25.6亿)。核心净利润是归母的,调整掉了少数股东权益,正大天晴的持股55-60%,有不少minority interests,F-Star海外的国际化还在亏钱状态。归母前的利润率17-18%,往年大概是18%左右。公司内部的宏伟目标(aspirational goal)是2030年做到一千亿港币的营收,是用来内部指导工作开展。未来7年的年化收益为15.7%。

2. 按照去年的核心收益,目前市值对应17.5x市盈率,市盈率相对比较高是因为市场对增长的确定性预期也比较高。去年和前年按照分红收益比都是4-5%左右那是因为科兴,因为Political Reasons混在正常派息里,实际上算是一个special bonus,今年恢复,同时相信成长性估值,这个市盈率不是都分出来而是有不少拿回去投入,这一点和1093不同。

3. 科兴的具体投资收益:现金一共收到50多亿,投资是30亿出头(按照那时候的美元汇率)。科兴2022年只有几千万的利润,账上还有很多钱,可以再细水长流地分几年,如果持续亏损回考虑出售股权。因为一针二针都是2021年完成,第三针加强针打得不多而且用的其他品类,所以科兴去年盈利少。

4. 2022年创新药占总收入23%,今年预期30%,2025年到40%,2030年到60%,未来的成长主要来自于创新药。总研发投入是有10%左右资本化,总数的话大概再20%的营收稳定下来。2018年是10.3%,去年是15.5%,20%的话资本化10%也就是费用化占比18%。

5. 首仿难仿和创新药的GPM,OPM都差不多,但集采品种会比较低。

6. 认为未来会有行业整合趋势出现。生物科技融资难,更关注盈利,和大Pharma合作是最好的模式,因为自建销售团队很难也花时间/钱,未来BD占增长比例可能从1/3增加到1/2,系因上述原因(不包括all license, partnership, M&A,单纯是引入新药)。这两年公司开始认真系统地大力去看。明年10-15%的增长还是很有希望。

7. 创新管线引进根据不同合约有差异较多,一般都是超过20%的净利润率。如果直接买断,权益100%都是自己生产来做,给10%的royalties就可以,比如Servier的LAG 3就是这样。康方合作了JV,比较复杂,净利润各一半;如果是CSO,那就不负责生产,不给royalty,之销售推广服务费,拿70-80%进来,扣费后利润也是大概20%左右的区间。以前是Mix销售,问题是很多产品都混在一起,那销售会想,推什么产品呢?去年开始推三纵一横,因为核心产品需要单一的销售团队做,有利于快速放量,本质是体量大了品类丰富了专业化分工,仿制药的话无所谓,现在创新药多了比如安罗,这种需要单独团队来做了。

8.资本配置和投入研发,1093和1177还是很不同,两个老板背景不同,谢总是投资家,农牧港口运输都投,两个小谢总都是沃顿商学院的。目前Teresa主要是负责集团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因为中生的架构本质是个控股公司,中生层面主要是supporting function;下面六大金刚是负责运营研发销售。正大天晴是Eric在管,已经好几年了,Eric在天晴运营非常hands on。其他比如正大清江,正大丰海,泰德,南京天晴,这些其他和薪资公司都是职业经理人(老人们)在打理,提供专业建议和判断给两个小谢总。

[TBC]...

全部讨论

2023-09-14 00:30

结论呢?

2023-09-13 18:04

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