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最近有两个关于货币的问题:人民币换锚;美国制x裁xxx的银行,都是很大的事情,需要搞清楚底层逻辑,才可能有正确的思路。
首先,人民币到底是以何为锚?问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区分,你指的是人民币基础货币,还是人民币信用货币?这个问题不清楚,混淆在一起,随便乱说,根本就是瞎讲。
如果是信用货币,比如你去银行贷款,银行信用创造出新的人民币贷款,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人民币存款,也就是信用货币。这里面,什么是锚?是不是一些金融文盲说的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人民币强大的购买力呢?对不起,银行不看宏大叙事,只看你能不能到期还上贷款。因此,你需要抵押上房产等值钱的东西,以确保到时候欠债还钱,纯粹的信用贷款,一般比较少。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币信用货币的产生过程,抵押物,尤其是土地房地产,更接近于锚的作用,起到确保,限制的作用。
如果是基础货币,则只有央行才能创造,比如央行购买资产,同时信用创造出新的人民币基础货币。这里面,什么是锚?过去,央行是靠外汇占款,美元顺差,购买美元,创造人民币基础货币。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元确实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锚,起到了确保,限制的作用。每一块新的人民币,都有相应的美元外汇占款对应。外汇占款限制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创造。随着资本外流,外储减少,中国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早就改变了,主要以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为主,也就是各种粉,但是,大部分央行再贷款需要以国债和地方债为抵押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债和地方债已经起到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锚”的作用。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无需抵押,实际上根本没有锚的限制,也无需对应任何资产,是纯信用,依赖商业银行的还款能力。如果商业银行出现问题,则基础货币的可靠性也会受损。
所以,人民币的锚,无论是基础货币,还是信用货币,都与所谓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强大的购买力无关。锚的作用是限制,而不是宏大叙事。现在中国人民币基础货币的锚,正在向无抵押的商业银行信用转移,越来越空,越来越松。

全部讨论

05-15 06:20

回到货币的本源,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才是一切货币的锚;哪个国家能提供种类丰富、品质更高的商品,哪个国家的货币就有前途;国际上,就更容易成为储存货币。像俄罗斯,卖给印度石油,换来的是卢比,却花不出去;俄罗斯更愿意要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