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溯一: [献花花]//@溯一:回复@溯一:参加了几家医疗器械的业绩会,结合业绩公告,做个记录和总结。
1,相比创新药企,创新医疗器械是更好的生意模式。一款创新产品从立项到获批上市平均时间相对短一些、花费也相对一些,上市后与用户(医生)的高频互动和协作不仅提高了用户忠诚度和转化成本,而且有助于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同时专利到期后并不会对医疗器械形成专利悬崖,因此先进入者可以逐步积累技术、产品、渠道、资金、人才和品牌的优势,从而不断拓宽加深护城河。
2,与国内创新药企在过去十年的大爆发一样,与欧美逐步看齐的评审体系、资本市场大繁荣、海归、跨国企业高管和医生的创业潮也催生了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大爆发。但与药物的源头创新主要来自生物学机制等基础研究不同,医疗器械的创新更多来自于医生的临床实践,而中国年轻一代医生群体普遍水平提升很快、且数量巨大,因此相比创新药,中国的创新医疗器械更有可能出现世界级的创新。
3,与一款创新药上市后首个完整年度就可突破10亿元不同,以高值手术耗材为代表的创新器械需要更长时间的爬坡期、且高度也相对较低。以启明医疗为例,其TAVR产品从2017年获批上市以来,收入从2018年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的1.2亿增长到23年的4.9亿,整整用了6年时间,而微创医疗从第一个产品获批上市到自研产品收入突破10亿,更是整整用了14年时间。
4,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创业者和投资者对行业固有规律的判断。21年之前连续多年的超级繁荣之下,纷纷喊出要做中国的美敦力,步子迈得很大,各种高价并购,怎么都算不过来账,投资人也是抢着为梦想窒息。而21年下半年开始的连续三年寒冬,又使得投资人对这个行业希望破灭,TAVR行业前三强加起来市值不到一个外科瓣膜企业的一半。
5,高值手术耗材的带量采购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规模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使得有巨大领先优势的跨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大大压缩,给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一个可以快速赶超跨国企业的机会。而且集采进入第四年,规则不断调整优化,以省、省联盟、医院联盟为单位,越来越灵活且有较强的容错机制,兼顾了支付能力和对创新的鼓励,产品力更强、产品线更齐全、大规模低成本制造能力更强、且更加拥抱集采的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同时也会加速小企业的出局,市场份额向国产头部企业集中,感觉机会窗口期就在接下来的两三年。
$归创通桥-B(02190)$ $沛嘉医疗-B(09996)$ $微创医疗(00853)$
引用:
2024-03-21 08:50
又到了繁忙的财报季,阅读财报的同时也听业绩电话会议。以数字呈现的经营成果是果,作为股东和投资者,在为这些成果鼓掌的同时,更希望理解背后的因,是自身努力更多还是外部因素更多?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这需要我们站在股东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护城河是加深了还是变浅了?评价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