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A股市场多年来牛短熊长,从机制角度来看,主要还是因为A股是一个有利于企业融资,不利于投资者回报的市场。】

为了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股市的融资规模急速膨胀。过去5年来,A股市场的IPO融资规模快速上升。2018年,A股的IPO融资额不到2000亿元,到了2022年,A股市场的IPO规模已经高达5600亿元,2023年的融资规模下降到3600亿元,但也依然还是处于高位。尤其是在2021和2022年,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连续两年都是全球第一,超过了全球第一大股市美国,但是,A股市场的总市值还不到美国股市的两成。

一个健康合理的股市应该是在上市公司融资和投资者回报之间取得平衡,只有投资者获得良好回报,才能支持上市公司募集更多资金,由此形成长期良性循环。A股市场过于偏重融资功能,反过来就对投资者的回报形成了挤压。

市场的总体流动性终究是有限的,当大量资金被上市公司的IPO以及各种再融资吸取之后,二级市场推动股价上涨的资金就会相对有限,股价上涨就缺乏足够的资金推动。

大量新股上市,日积月累之后,在A股市场形成了巨额的减持力量,这些低成本的股权在度过减持期之后,就成为市场上巨大的空头。即使不直接减持,也能通过很多其他方式对二级市场的股价形成压力,比如股权质押、比如通过转融通借出融券等等。

当前A股市场看上去便宜的估值只是静态估值,如果从动态估值来看,倘若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很多上市公司的盈利都会恶化,现在看起来很低的市盈率就会迅速上升,很多看上去很便宜的股价,在没有业绩支撑之后,其实并不便宜甚至很贵。

投资的核心和精髓在于预期,将来的预期如何,才能真正决定股市未来的方向。

(三联生活周刊)

全部讨论

04-25 21:40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如果金融热衷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跨界、无序扩张。

03-25 21:57

根据财政部和工信部2023年12月16日印发的针对计算机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乡镇以上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在采购时应将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
根据同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的安全可靠测评结果 ,通过安全可靠测评的CPU包括鲲鹏、龙芯、申威、兆芯等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包括银河麒麟、统信、方德等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包括达梦、PolarDB、TDSQL等国产数据库软件。
此举意味着英特尔、AMD芯片、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国外数据库被实质性排除在政府采购之外。
此外,国资委2022年9月发文启动国央企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改造,要求在2027年底前全面完成安全可靠信创替代,期间每季度报送进度。OA门户邮箱等全面替换,生产制造研发系统“能替就替”。此事被称为“消A行动 ”。
采购官员透露,采购配备国外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电脑仍留有余地,但需要额外登记和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