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穗机场免税协议传闻引发股价震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8 月 21 日上午,上海机场白云机场跌停,原因是消息称机场与中免重签协议,对后者在两家机场的免税经营扣点率(即机场提成率)下调至 15%-20%,比预估区间多下调 5 个百分点,引发市场对机场业绩将因此大降的恐慌。

两大机场随后紧急发公告澄清,其中上海机场称经董事会核实、消息内容不实。白云机场则表示,与中免没有探讨过扣点调整的问题,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

截至收盘,白云机场股价收跌逾 8.9%,上海机场跌近 8.6%。中国中免小幅收涨 1.7%。

机场和免税商店相互依靠。免税商需要租用机场门店,将商品卖给出入境旅客。中免坐拥多个头部机场免税经营权,约 65% 营收来自机场免税业务。而机场一般以 “保底租金 + 流水抽成” 方式向其收费。以上海浦东机场为例,2019 年免税收入 52 亿元,占总收入 48%。根据华西证券测算,同期上海机场人均免税租金收入高于人均航空性收入。

免税门店租金高低,反映了二者议价能力的此消彼长。疫情前,头部机场因为集中了庞大的国际客流,往往拥有定价权。2019 年,韩国仁川机场对免税店经营的实际扣点率约 40%,新加坡樟宜机场接近 50%,中国香港国际机场据估算也在 50% 以上。

国内的国际客流则主要集中在几个头部机场。2019 年,上海机场(浦东、虹桥)国际客流量占全国总量 25%、排在第一,随后是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机场,分别占比 16%、11%、4%、4%。

天风证券整理,2019 年,上海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向免税商收取的保底租金约为每平方米 20 万至 25 万元,对销售额扣点在 35% 至 45% 区间。同期,国际客流相对较小的深圳机场,保底租金约为前者的一半,扣点率约 35%。

机场的优势地位在疫情期间被打破。2020 年至 2022 年,国内机场国际客流量分别较 2019 年减少 88%、98%、97%,同期,中免的机场免税收入下降八成以上。

各大机场开始与免税商重签合同。例如上海机场从原来的 “上不封顶、下有保底” 转为 “上有封顶、下不保底”,白云机场按客流量调节租金,首都机场将长期合同调整为每年协商金额。

2021 年,中免总租赁费用为 -8.5 亿元,主要得益于北京、上海机场的返还租金超过了其他租金支出。去年二季度,中免通过与白云机场重签合同,获得约 7 亿元租金返还。

与此同时,中免正快速降低对机场业务的依赖。2020 年,中免陆续推出日上直邮小程序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全年有税商品收入增加近 17 倍至 197 亿元,得益于海南放宽免税购物门槛,中免离岛免税营收也大幅增至 254 亿元,二者合计占收入 85%,机场免税收入降至不到一成。

2020 年、2021 年,中免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免税零售商,随着规模增长、供应链优势也在增强,包括更丰富的品牌品类、更低的成本。另一边,国内机场恢复较慢,今年 7 月,国际旅客运输量约为 2019 年同期的 51%。

有观点认为,随着国内国际旅客回归,国内机场大概率将重新掌握定价权。也有投资者担心,随着人们习惯在线上、去海南购物,机场的免税地位将被削弱,扣点率难以回到疫情前。而对于机场来说,也有动力降低租金,吸引人们回来消费。

此前更依赖免税收入的上海机场,先一步做准备。今年 1 月,上海机场宣布与上海机场投资公司联合出资 16.98 亿元,收购中免旗下部分免税业务股权,收购后业务范围将涵盖线上保税进口商品销售、上海及北京市内免税店业务等。(林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