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投资笔记(二)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27

看到不少人给中国平安的负面因素就是看看当年的日本寿险倒闭潮,所以今天快速学习下,看看对投资中国平安是否有真实风险,以及是否有什么启示。

学习方法为百度,摘录了数据以及基本事实普及,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

保险行业基础知识

1.有人说市场利率下行会使得持有的债券价格升高,对投资组合不是好事吗?

静态的看确实如此,但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是动态的,不断有新增资金流入,利率下行会降低新增资金的投资回报,从而拉低组合整体的回报水平。

.

日本保险业简史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20年。随着收入水平提升,居民对保险需求随之提升,加上经济高速发展,日本保险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1951-1980(快速渗透期),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保险销售队伍的扩大以及日本“核心家庭化”(三口、四口的小家庭),死亡保障型寿险在日本快速发展。

.

1980-1995(快速扩张期)随着死亡保障型寿险需求饱和,寿险公司竞争加剧。同时泡沫经济时期,由于居民投资者更青睐高收益率产品,叠加企业投资理财热潮,投资型保险产品需求高涨。

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资产价格暴涨,保险业发展走上快车道。1989年日本寿险深度达到7.0%,密度达1697美元,位居世界前列。1995年日本寿险市场规模达到阶段性高点3270亿美元,高于美国同期2944亿美元。1951-1990年,日本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了1348.5倍,年复合增长率20.3%。

.

1995-2021(横盘震荡期)日本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泡沫破裂后投资环境持续恶化。日经225指数跌幅达到66.4%。城市土地价格以及首都圈房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

在此过程中,日本存款利率从1991年5.07%大幅下降至2000年的0.07%;10年期国债利率从5.58%下降至1.65%。

整体投资的恶化导致日本寿险公司投资回报率下降显著,1990年寿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4%,1998年仅为2.1%,低于大部分已售产品平均预定利率。

受此影响,日本保险业陷入萎缩,至2008年才重新突破前期的高点。2012年创新高后阴跌震荡到2021年。

.

中小保险公司破产潮

快速扩张期积累了不小的风险,主要是中小寿险公司因为缺乏竞争优势,为了扩大资产规模,只能凭借高收益型寿险产品来吸引客户,销售了大量高预定利率、储蓄性强的养老保险和个人年金。

市场高利率环境加上竞争激烈,中小保险公司产生大量高成本保单。以10-20年期产品为例,1985~1989年产品预定利率达6%,已然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受投资收益走低、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平均预定利率高企影响,1997年4月,以日本寿险资产规模排名第16位的日产生命保险公司(Nissan Mutual Life)宣布破产为伊始,拉开了1997-2001年四年间连续7家寿险公司接连倒闭的序幕。当时日本一共有40家寿险公司,比例较高。

雪上加霜的是,受到寿险公司破产的影响,日本保险退保率大幅提高,保险公司股价表现受挫。形成了恶性循环。

保险公司倒闭原因
九十年代泡沫破灭后,日本寿险公司面临的最显著的两个风险是利差损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截止1999年,日本主要寿险公司平均预定利率仍维持在3%-4.2%,而资产平均收益率却维持在0.5%-3.3%。

.

1.长期投资收益下降,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的长期资产主要是长期国债。泡沫破裂后政府为了救市,大幅降低国债利率。1990-2000年,日本10年国债利率累计下行超500bps(6.9%至1.7%),此后长期徘徊在1.8%以下。

日本保险公司也配置了较多的海外债券,海外债券受日元汇率波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汇率大跌,海外投资回报大幅度缩减。

.

2.短期收益下降,影响保险公司当期利润

1990年寿险投资资产的19%是股票,6%为不动产,38%为贷款,加起来超过一半以上。

股市方面,泡沫破裂以后,日经225指数在1991年以后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大幅下跌33.1%,之后陷入漫漫熊途,反复震荡。

贷款方面,罪魁祸首是房地产,1991-1997年日本住宅土地价格指数下跌50%,导致大量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公司破产,这些公司的贷款坏账率上升,抵押资产(房产)亦大幅贬值。

.

3.保费收入停滞

1996年,日本放松保险监管,导致保险市场自由化和市场竞争加剧。加上经济泡沫破裂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减少、预定利率低等问题,1990年起日本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仅为6.3%,远低于1989年的21.4%。

保费停滞导致保险公司的资金池无法滚动,以及无法用低利率的新保单摊低整体负债成本。

.

4.久期匹配问题严重。

当时日本寿险行业资产负债错配极其严重,久期缺口在10~15年。

.

日本保险公司后续解决方案

1.新保单调低预订利率

由于寿险行业出现了大面积的投资收益低于预定利率(即“利差损”)的情况,在金融监管机构的认可下,日本寿险公司开始一路下调预定利率,从1985年的6%降低到1996年的2.75%,但仅限于新签发的保单。

.

2存量保单也允许调低利率,但实际只在倒闭的保险公司中使用。

日本从1996年启动了金融体制改革,同年修订版《保险业法》正式实施,政府不再对保险公司进行严格的管制和保护,允收寿险财险混业经营。

连续发生破产后,寿险业界纷纷提出要求,放开下调现有保险合同的预定利率。日本金融监管当局出于谨慎态度,只同意经营困难的公司在取得同意后方能下调。

2003年再度修订《保险业法》,允许下调有效保险合同的预定利率。

实际中只有8家经营失败的保险公司在重组时调低了有效保险合同预订利率。还在正常经营的保险公司都没有采取该措施。

.

我国寿险业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过巨额利差损事件

90年代我国处在高利率、高通胀的环境下,国家多次上调利率,1993-1996年间,我国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达10.98%。在此期间,寿险产品利率大部分产品平均预定利率为9%。

1996年后央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1999年再次下调,保监会也规定寿险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

一夜之间,整个寿险行业陷入“无产品可卖”之境,同时还面临巨额利差损风险。虽然最终没有保险公司因此而破产,但是此次利差损风波对于行业的影响却一直持续至今。

.

国内吸取的经验教训

1.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定期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进行监督,防范资产负债大幅错配。目前国内上市寿险公司的久期缺口仅为3-6年

2.严格限定高风险投资比例,股票、房地产、非标债权资产的比例远低于当年日本水平

3.强调回归保险本源。2017年以前很多中小民营保险公司大量发行的高息短期万能险,把保险包装成自融的理财产品,通过高利率骗取资金。这类业务被及时叫停以后,长期寿险占比逐渐提升,强化了保险公司的负债安全性。

4.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下行,监管也多次要求保险公司下调利率,普通人身险预定利率去年从3.5%降到3.0%,万能险和分红险结算利率今年降到3.3%。

.

总结:

1.从日本的经验看,寿险公司破产潮皆由资产与负债错配带来的巨额利差损导致。巨额利差损是保险公司倒闭的原因。而利差损的产生多与高预定利率产品以及资本市场波动有关。

.

2.国情不同。当时日本泡沫期,经营困难或者倒闭是金融行业普遍情况,并不是保险公司,是一个经济硬着陆后泡沫破灭的缩影。如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三洋证券公司以及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公司”倒闭。

1989年底至2003年4月14日,东证保险、东证银行及东证房地产指数累计跌幅分别为72.5%、91.4%和83.0%,同期东证指数跌幅73.1%。

在中国,这种情况出现概率较小。

.

3.日本保险业特殊业态。

当年日本保险行业经营较为单一化,行业经营效率较低,监管也不够完善。

直到先后出台保险法以及加强监管,才允许混业经营,寿险从相互保险转为股份制,引入外资,并强化监管偿付能力。

这不用担心,国内早就混业经营了。

.

4.在投资端,日本保险公司配置较为激进。

后来,日本保险公司吸取1990年代失败的教训,资产配置主要采取平衡投资策略,大致反映偿付能力比率要求。风险系数为零的日本政府债券明显增加,贷款、国内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则下降。

海外投资方面,保险公司因考虑负债与资产的汇率风险,近年来外国证券占总资产比率均低于20%,远低于30%的上限。经历改革之后日本保险公司整体资产价值提升,财务更加健全。

这方面国内保险公司没有类似问题。

.

5.寿险公司生命力顽强。

在泡沫破灭期,资金雄厚的大型寿险公司凭借自己早年积蓄的盈余以及从“费差”和“死差”中的盈利,用于补贴“利差”中的亏损,都充分应对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

即使在日本如此大的泡沫经济破灭时期,出现8家寿险公司经营失败,其余的寿险公司都扛住了这波冲击,二十年过后依旧生机勃勃。

后来随着日本经济阶段性复苏,金融板块恢复性上涨,东证保险股指数在金融板块中表现相对较好,是唯一接近前期高点的金融板块。

6.寿险业长期发展无忧。

日本寿险公司的总资产在过去四十多年延续增长态势,2008-2021年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

保险公司倒闭潮后,日本寿险公司的基础利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03年日本寿险公司基础利润规模2.19万亿日元,至2021年已增长至4.3万亿日元,年均复合增速为3.8%。同期,经常利润 3则从1.51万亿日元增长至3.17万亿日元,年均复合增速为4.2%。

一句话,江河不废万古流。

7.日本保险密度2011年最高曾经达到4416美元,长期维持在3000美元水平。保险深度在1988年达到9.3%后震荡下行,2004年降至6.6%后有所反弹,此后基本维持在7%的水平上下波动。

中国在2022年保险密度为3326元/人,保险深度为3.88%。从数据看似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过个人觉得不能这么类比。只能说保险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确密切相关。

.

日本保险行业对国内保险业的启示

1.日本寿险产品随人口年龄结构而变化。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养老险受到青睐。

--老龄化初期,定期保险和终身寿险产品占比上升。

--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增加,新开单中,健康险占比提升。据日本寿险文化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购买寿险最主要的需求是医疗费和住院费

为了提升竞争力,日本寿险公司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向保障型产品的转型。回溯过去的十年,医疗保障型产品已经成为了驱动日本寿险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看来平安的战略纸面上也是对的(或者说改抄日本了…),希望能踏实做好。有战略不能落地等于没战略。

.

2.值得注意,老龄化对保险行业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需要死亡抚恤金的劳动人口减少,不需要死亡抚恤金的中老年人增多,从而使得对于死亡保障型产品的需求总体萎缩。

从日本经验看,劳动力人口(15-64岁)与个人寿险保有合同金额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日本个人寿险市场保有合同金额在1996年达到峰值1495万亿日元,此后随着1997年劳动人口的减少开始逐步下降。2021年日本个人寿险市场保有合同金额807万亿日元,仅为峰值的54%。

人口,真的是影响太多行业了。后面研究其他行业时要注意分析人口结构的影响。

全部讨论

04-12 18:03

感谢分享,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