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结227)24年4月21日丨闲聊当下丨不是命运共同体丨不在意,才能赚更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1喜欢:8

本语音版

1

闲聊本周

这周持仓新闻不多,股市波动较大,本周下跌的企业4085家,而今年以来下跌超过30%的企业有1500家,下跌超过20%的企业2760家

关注黑白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持有白马股,可能觉得今年尚可,但其实今年投资也是地狱难度。

尤其喜欢频繁换股的股民,那可能损失更是巨大,今年动辄一两天下跌20%的事,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换来换去,往往是一个雷接一个雷不停的踩。

上周国九条发布后,周一、周二,小盘股,微盘股暴跌。

周二相关人士赶紧辟谣,退市新规在精准出清劣迹、绩差公司,助力股市正向循环,并非针对小盘股。

其实有业绩也低估的,本来也没下跌,比如永新股份也只有60亿的市值,周一还涨了近4%。

其次这种有业绩稳定分红,估值不高的企业,跌了也不怕。

跌的大多本身就是估值很高的,换句话说,也不是因为市值小才跌,而是因为很多小市值的企业比较容易炒作,造成了估值高,业绩差的状态,所以在政策更重视企业基本面的情况下才会暴跌。

但这就是A股的现状,不管股民不愿意,管了有阵痛股民也不愿意。

不管政策怎么变,别去碰那些动辄五50、60甚至更高PE的企业,准没错。

如黑白之前的文章所说,高估买只有三个结果

第一种:看对,业绩确实还能保持高增长,市场也依然乐观,也只是符合预期,顶多能赚点业绩增长的钱。

第二种:看对,业绩确实还能保持高增长,但是市场热点过去了,估值开始下降,业绩确实增长了30%,但是估值下降了50%,因此还亏钱。

第三种:看错,逻辑证伪,股价头也不回的暴跌,损失惨重。

总的来说高估买,很难有太好的结局。

本周五伊朗以色列再度互掐,周五美国科技股大跌,这几年大家应该都能明显的感觉到,世界更加动荡了。

世界在变,我们也需要变化,未来要更专注寻找,低估、需求受外部影响小,大概能稳定赚钱,且分红稳定的企业,然后做好适当分散。

总之一切变好的前提,是别让自己在各种突发中变的更差。

我的持仓中,腾讯以往分红较少,因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把这笔钱去投资创造更多的价值,在防止无序扩张后分红也再逐步提高,这两年有过多次特别派息,今年差不多分330亿港元,同时回购至少1000亿。分红加回购股息差不多4.5%左右。

分众去年底宣布,2024~2026年公司每年度按照不低于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的80%进行现金分红。

其他持仓中国平安,分红率基本在50%左右、洋河股份60%、格力的分红近几年波动较大,但也在50%以上、五粮液贵州茅台50%、永新股份80%.

唯独宋城演艺,分红差一些。

这些分红稳定的企业,哪怕暂时不涨,至少每年能给我们提供不少现金流,让我们买入更多股权,把牛来当做意外之喜,不让生活变差当做核心目标,享受当下,攒优质的股权。持续做正确的事,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

2

如果不是命运共同体,请谨慎接受他的建议

别希望盖世英雄来改变结局


近期基金圈有个大瓜,知名基金经理蔡嵩松等三人,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在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这事得大致过程是,蔡嵩松用管理的基金去给其他股票接盘,大概买了1000万左右,拿了几十万酬劳。

而蔡嵩松年收入至少有几千万,为了这点钱,就选择拿基民的钱去抬轿。而且他大概也没把这当什么事,因为收提成就用的就是自己的银行卡。

各类基金的瓜,几乎天天有,比如葛兰卸任了多个基金,虽然基金大亏,但是管理费赚了不少。

比如这几天有个读者总结他买的百万粉丝大V的私募爆亏,大致的流程如下图:

之前经常有人让我推荐主动基金,我说过几个难点。

第一,选主动基金要看业绩,但又很难判断基金经理的业绩是实力还是运气。经常看着业绩不错的主动基金买了,但是可能后几年基金经理风格不适。

同时,大部分渠道推荐的都是当下业绩最好的主动基金,而业绩好意味着他能力圈内那些企业涨幅已经不小了,反而风险比较大了。

第二,主动基金的数量太多

A股上市企业无非5000多家,基金有大大小小几万家,可谓万里挑一,选择难度更大。

第三,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少,决策随机性更大

去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想法体系,不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有效的渠道也很少,我们个人投资者能看到的,只有一些他平时的发言,采访和书籍,而这些渠道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所以你很难了解他的缺点。

并且基金经理在团队中往往都是一人独大,可能一念之差就会犯下大错。比如上面的案例。

第四、很难建立信任感。

大部分人对基金经理的信任,无非是看他过去一两年的业绩,那么也很容易在基金业绩波动的时候失去对基金经理的信任。

往往是在估值便宜需要加大投入的时候,反而选择赎回。

综上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可能有,但是我们选到且能信任的难度非常高。

说到底,投资这事,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因为这个市场的多数人,你们都不是利益共同体。

分析师的首要目标是交易量;基金公司的首要目标是规模;销售机构的首要目标是销量;自媒体的首要目标是流量;

他们大多都希望你能频繁的决策和交易,多买热门基金,多制造流量内容,所以他们不断给我们分享新机会、新企业、新标的,不断的告诉我们今天这个是热点,下月那个是机会。

《非对称风险》书中有一句话,不要听从以建议为谋生手段的人的建议,除非对他们做出的建议有对应的惩罚措施。

美国著名的达特茅斯学院大楼入口处有一句格言:为最困难的任务准备最负责任的肩膀。

这句名言并没有说最聪明的头脑,和最出色的能力,而是说最负责任的肩膀,因为如果你们利益不相关,如果这件事的结果不需要他负责,这种情况下,也许他有最聪明的头脑,最出色的能力,但他不一定会为你的利益着想。

你和对方的风险不对称,你们的利益就不一样,没有风险共担,最终往往一事无成。

比如电视上夸夸其谈的股评家,他们就不是你的利益共同体,听消息的人,利益是从推荐的股票上获益,荐股专家的利益是从电视台赚走出场费,或者赚取你的入群费。

至于推荐的准确率如何,他们并不是很关心,他们只会把猜对的推荐拿出来反复说,错误的推荐无视不再提起。

又比如每天打电话荐股或拉你入群的神奇老师们,他们也不是你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推荐错了,你会亏钱,但他毫无损失,他可以给100个人推荐100只股票,错了无所谓,对了分享利益。

《非对称风险》这本书的英文名叫,Skin in the game,直译过来就是“入局”。

是的,如果你不入局就不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也很难给出准确的观点。如果他没入你的局,他大概率会先为自己考虑。

3800年前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一部法典,叫做《汉谟拉比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话就出自这本法典。

这部法典的先进之处就是强调风险共担,比如法典中规定“如果建造师建造的房子倒塌了,并导致房屋主人死亡,那么建造房子的建筑师也应该被处死”,想想有这样的规定建筑师敢偷工减料吗?

如果有一部法律规定,电视上荐股的“专家”们,推荐的股票自己也必须买入相应的部分,他们还会一年365天每天在电视上口若悬河的推荐各种股票吗?

我之所以选择公布实盘,是因为至少要做到,我们是利益共同体,我发表的观点不敢说一定正确,但是至少我自己也放了真金白银在里面,错了我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知行合一。

而不只是想当然和夸夸其谈。我很少对自己不持有的企业发表意见,因为没有持有,就不能真正站在持有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只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自担风险,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

除了上面说的荐股砖家,邀请你入群的老师以外,资产管理,也就是我们常接触的基金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不对称,芒格的得力助手李录说过这样一段话:“资产管理这一行,它的定价结构基本上反应这个行业从事人员的利益,但几乎很少反映客户的利益”。

所以说到底别指望有什么盖世英雄能改变我们的财务状况,投资这事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作为一名风控大师,塔勒布对投资者的建议,作为投资人,要时刻有风险意识,不要指望别人的建议能拯救你,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你的利益共同体,并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

最好的方式是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个世界上和你利益最相关最紧密的人就是你自己,投资的核心就是对未来的认知能力,看谁更具有前瞻性。而学习就是掌握前瞻性的根本方法,你会发现那些投资大师们,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阅读和学习,而不是寻找股市有没有什么无私的盖世英雄。

3

不在意,才能赚更多

这几天雪球有个很热门的帖子《一年赌约的结局》,他热门是因为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一个从去年开始的长期更新。

这事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2023年2月17日,博主发了一篇帖子,《最后拼一次,失败就去送外卖》

大致的内容是,当时博主被裁员,找了两个月工作都不太行,情绪一直很低落。

最终和老婆商量,给他一年时间,在家炒股。加上公司赔偿的N+1,账户里有30w,如果到春节能够做到50w,就继续。

最近一年期已到,这一年首先股市不太好,其次博主也经常分享操作,大多人也能知道结果不好,所以不停的有人问博主这件事的后续

前段日子博主也做了回应,不仅投资失败了,也导致自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其实博主的生活已经高于大多数人,具他描述,每年能攒下十几万二十万的样子。

从小地方,考入北京的985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进入知名大厂,按规划,未来也一定会在这里买房定居,哪怕是老破小的房子,起码算是扎根了。

但是因为一时的着急,自己难受,父母担心,孩子受罪。

我常说普通人不把现状变差就是很强的能力了,因为他需要能克制欲望,能有长远的规划,能有合理的目标。

比如在我们还不确认适合做一件事之前,不要孤注一掷,这在股市其实很难做到。

周五的文章有个读者问,如果没有能力圈,文化也不够,建立不了能力圈,如何投资。

我的看法是

1、有兴趣就足够培养能力圈,很多行业不需要你有高深的文化才能建立能力圈,需要的是不断的输入,不断的学习,甚至你知道自己圈小,只定投宽基指数,也是一种能力,是控制欲望的能力。

2、股市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肯定没有人问,我如果不擅长运动,如何成为一名运动员。因为我们都知道不是人人都适合当运动员。

但我们却默认投资就是应该适合每个人,其实投资也是一件只适合部分人的事情。

没有学会游泳之前,不可能成为游泳冠军,也不应该参加游泳比赛。

同样没有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和投资方法之前,就不适合投资。

常常有人问我,普通人怎么赚大钱。我们的财富应该是攒出来的还是赚出来的?

我的看法是两者都需要,人的一生平均能遇到两到三次你可以看得见的大的机会,能抓住,就能往上走一大部。

什么是普通人,就是原生家庭给不了我们什么助力。这就意味着我们前期没啥资本。

所以攒很重要,没有机会的时候主要靠攒和不瞎折腾,尽量让你的本金更多,除了攒钱还有攒能力,无论投资股市,还是创业,看似有钱就能做,但是如果认知不够,基本等于失败。

所以先要攒钱,攒能力,遇见大机会的时候,才能让自己大幅向上一步。

而大部分人的失败在于,没机会的时候,太过着急,一进入股市就觉得自己是投资大佬,刚创业就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天时地利一项不占,但是就急于求成,一顿瞎折腾,损失大半,等机会真的来临的时候,已经没能力去把握了。

人肯定是需要抓住几次大机会才能有效提升,但是这几次大机会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不能是自己凭空想象。

普通人的第一条就是不让人生大倒退,下一级才是试试能不能往前。

不在意,才能赚更多,不是说不认真去做投资这件事,而是说别给自己执念,比如这位博主,当他想一年一定要从30万赚到50万的时候,那就只能没有机会也硬上,自然失败的概率大。

相反你对短期结果没执念,只是耐心的配置优质的企业,反而获胜的概率大。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行动上保持认真,短期结果别有执念,不在意短期,才能赚更多。

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我们下期见。

全部讨论

04-23 16:37

黑白大哥,你可不要学林园,最后成为一个骗子

04-23 16:33

为啥要公开持仓?这不是很私密的东西吗

04-23 06:55

普通人的第一条就是不让人生大倒退,下一级才是试试能不能往前。

04-22 23:12

所以伯克希尔的两位大师把自己的钱投进去,而且不收管理费

04-22 21:09

普通人的第一条就是不让人生大倒退,下一级才是试试能不能往前

04-22 12:30

学习

04-22 11:45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出圏的绝对低于1%,用搏和拼已经输了9成,人生挖的坑,往往是补不回来的,能有就不会挖,懂的人自然懂

04-22 11:18

黑白兄早!
人生出现的大机会真的很少,能抓住更难。

04-22 11:05

“不要听从以建议为谋生手段的人的建议,除非对他们做出的建议有对应的惩罚措施。”
其实如果惩罚和建议所带来的负作用不匹配时,也不应该信,还是问问自己的本心为好,不懂不做。

04-22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