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斯瑞生物科技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92喜欢:38

时间紧急,不多说了。近期对金斯瑞生物科技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1、CART商业模式在国内不成立,目前各方面已普遍意识到国内支付能力不足导致国内CART商业模式不成立的风险巨大,短期中期无解。
2、国内对CART成本分析框架有巨大瑕疵,被厂商带节奏,偏重制备环节,磁珠之类,对CART成本大头回输成本,占70%左右,研报提及较少。
3、对CART技术被替代的风险揭示不够,除双抗外,RNA CART技术从长期看可能取代目前的CART技术。
4、金斯瑞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后劲不足。范晓虎博士走了以后,创奇生物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领先和取胜了,虽然传奇未来销售收入会大幅增长,也会实现盈利,但长期天花板已经看到了。而除传奇生物外,金斯瑞其他业务都没什么潜力,合计只能给予100亿港元的估值。
5、科技公司只能买那些技术专家和大股东是同一人的。
6、总体看,金斯瑞已经失去了高增长性和被高估值的能力,未来是一只白马价值股,估值不会太高。

对于二级市场股东来说,金斯瑞已走下神坛,回归平凡。对于金斯瑞的创始人股东来说,可以靠着传奇生物这颗未来的白马、现金牛、摇钱树过十几年好日子,直到技术被超越和替代。

很多情况下,二级市场股东和一级市场股东利益并不一致,金斯瑞是个典型的例子。其他很多白马股、价值股也是,对于其中的差别,投资者一定要仔细分辨。

@今日话题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传奇生物(LEGN)$  $康方生物(09926)$ 

精彩讨论

TechLead2023-04-07 08:09

1. 传奇的产品商业化市场主要在欧美日,国内占比忽略不计;
2.任何技术都有被迭代的风险,在欧美药品主要看疗效;
3. 一个公司阶段性靠个人,长远看是组织进化能力;
4. 金斯瑞生命科学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CGT业务高速增长
5. 传奇未来的现金流足够支撑研发管线,自研+licence in
6. 康方的双抗疗效谈不上惊艳,可能更容易被替代。

大隐无言04-23 11:08

金斯瑞跌了这么久,很多人还搞不清原因。其实哥在2023年4月7日的帖子已经把下跌的原因说的清清楚楚,可当时却是被喷。回看当时的评论,获点赞最多的前三条评论就是喷哥的,但事实和科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懂医药股很难很难,谁对谁错,唯有历史才能做出公正的裁判。@今日话题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恒瑞医药(SH600276)$ $传奇生物(LEGN)$

明斯基时刻2023-04-07 13:33

一棵小树结出了一颗大苹果,无知的人说农夫走人了,这棵树最大成果也就是这个苹果,树无法再长大也结不出果实了。范博士创业也是做0-1的CART,散户投资者的确比资深人士更擅长拍脑袋断言CART的前景。
金斯瑞的核心竞争力是质粒、试剂以及基因合成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研发,不仅通过传奇生物在CART布局来改进技术从而降本增效,同时将这些产品服务于更多的创新药企业,更重要的是金斯瑞继续探索LNP、MRNA等前沿技术从而构建更好的基因技术平台。基因合成技术平台是树杆,传奇生物、蓬勃生物、百斯杰等等是树枝,CART产品是果实。断言基因合成技术没有未来才能真正否定金斯瑞,你敢吗?

大隐无言06-03 11:15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去年4月份,金斯瑞20元的时候,哥发帖提醒金斯瑞的风险,被怼的体无完肤。仅仅过了一年多,金斯瑞已经跌到8元了。那么对于今天处于深套中的金粉来说,到底谁是真正的朋友?是哥还是那些在去年4月坚决唱多小金的?@今日话题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恒瑞医药(SH600276)$ $复星医药(SH600196)$

ALLMMGMH2023-04-07 12:04

纠正一点,CART在欧美销售毛利率是70%,不是成本占到70%。(国内因为支付能力的问题,成本确实是个大问题)金斯瑞优先推动欧美临床和销售,恰恰说明公司对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认知。
欧美其他生物药销售毛利率在90%+以上。
因为自体CART制备成本高。目前通用CART效果不好,但将来如果有进展,通用CART成本会大幅降低。
精确化,个性化是制药领域的趋势:小分子→大分子→生物药→CART/mRNA/基因编辑。
CART疗法在红斑狼疮等领域已经有不错进展。

投资没必要吹一个,踩一个。我同时持有金斯瑞/传奇/康方/信达/SMMT。

全部讨论

2023-04-07 08:09

1. 传奇的产品商业化市场主要在欧美日,国内占比忽略不计;
2.任何技术都有被迭代的风险,在欧美药品主要看疗效;
3. 一个公司阶段性靠个人,长远看是组织进化能力;
4. 金斯瑞生命科学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CGT业务高速增长
5. 传奇未来的现金流足够支撑研发管线,自研+licence in
6. 康方的双抗疗效谈不上惊艳,可能更容易被替代。

金斯瑞跌了这么久,很多人还搞不清原因。其实哥在2023年4月7日的帖子已经把下跌的原因说的清清楚楚,可当时却是被喷。回看当时的评论,获点赞最多的前三条评论就是喷哥的,但事实和科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懂医药股很难很难,谁对谁错,唯有历史才能做出公正的裁判。@今日话题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恒瑞医药(SH600276)$ $传奇生物(LEGN)$

2023-04-07 13:33

一棵小树结出了一颗大苹果,无知的人说农夫走人了,这棵树最大成果也就是这个苹果,树无法再长大也结不出果实了。范博士创业也是做0-1的CART,散户投资者的确比资深人士更擅长拍脑袋断言CART的前景。
金斯瑞的核心竞争力是质粒、试剂以及基因合成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研发,不仅通过传奇生物在CART布局来改进技术从而降本增效,同时将这些产品服务于更多的创新药企业,更重要的是金斯瑞继续探索LNP、MRNA等前沿技术从而构建更好的基因技术平台。基因合成技术平台是树杆,传奇生物、蓬勃生物、百斯杰等等是树枝,CART产品是果实。断言基因合成技术没有未来才能真正否定金斯瑞,你敢吗?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去年4月份,金斯瑞20元的时候,哥发帖提醒金斯瑞的风险,被怼的体无完肤。仅仅过了一年多,金斯瑞已经跌到8元了。那么对于今天处于深套中的金粉来说,到底谁是真正的朋友?是哥还是那些在去年4月坚决唱多小金的?@今日话题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恒瑞医药(SH600276)$ $复星医药(SH600196)$

2023-04-07 12:04

纠正一点,CART在欧美销售毛利率是70%,不是成本占到70%。(国内因为支付能力的问题,成本确实是个大问题)金斯瑞优先推动欧美临床和销售,恰恰说明公司对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认知。
欧美其他生物药销售毛利率在90%+以上。
因为自体CART制备成本高。目前通用CART效果不好,但将来如果有进展,通用CART成本会大幅降低。
精确化,个性化是制药领域的趋势:小分子→大分子→生物药→CART/mRNA/基因编辑。
CART疗法在红斑狼疮等领域已经有不错进展。

投资没必要吹一个,踩一个。我同时持有金斯瑞/传奇/康方/信达/SMMT。

2023-04-07 09:29

大隐,你这个就是瞎扯了,金斯瑞目前在我看来是最具性价比的港股医药标的。传奇的市场都在海外啊,扣掉传奇金斯瑞其他业务白送。

2023-04-07 10:19

时间紧急,要拉到裤裆里了

2023-04-07 15:35

今日,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实体瘤细胞疗法的重要医学进展。创新靶向GD2蛋白的CAR-T疗法GD2-CART01在1/2期临床试验中展现积极结果,63%患有复发性或难治性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的年轻患者对疗法产生应答,且试验的安全性特征与过往其他CAR-T疗法类似,没有观察到高级别的治疗相关毒性反应。
这项由来自意大利学术团队所领导的1/2期剂量递增试验,检视了第3代靶向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自体CAR-T疗法GD2-CART01在治疗1-25岁复发性或难治性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推荐2期剂量。GD2在神经母细胞瘤的细胞表面高度表达,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为了增加治疗效力与疗效,此疗法在设计上包含了两个共刺激结构域——CD28和4-1BB。此外,GD2-CART01当中还包含了自杀基因的序列编码,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发生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或危及生命毒性的情况下,激活自杀基因以消灭CAR-T细胞。
试验共有27名中位年龄6.7岁(范围:2.7-18.6)的患者入组,分别接受三种剂量水平(3×106、6×106或10×106 CAR-T细胞/kg)之一的GD2-CART01单次输注。试验中没有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2期试验的推荐剂量为每公斤10×106个CAR-T细胞。分析发现,GD2靶向的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扩增,并在输注中位时间3个月后,仍可在26位(26/27)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AR-T细胞,最长可持续30个月(范围:1至30个月)。17名患者对治疗产生应答(总缓解率为63%),包含9例患者达成完全缓解,8名达成部分缓解。在接受推荐剂量的患者中,3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和36%。

2023-04-07 14:43

要吹康方自己吹去,别整恶心的,什么公司靠一个人那别的公司还没这个人

2023-04-07 08:08

除了康方 其他都不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