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容易疏漏的点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沪深300# #今日话题#

4月底,财报季又来了,大部分财报属于看了就丢的那种,鉴于烂企业变好的概率极低,以后再也不碰,按照这个逻辑,大部分公司直接就pass掉了,也懒得浪费时间阅读。

现如今,我的时间实在是不够用,所以,只会集中看少数持仓及重点关注的企业,有的也会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今天主要讲两个点:

1、买股权就是买公司。

2、买错了怎么办?

1、买股权就是买公司

“投资”和“投机”的重大区别在于获取利润的方式不同,投机当然没啥不好,也不犯罪,也无道德风险,巴菲特和芒格都说了,投机除了不赚钱,没啥缺点

买股权就是买公司,作为投资的基本逻辑之一,股权代表所有权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凭证(股票)你随时都可以交易。

只需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戳破很多人心中的那个泡泡。

假设,今天,茅台是没有上市的,机缘巧合下,你有机会100元/股买入部分茅台的股份,成为茅台的股东之一,合同要求只是,这些股份是永久或者至少二十年以上不能交易,请问你买不买?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在乎的是什么呢?就算股价涨到10000元/股,你也没法卖给别人,咱们这个假设没有这选项呀。

那为什么你愿意呢?

如果把上述企业换成你现在股市中,持仓中心仪的企业,再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些异样的感觉?

2、买错了怎么办?

不论是谁,在市场中投资,买错的概率是不小的,长期来看,胜率有60.0%以上的就算是大神了,只要关键机会把握住了,问题都不大,所以,这个大家都很纠结的问题是,如果一家企业买完了,隔一阵儿发现买错了怎么办?

这个点需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加以应对:

①第一种是无法估值的。这家企业完全是看错了,存在被忽略的重大漏洞或数个中型风险点,其经营不可避免将掉头向下,最初的买入逻辑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最关键的是,我们无法对当前及未来2-3年的情况做出合理的估值,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马上卖掉,与持仓成本无关;

②第二种是可以估值的。企业看错了,没有我们最初预计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差,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就是,之前发现低估买入的,现在却发现,其实估值是合理的,并不低估,也不算高估,这种情况,就暂时留着,与其它机会比较,择机更换。其次,就是发生变动后发现这家企业已经变成高估状态,最好的方式也是马上卖掉。

最好的方式是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当初为什么要买,买入的逻辑及支撑是什么,后来发现了什么确定的因素导致逻辑变化,如果再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会怎么做?

反思的目的是降低以后犯类似错误的概率,将过程毫不保留的写下来有助于我们直面内心,提升自我

我们自己才是最容易欺骗自己的,投资的大忌,往往导致的后果就是,赢了是实力,输了是运气,长此以往,危害极大。

如无特殊情况,稳定不动反而是最佳状态。频繁更换持仓标的只会给券商贡献佣金,特别强调的是,长期持股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买入前的思考状态,而不是目的

没人会讨厌1年1倍、10年10倍,只不过,现实并非那么美好罢了

写文章,纯属鼓励自己罢了,如果朋友们也有所处触动,那必然和我无关

郑重声明:本人所发文章均用于记录个人学习、投资以及生活,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您自己的钱自己负责。转载请注明出处。

$腾讯控股(00700)$ $五粮液(SZ000858)$ $洋河股份(SZ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