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刚经》看投资中的虚和实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12喜欢:11

自20年新冠疫情后,我就开始看不懂市场,同时因为身边环境的影响,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卖方声音的包围下,一方面是自己看不懂当时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又每天被卖方牵着鼻子走,当年卖掉了茅台,投向了互联网,新能源,和所谓的“新经济”,这种背景下自己又在20年的行情中赚钱,自己内心还是隐隐感到一种无法言述的痛苦,这种痛苦最终在2021-2022年得到了兑现和放大。

不过在面对痛苦的时候,自己没有选择消极,竟然在去年下半年慢慢得到了开悟,这个引子有可能是当时研究万华化学时进行的一些思考;也可能是从董宝珍那里拿回了一些资料,从资料中觅得了一二;也可能是听王文的交流会,他提及茅台的合理估值就是30多倍的时候。

那就先从王文说茅台30多倍估值合理开始:

那个时候应该是3月份参加了一场他的交流会,会上提到了这个观点,当时我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是30多倍?PE到底怎么确定?这个问题虽说当时想不通,但自己一直记在了心里,毕竟自己只知道增速越快PE越高的道理,也是基于这点,自己在1200就卖掉了茅台

到了9,10月份的时候,自己突然想通了DCF估值,即:PE只是一个结果,决定PE的是公司业绩跑赢通胀的速度和持续性。多解释一句就是要去思考企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能否长期复制,茅台为例:在折现率8%,前5年增速15%,后5年增速10%的情况下,内在价值21000亿,折每股1700元,对应PE34倍

表格足够清晰明了,价投基础的自由现金流不做解释,不懂请自行补课,说明几个地方:1,两阶段增速的考量由主观决定,不做争论,各人自己确定即可;2,这个DCF是按照《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思路做出,用券商DCF的,不做争论;3,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有永续价值:即在一定通胀水平下,企业自己只能和通胀差不多增长时,按通胀率折现,收回全部现金流需要的年数,也就是PE,这个PE值会等于折现率(通胀率)的倒数,古代思想家说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里体现的就是这种永续经营思想。

到这里,一切就好理解了:巴菲特常说,想一想自己买的公司10年业绩会不会更好;通胀率(折现率)对估值有影响,但核心是公司10年后会不会更好。

段永平也说:1800也买了茅台的,但是他认为10年后的收益依然高过放在银行的收益;商业模式已经排除掉大部分企业不能投资了。

这里体现的思想正是跑赢通胀,以及跑赢的持续性,《金刚经》里常出现“是名XX,非XX性”的对话,那么用在这里就是:估值(DCF/PE/PB/PS/PEG/EV…)是名估值,非估值性,为什么呢?因为缘起性空,估值由因缘所生,并无实性,无大小,无高低,无好坏,大小高低好坏都是人为分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估值反应的,仅是跑赢通胀的速度和持续性而已,要是开口便是什么这家公司PE好高好低,未来怎么拔估值杀估值,都是走了歪路。

关于PEG估值,恰好是只见跑赢通胀而无持续性的产物,自己如何看清是PEG或是DCF,就得从商业模式入手,所以商业模式和估值就是一体的,如六祖所言: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对商业模式的解读,又偏偏是无为法,而“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商业模式能从ROE中窥见一二(并非全部),即3种ROE的形态,所以芒格说ROE稳定的话,股票的收益率就等于ROE,意思就是企业扩大了业务,还保持了同等的赚钱能力,说明这种商业模式依旧行得通。继续顺着想的话就会发现,偏偏又是那些长久不变的东西,不用背负技术风险,扩产后还能保持原有赚钱能力;有的商业模式扩张着扩张着就慢慢复制不了了,比如我们这两年看到的互联网。

所以估值是相,商业模式是因缘: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估值是名估值,非估值性:即菩萨不执我,人,众生,寿者相

要是谁执了估值的相去做投资,那便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相有大小,高低分,六祖言佛无二法,二法是对立区分法,大小,高低本性一致,所以我们见到了银行之间的估值差,所以我们见到了港股市场的“低”估值

再来说一下我们投资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依然从: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解读:即分红是实股价是虚,股价这东西我现在看来在大多是时候是个欣赏品,除非市场极度悲观和疯狂的时候,不卖就永远不会从股价里面获得收益,真正的收益来自于分红,分红来自于自由现金流。分红的虚像又在于当下的股息率,实性在于未来相对于你成本的股息率,当一个企业有稳定或增长的高自由现金流时,增长速度和持续性一旦长期高过通胀水平,当下2%的股息率你真的会认为低吗?

因为当下2%股息率未来有一天会达到成本的4%,8%,12%.....,随业绩增长还越来越多,等一年有了超过通胀率的股息率的时候,股价波动已经不存在意义,所以林园说有些股票就是观赏股,高抛低吸的机会成本远远大过了实实在在拿到的分红,这种机会成本还会一年年的增加,即分红是实股价是虚。

所以投资实实在在赚的是分红的钱,如果谁的重点在赚股价波动的钱,以为自己可以长期战胜波动,只会落入痛苦又察觉不到,又应了《金刚经》的四句偈。

都说巴菲特的可口可乐20年股价都没有跑赢市场,殊不知老爷子不知道通过分红收回了多少倍投资可口可乐的成本,可口可乐对于老爷子而言是个实打实的观赏股。

 想通了这些,我心里已没有估值高低之分;商业模式好坏之分(现在就问自己愿不愿意参与这个商业),也在去年11-12月把仓位切回了茅台招行,举简单例子:风光发电设备商的竞争格局恶劣,门槛一般,产能投放快,产品无差异化,技术更新是为了降成本,看到这种情况我还愿不愿意参与这个商业?产品降价直接让新能源运营商获益,为什么他们长期砍估值?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由现金流,目前的增长是虚,负效益是实,水电为什么长期走高?是因为他们多年前就产生了自由现金流且有增长,那现在哪个环节正在释放自由现金流?是核电运营商,我手上已经拿着茅台,我是否愿意参与核电这个商业,或长期观察风光运营商?

多讲一句:关于技术更新的目的是为了降成本

商业模式要搞清楚,作为投资人或者商业参与者,我希望我家的产品是能够涨价的,涨价反应的是有利于我的供需关系,现在很多机构,投资人只盯量不盯价!认为降价起量的模式是自己认同的,愿意参与的。实质上就是忽视了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只见其表!

以前看过美日签《广场协议》的文章,美国要求日元增值20%,即日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涨价了20%,日本那时引以为豪的汽车工业第一步想到的就是压成本,殊不知海绵里面的水是有限的……

这里摆上一些数据:选取了分红融资比大于100%,且近20年收益率大于10%,且市值大于300亿(太小的公司有时信息不充分难以研究)的A股。为不浪费篇幅仅截图到排名第22位。对这批公司我就不再加以论述,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好。

到这里为止,我想值得投资的股票大都有几个特征:1,自由现金流充沛,2,商业模式可持续,3,高比例分红(什么是真正的高已经解释),4,合理或低估值(也解释了什么是估值高低),这些东西没有先后且相互作用,还是以六祖的言论概括: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很重要的一点是几个特征也是相,千万不要执了相。

就用《金刚经》最后一句收尾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贵州茅台(SH600519)$ $招商银行(SH600036)$ $苹果(AAPL)$ 

全部讨论

2023-04-08 23:46

过去优秀100年,也无法证明自己未来20年继续优秀。

2023-08-30 23:30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写得不错,你也可以去研究一下中国移动和中国神华。这两只股票的估值模式,也可以采用现金折现率的方式来计算。

2023-04-09 08:3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