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观市】聊聊港股18A医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疗的,而且这几年主要亏的就是医疗,比如错把英科医疗不当周期股,直接接飞刀,吃20%跌停,割肉离场。但是吧,我经常和医疗圈的朋友聊,听了一堆不懂的名词,回家查字典,美其名曰,自我提升,再默默的买股票。这就是“又菜又爱玩”,股票亏损的钱,就是当年脑袋进的水。

可是,我想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我还得继续买医疗医药,现在医疗仓位都到50%以上了(加上港股、美股),而且还会加。我来说说为何我敢这么横。

板块估值低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每周观市】经济衰退&看好医疗医药投资已经写过医疗医药的市盈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并且用日本医疗行业的例子告诉大家,在经济衰退状况下,医疗行业具有抗风险的能力。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的医疗跌的更厉害,比如恒生医疗保荐指数从2021年7月的28000点跌倒了现在11000点,跌了60%。而且平均市盈率也得到19倍左右,和2019年低点相仿。跌下去的都是利润,涨上去的都是风险,从中期来看,现在处于低估。

 利空快出尽

和疫情相关的,比如检测、疫苗、手套口罩、呼吸机等,个股估值已经跌了至少50%了,甚至部分公司将于疫情相关存货、设备、应收等都进行了减值,市场已经反应了利空

和集采相关的,自从2018年第一次集采以来,仿制药、设备甚至PD-1都被杀价,对应的股票估值这两年一直被杀。但是最近种植牙集采的价格却比预期好很多,有关部门已经发现一定的利润才能够保证医药医疗企业能够持续创新,不会把价格压得太死,而且也知道价格压的太厉害,这部分费用也会从别的地方走到相关人员手里,管不如疏。

跌不动了

再者,很多港股18A,已经跌了90%。纵观2021年年初到现在,药明巨诺云顶新耀嘉和生物贝康医疗等都跌了90%,阿里健康锦欣生殖诺辉健康启明医疗等都跌了80%,港股这两年的股灾不仅埋葬了中概互联网,也埋了众多的医疗医药公司。下跌的原因也是因为集采、企业未盈利、研发或者商业化不及预期等。甚至是否被纳入深港通也成为了市值涨跌的因素。比如敢被纳入深港通的乐普生物,周五翻了两倍多。而被剔除深港通的药明巨诺、嘉和生物和和铂医药,当天都在下跌,其中药明巨诺当天跌了30%。当然,这个因素也很诡异,比如和乐普生物同时被纳入的圣诺医药,这几天几乎没有涨。

说实话,那些已经跌了90%还持有的投资人,也都无所谓涨跌了,哀莫大于心死,市场上并没有大额抛售的动力了。

也真的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机会反而来了。

比如某个做car-t的公司,(中国商业化car-t产品已经上市的公司也就两家),市值17亿(主要周五涨了5%,否则市值16亿)中报显示现金15.5亿,总负债3亿不到,股东实力还很强悍,car-t产品也实现了商业化,今年能做到1个多亿的收入。资产负债表告诉我它大概率被低估。

俗话说,打不倒我的最终会让我强大。企业是人构成的,是人和物的集合体,也同样适用这句话,只要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目标一致,终究会把企业给做起来。所以我买了,左侧交易,价值投资。

我认为医药医疗能够成为投资的永恒主体,根源在于人类基因中刻着的对死亡的恐惧。

本周股市:

中国8月新增社融2.43万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中国8月M2同比增长12.2%,余额为259.51万亿元,增速分别较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8月CPI同比2.5%,预期2.8%,前值2.7%。

中国现实状态就是滞而不涨,原因是需求衰退,特别是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严重;漂亮国是涨而不滞,美联储加息是为了给过热的经济泼冷水,顺带用美元收割世界,所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反而衰退了。这么来看,我们最近降准、放水包括人民币贬值,都说的明白,且这个趋势仍然会继续,中期投资逻辑就在此。不要过于悲观,等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