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醉美“酿酒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曾明亮

伊力特砥砺奋进,行稳致远之“真抓实干·勇立潮头”》系列七

秋日清晨的厂区内,微风拂过,带来缕缕酒香,酿酒车间外、绿化林里,鸟儿还在叽叽喳喳地鸣唱。伴随着行车的阵阵轰鸣声,酿酒车间开始了一天忙碌的酿酒生产工作,酿酒十九班班长余小平已经开始带领班组成员挖窖泥、检查糟醅、测试温度、查看上甑气压、流酒速度……来来回回,忙个不停。

“王九龙,酿酒就是一项通过时间来练就本领的活,没有其他捷径,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我要退休了,你还年轻,一定要好好学。”余小平每天都会认真把控班组成员的每一个酿酒环节,指导青年员工,他希望自己在退休前,尽己所能带出更多“徒弟”,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所热爱的酿酒事业传承下去,酿出更多的美酒。多年来,在余小平的言传身教和亲力亲为下,由他培养出的酿酒班长已遍布伊力特各个酿酒分厂,并成为后起之秀和技术骨干。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着余小平无私奉献和执着情怀。

现年59岁的余小平,自1987年4月退伍后,便在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在这里渡过了最珍贵的36年时光。还有6个月即将退休的他,格外珍惜眼下的工作时光,每一项工作都力争做到最好,对他来说,这里有他忘不掉的工友,舍不下的“事业”,更有放不下的“家人”。

对于余小平来说,工作的酸甜苦辣都写在那双酿造美酒的双手上,从加入工作摸锹第一天的第一个水泡开始,破了磨、磨了破……茧子的积累,也是他和伊力特美酒感情积累的过程。当美酒潺潺流出的时候,余小平心里会透着淡淡的甜味,这酒不用喝就能让自己“沉醉”其中。

与西方的酿酒工艺不同,他们可以采用发酵罐等设备工艺,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中国传统的白酒酿造是开放式的工艺,要和当地的空气、温度、湿度、水土、微生物充分接触,才能酿出好酒来,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酿酒工悉心去把握。因此,“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的工匠精神被余小平贯彻到底。

“我刚进入厂,哪儿懂酿酒啊,就一点一点学呗,先学挖窖,再学下窖、装甄,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不过当时年轻,没觉得有多苦。”余小平怀念地说起了自己刚进厂工作时的场景。实际操作中,想酿好酒,哪有那么容易,为了上好甑、出好酒,不服输的余小平苦练基本功,死抠每个细节,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余小平说:“酿酒是个良心活,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死磕,一遍一遍做,只有把甑上好了,才能保证出酒率,才能酿好酒。”

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学习本领,余小平很快就练就了用手抓一抓就能感知粮醅水分和温度的绝活,长期的酿酒实践让余小平深深读懂了粮醅的“真正语言”——下窖时的温度和水分对后期发酵非常关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温度和水分都有细微的变化。只有用手亲自感知才能知道浆水打得够不够,水分合不合乎要求。这么多年下来,余小平的手已经成了一台精密的测量仪,只轻轻地一把,多少温度、多少水分已了然于心。

余小平在2008年、2013年至2016年荣获四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5月被评为师市“十佳金牌职工”光荣称号,2018年5月被评为师市“五好职工”光荣称号,也是近年来伊力特公司唯一一个荣获“五好职工”殊荣的员工,2021年12月又被评为“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劳动模范”,同时,余小平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党员光荣称号。对于“余小平”来说,这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鼓励!这也是一代代伊力特酿酒人的传承与积累。

现在,“余小平”的故事仍在继续,伊力特酿酒人依然默默传承着酿酒技艺,让美酒的芬芳依然香飘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