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机场中的老大?中国各大机场靠什么赚钱?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3

$上海机场(SH600009)$ 1、上海机场的收入分为航空收入和非航空收入。航空收入合计占比33%,包括飞机起降收取的架次收入和旅客和货邮收入。非航空收入合计占比67%,包括三类:1)商业租赁收入 2)其他非航收入,主要是与航空配套的延伸服务;3)基础物流服务。

2、机场类上市公司,未来的增长要看航空收入还是以免税收入为主的非航空收入?

3、比较机场的核心竞争力,有几个关键数据: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扣点率、机场内免税店面积、单平坪效。

疫情期间,机场是受到冲击比较明显的行业之一, 在防控放开之后又恢复的如何呢?我们以上海机场为例,来看疫情前后机场这门生意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一家的竞争力会更强?

上海机场业绩拆分

根据2022年年报,上海机场的收入分为航空收入和非航空收入。航空收入合计占比33%,包括飞机起降收取的架次收入和旅客和货邮收入。非航空收入合计67%,包括三类:1)商业租赁收入,重点是浦东国际机场内免税店和商铺的租金收入;这部分是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2019年的收入占比为50%,2022年降到了10%;2)其他非航收入,主要是与航空配套的延伸服务;3)基础物流服务25%,是2022年新增业务, 去年上海机场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上海机场集团持有的虹桥机场公司、上海机场集团物流公司和浦东第四跑道。

了解完营收构成,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防控放开之后,机场的景气度有没有好转?

选取2023年1-5月份每个月度的数据,并且和2019年同期做对比。

先来看民航业的客运量数据。

从民航客运量的总体数据来看,2023年5月的客运量数据已经达到2019年同期的95%,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拆分为国内和国际航班来看,国内航线的客运量已经超过19年同期,但国际航线的客运量只恢复到19年同期的33%。所以,从民航业整体的客运量数据来看,得出来的结论是国际出行还没有恢复。而国际出行对上海机场的商业租赁收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再来看影响机场航空收入的三个数据:旅客、货运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

对比上海机场2023年和2019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上述三项指标都在逐月恢复,行业整体的景气度在非常明显的恢复。其中恢复最快的是货运,最慢的是客运,尤其是出境旅客,2023年5月,上海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只有19年同期的31%。这和行业整体的数据基本一致。

从行业整体和具体机场的数据来看,机场的景气度在显著回升,但是出境旅客只恢复到疫情前的30%左右。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机场类上市公司,未来的增长要看航空收入还是以免税收入为主的非航空收入?

回答这个问题,要列出这两块业务的收入等式。

航空性收入=起降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影响这些费用的因素,量的方面是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价格方面则是起降费、旅客服务费以及安检费的单价。在我国,上述费用的收费标准是由民航局制定的,机场没有定价权。

所以机场的航空收入更类似于车站的收入,只能靠旅客和货邮的吞吐量,以及飞机的起降架次来推动,整体收入增长的空间有限。

未来增长的重点是免税收入

相比之下,机场的免税业务在定价方面更加灵活,并且相比免税运营商,机场有更高的话语权。影响免税收入的因素有国际/港澳台地区的旅客量、人均消费额、和机场收取的扣点率。由于具有较高的国际客流量,并且欧美航班较多,上海机场在和免税运营商签署的免税合同中,相对更有优势。在疫情前,上海机场的免税收入模式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即在保底租金收入的基础上,还会有免税商品销售额的扣点率,扣点率高达42.5%。

但是在疫情之后,由于客流量急剧下滑,原免税合同难以执行, 各大机场均和免税运营商签署了补充协议。以上海机场为例,按照原合同,2019-2025年间,机场能够收取的保底租金合计是410亿, 但是新合同下的收费模式改为“上游封顶,下不保底”,即不再收取保底租金和扣点率,而是单纯按照客流量来收取。新的补充协议下,机场的话语权显著降低了。

中国的免税市场结构,在19年以前以口岸免税店为主,也就是机场为主。疫情爆发后,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下,离岛免税占比超过90%。而全球免税市场结构更加均衡。预计伴随国际客流量的逐步恢复,机场免税店的消费额有望回升,机场的话语权也将提升。

后续关注的重点是各大主要机场的国际客流量数据与2019年相比恢复的水平,80%是免税合同中设定的关键值。

在了解机场疫情前后的营收情况,我们该如何比较机场的核心竞争力?

既然免税收入是未来机场收入增长的关键,那么比较不同机场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从免税收入出发。机场这一领域,增长要看“旅客吞吐量”,盈利能力要看“免税业务扣点率”。

我们通过几项关键数据,来比较上海机场、首都机场和白云机场的竞争力。

1、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

借助白云机场的年报数据,2022年,单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中,上海的两家机场排名均不靠前,但合并后累计规模居第一位, 此外,2022年浦东机场推进四期扩建工程,预计建成后,2030年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3亿人次,是目前的9倍多。根据白云机场的扩建规划,预计2030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2亿人次。从吞吐量来看,上海两家机场合计排首位,高于白云机场和首都机场。

2、从国际航班的通航点数量和国际客流的占比来看,浦东机场要高于另外两家;从各自的航线分布来看,上海机场和首都机场以欧美居多,白云机场则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考虑到地缘政治的因素,预计白云机场的国际客流恢复速度会快于另外两家。

3、免税业务的比较, 我们重点从单平坪效上来比较。

从免税店的面积来看,2019年浦东机场卫星厅投入使用,免税业务经营面积为1.7万平方米, 在所有机场中位列第一。单位坪效上,在和主要机场的对比中,上海两个机场要高于同业。

综合来看,在机场免税业务方面,由于疫情和离岛免税的影响,机场免税店的话语权下降。在机场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上海机场数据要好于同业,如果未来国际客流量恢复,上海机场的免税业务会有更好的表现。

最后再来看上海机场在免税业务方面的最新动作。2023.1公司发布公告,计划收购日上互联和Uni-Champion部分股权,其中Uni-Champion持有的核心资产包括日上上海、日上中国、中免首都、中免大兴,收购后,上海机场持有上述核心资产合计15.68%的权益。这些核心资产主要从事上海、北京共四个机场的线下免税店经营业务,以及上海和北京市内免税经营业务,和线上保税进口商品运营业务。

而日上互联主要从事线上电商平台的专业化运营,依托“中免日上APP”,将口岸免税品销售延伸至线上保税品销售。

此次交易完成后,对于上海机场的意义在于,在免税板块上,公司由原来的“业主方”,转为“业主方+经营方”, 与中免集团加强了业务关联,降低未来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在机场免税恢复缓慢的过程中,可以分享市内店、线上店等多个渠道的免税收益。收购之后的效果值得长期跟踪。

全部讨论

2023-08-10 18:38

从目前PE来看,并不特别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