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招行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8

最近和一位前招行人聊了个话题:我一直觉得,招商银行是国内服务最好的银行,到底怎么做到的?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为什么在所有信用卡中最挣钱?

他和我讲了,他在招行信用卡的工作状态:

1、为什么招行会实现超出其他国内银行的服务和体验呢?

他直接的观感是——

在其他银行,客服部门一般是“被告知”的部门,别的部门做了啥动作,只是和客服说一声。

但是,在招行信用卡,

客服部门有对业务动作的一票否决权。

客服部门是为用户体验负责的。

客服不认可某个流程改动、某个活动,就不能上线。

当然,

非要上线,通过老板打招呼,也是可以的。

但是,一般老板也不敢轻易动用这个权限。

因为强推下来,最后上线引发了体验问题,还得自己担责。

客服的权限,远大于其他公司。

他刚去招商银行时,还不知道这个规则。

但是,做了第一个项目,眼看要提需求时,有人提醒他要找客服确认一下。

客服提了一堆意见,结果赶不及Deadline了。

最后,只能灰头土脸的告诉Leader:我的产出要延期了,因为没和客服达成一致。

这么有过一次,

他就很快吸取了教训,凡事儿必须提前和客服沟通!沟通越早越好!

久而久之,自己也越来越熟悉体验、越习惯重视体验。

不过,这还只是制定方案的时候。

有时候,体验问题来自于执行疏忽,该做的啥、执行部门没做到位,结果引发了客诉。

一般公司,这种时候客服就要为执行部门擦屁股。

招行的做法则是——

有标准解决流程的小问题,客服解决。

一旦是大问题、客服绝不擦屁股。

谁惹出来的问题,发给谁自己解决。

于是,业务部门自己承担了解决客诉的成本。

业务部门解决多了、痛了,自然也会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

2、

每个企业,在决策流程中,都有最硬的一堵墙,这堵墙其实才反映了企业的最高决策标准。

凡是违背这条标准的决策,都绝不能通过。

招行信用卡,这堵墙就是“体验”。而负责筑墙的,就是“体验”,他们承担着体验目标,于是把体验越定义越细、倒逼所有人越做越好。

客服因为离用户最近、最了解用户,常常是适合筑起体验之墙的部门。

这样的墙,在有些企业是ROI,所以哪怕他说着“用户第一”,但是实际上仍然是效率第一,效率至上。

因为效率是最硬的一堵墙。

在有些企业是合规,所以合规、法务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就必然影响业务发展。

有些企业则是“老板意见”。员工自然放弃决策、自然惟上。

3、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为什么又能最挣钱呢?

其实,说起信用卡业务的激进程度、发卡发得猛不猛,交通、浦发可能做得更猛一点。

但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利润最高的。

因为,招行信用卡中心,还有第二堵墙,就是财务。

不过,与一般的财务不同。

常见的财务,是只关注眼前的收入和成本。只会看收入、成本、交易额,这几个结果指标。

但是,招行信用卡的财务,则是为“未来的长期利润”负责。

是会看过程指标、看业务逻辑的。

是一个会完全把握业务逻辑的裁判员角色。

因此,财务部门深入了解了业务逻辑。

了解了每类业务动作会产生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

并会基于这些影响建立决策模型,拟合出未来收益。

在审核每个部门的预算、规划,复盘、评价项目时,

财务部门还会说:

“你这个预测的增长逻辑不对呀?明明应该更高?”

“你确定这次能实现这样的ROI吗?同类的项目我看此前数据没有这么高?”

于是,

很多其他金融公司会发生的问题,在招商银行不会发生——

在大多数银行,风控都是个独立的部门,拥有最高的授权。

风控部门只会为风险负责。

要降低风险,就把客户能拒绝就多拒绝,反正规模的问题属于其他部门。

风险下去了、获客成本上去了,最终,部门之间互相伤害。

自然效率低,就不能挣钱。

但是,在招行信用卡。

风控要是只考虑风险,财务会问:你这个转化率怎么办?我一算转化率上的损失,得不偿失呀?

4、

财务筑起的是“长期利润必须提升”的墙。

这第二堵墙,运转到如今,就造就出了最挣钱的招行信用卡。

5、

客服的体验之墙、财务的长期利润之墙,塑造了招行信用卡的业务。

除了让招行的体验,强于其他银行。

信用卡也最挣钱之外。

还带来了几个好处。

第一,

执行力。

有一套预测业务的数据模型,目标下发就准了。

层层拍下来的目标更准,就更能驱动执行,招行信用卡的执行力,也显著强于其他银行。

第二,

虽然不如互联网公司,但是在银行中,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创新能力曾经是最强的。

因为,

员工有想推行的新思路,只要不碰到客服的墙、算下来长期收益为正,再考虑一下政策和风险底线,就能推下来。

有了清晰的决策标准,员工就有条件创新了。

第三,

在严格的要求下,招行只要再提供一点培训资源、给一点机会帮助团队成长。

基本上每个人到了招商银行,2年内,都会变成同样的人。

坚持要求,才是员工成长的第一要素。

两堵墙,塑造了员工的形状。

后来,这些人中不少离开了招行

他们带走了招行的工作模式、对数据驱动的信念,

在很多金融公司成为了高管。

6、

为啥国内其他信用卡中心基本都没做到呢?

他们总是落后于招行很长时间的。

因为,早在02-04年,招行最早成立信用卡中心的时,负责人没有选择老员工。

一般企业用人,都是“信任优先”。

信任优先时,这个人能力就未必足够。

但是,招行在选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时,更像是“能力优先”。

负责整个信用卡中心的,是个从外面找来的台湾人。

他下面招的很多高管,是花旗银行出身。

花旗、Capital One等美国的银行,早就比中国银行,更早进入了基于数据精算决策的阶段。

人是新的,用老的管理方式,肯定不行。

所以,

招行也给了信用卡中心极大的自由度。

在那个时候,招行信用卡中心,更像是个创业公司,有浓厚的创业氛围。

而这些见过更先进经验的人,对数据驱动的做业务模式是相信的。

他们知道这么做,虽然一开始建立起来很难。

但是之后,会有更好的结果。

于是,在总部的授权下,建成了这套模式。

但是,

其他银行学习招行成立信用卡中心时,一般是调自己的老员工过去。

老员工们没见过新方法,

还是按照银行的老方法做事。

风控们也基本是按照老方法,只做基本的简单规则。

自然不行。

7、

选择什么模式,取决于对终点的理解和设想。

见过的人,才更容易相信。

而相信的人,才会坚持做到、并敢于为此付出成本。

在你的企业内,什么是最硬的那堵墙呢?

全部讨论

2023-08-01 23:17

招行信用卡给我发白金分期卡,强制分期,被坑了。注销所有招商信用卡

2023-08-01 20:27

不要吹了,乱收费的代表,并不让客户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