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再遭“股债双杀”能否度过危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时财经原创出品

作者:邸睿芳

编辑:周雪松

制图:张宇萱

尽管当前正值生机勃勃的春季,万科却阴云密布,宛如置身于冬季的寒冷之中。

在尚未从山东烟台百润置业有限公司举报“郁亮操控万科谋取私利”的阴影中完全走出之际,4月10日,其济南总经理肖劲又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面对这一突发事件,万科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回应表示,肖劲因个人原因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公司运营正常,由金亚斌接任济南公司总经理。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请以相关部门披露信息为准。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同一天,万科再度遭遇“股债双杀”的困境,万科A(000002.SZ)股价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新低,而公司的多数债券也同步下跌。标普更是将万科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展望“负面”。

万科,这家曾率先警示房地产行业进入“黑铁时代”的领军企业,如今因一系列负面事件再次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01 股价新低频现,信用评级被下调

万得数据显示,万科A股价在经历4月10日跌至2015年以来新低后,截至4月12日收盘,再次呈现下行趋势,跌幅达4.57%,万科企业(2202.HK)跌幅达7%。

除了股价的不稳定,万科债券市场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4月12日午间收盘,“22万科04”“21万科04”和“20万科04”的跌幅均超过2%,分别至58元、63元和75元;而“21万科02”“20万科06”和“20万科08”的跌幅也超过1%。

对于市场的这一反应,建诚智库负责人苑承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指出,市场的这一反应既有开年以来行业持续下行的宏观因素影响,也受万科年度业绩不及预期、近期烟台小股东纠纷事件等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万科股价下行,对其在行业内长期树立的优等生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标普在4月10日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鉴于万科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背景下,未来12个月的合同销售额可能进一步下降。标普将万科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展望为“负面”。同时,标普还将万科地产(香港)有限公司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和优先无抵押债券的债项评级从“BBB”下调至“BB”。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万科近半年来首次面临评级下调。此前,惠誉和穆迪也分别下调了万科的评级。

评级接连下调,加之举报事件、调查风波以及股债市场的多重打击,使得万科身陷舆论漩涡,时刻面临着市场的审视与质疑。苑承建强调,长期以来,万科对于行业的表态往往被认为具有一定前瞻性,目前,除了对自身纠纷进行公开透明回应之外,更应该就企业自身债务偿还计划、销售业绩预期、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积极回应,树立行业、股东、购房者对于企业的信心,助力企业从逆境中率先走出。

02 手中有“粮”,能解决眼前难题

近期万科所遇境况,无疑增加了其在偿债方面的压力。万科债务问题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根据其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期末万科负债总额为1.1万亿元,有息负债合计3200.5亿元,有息负债中以中长期负债为主,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624.2亿元。

另有媒体报道称,截至4月10日,万科境内存续债券共有31只,债券余额达545.56亿元,而离岸流通中的债券也有6只,当前存续金额为25.93亿美元。这些数据凸显了万科庞大的债务规模。

华泰证券的研报进一步揭示了万科债务压力的具体分布。截至3月6日,万科的主要债务压力集中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合计金额约为224亿元。其中,二季度将有116亿元的公开债务到期,三季度则有108亿元债务到期。

过去几十年是我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苑承建指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房企或多或少存在着操作不规范、运营不合理、人员设置不匹配等问题,即使如万科亦无法独善其身,而在行业下行期间,收益减少导致此类问题不断暴露引发纠纷。

对于万科的债务压力,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表示,由于销售数据规模缩小,企业消化债务的能力减弱,这使得债务压力变得尤为突出,需要企业保持高度警惕。

万科近期发布的公告和年报也进一步印证了其面临的困境。据统计,2024年1至3月,公司累计实现的合同销售面积与合同销售金额均出现了显著下滑,同比降幅达42.81%。回顾过去的一年,万科更是历经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萎缩,销售金额同比下滑一成,最终定格在3761.2亿元。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与万科方面取得联系,其表示,在经营端,公司会继续坚持积极销售,坚守跑赢大势的目标,保持领先的回款率。

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万科的账上还是有“余粮”的。根据万科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提供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公司持有货币资金998.1亿元。尽管这一数字与1.1万亿元的债务相比显得相对有限,但解决眼前难题似乎还是可行的。然而外界担心的是万科的收益会否持续下滑,最终能否覆盖包括债务在内的刚性支出?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万科仍需保持警惕并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潜在风险。苑承建认为,万科在当前环境下,首先应规范自身运营管理体系,将不规范、不必要、不相关的各类分子公司及业务体系进行彻底地梳理和清除。同时,内部进行合法合规性优化,弥补规则漏洞,从而有效化解潜在风险。

其次,须积极应对纠纷,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表明企业态度。

第三,加强与央国企合作,发挥万科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优势。通过业务合作,万科不仅可以借助国企的资源和信誉背书,增强外界对其发展的信心,还可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实现互利共赢,这样的合作模式将有助于万科平稳渡过当前难关。

理性|客观|独到

总监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制丨李丕光 王 彧 刘卫民

总策划丨王松才

主编丨周雪松 副主编丨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