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度投资报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2

一、持仓分析

基本思路:价值52%+成长16.5%+周期30%+小仓位观察1.5%

(一)、价值股:

1、港股腾讯控股

(1)、总仓位占比28%;

(2)、二年目标价港币600。

2、贵州茅台

(1)、总仓位占比13.5%;

(2)、三年目标价位2600。

3、洋河股份

(1)、总仓位占比10.5%;

(2)、三年目标价位200。

说明:

1、 腾讯年报出来,的确游戏业务承压,其他板块却在不知不觉成长,基本和预期一致。至于大模型内部运用,我看是吹牛逼的多,目前看不出什么苗头,不如先去Kimi和智谱清言投点钱。亮点是加大回购力度,一个优质企业进入到增长相对放缓期,最重要的的确是反馈股东。腾讯从流量和投资两轮驱动,已经变成了主业单轮驱动,当然好在之前的投资和主业赚的钱加大回购和分红,部分抵消了这个影响,当然现在它的市值去掉存量投资对应盈利能力只有十倍出头,肯定是性价比够的。如果能够让游戏重拾增长(这个有待观察了,毕竟老马也想对游戏部门躺功劳簿骂娘)加上几个新业务已经在不知不觉增长,特别是在高回购的加持下,那有可能成为16年的苹果,这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2、 茅台年报和一季度报出来,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税多了一点所以利润增长略微低了点,下一步重点观察下终端茅台的价格能不能顶得住,还是随房产下跌也扛不住。茅台猛可以说是明牌,山西汾酒古井贡泸州老窖一季度还这么增长,实在有点看不懂,毕竟房价的猛烈下跌产生的资产通缩效应对于所有的消费都有较大的抑制。相比洋河,哎,等会再说。

3、 洋河就一言难进了,数据出来不说一塌糊涂也是实在乏善可陈。毕竟看各种内部会议号称23年任务完成了,结果就是这么个完成法。四季度大概是平移了点销售去今年一季度,两个季度加总计算的增长只有3%,年报发布前我还补了一点仓指望有个反转,预期没有股价表现那么差,怎么去年也有个12%增长,今年一季度有个8-10%。其实只有3%,那就没啥可说的了,市场大多数时候是非常有效的,早就看到了其几乎没办法增长,才给这么低的估值。这年报出来直接逼着大V唐朝割肉了,我会再看一看,毕竟洋河4月刚做了个高端产品梳理,以前手工班就是个摆设,梦九和梦六差别没那么大,高端根本冲不动,现在把年份手工班重点推出来,就是要搏一下高端。虽然这个时间竞争很激烈,但我买洋河不就是看中其酒质在不断提高和均价不断提升嘛,再给一段观察下高端到底有啥动作和进展。

(二)、成长股:

1、龙头地产未来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港股绿城中国):

(1)、总仓位占比6%;

(3)、三年目标港币25。

2、等待经济复苏的可选消费品和疫情后可能消费增加的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

(1)、仓位7%

(2)、三年目标价位40元。

3、全国两大第三方医学检测龙头之一,商誉减持接近尾声,全国各省实验室利润逐步爆发,自营产品迅速上量,即使核酸检测完全消失也能有不错利润基数和增长(迪安诊断):

(1)、总仓位占比3.5%;

(2)、三年目标价位50。

说明:

1、 绿城年报出来,基本符合预期,利润没能释放也正常,毕竟21年高价地这么多要消化,包括24年上半年利润估计也不好,还有没消化完的。至于分红少两个亿就持平去年比例,就没必要说一定是很缺钱,因为这两天绿城刚苏州拿地王,而且权益是100%,当然如果是我一定多分2亿,哈哈。比较好的消息是两个,第一、今年不拼命要规模,货值1000亿就行了,这就说明会优中选优,而且其实就是变相降杠杆,之前那么多低权益估计很多是明股实债;第二、经营效率还在提升,而且品质未明显下滑。其实现在绿城管理层也很迷茫,这楼市要跌到什么时候,但这个时候只有拼命抓运营,硬着头皮往前走,适当控制货值,优中选优。自我看来,也只能这样,当然现在像有点被迫这样,只有当有一天外部形势好转了,绿城还能不只看重规模,把规模概念丢掉,保持适当的规模,多做优质豪宅,赚钱慢慢降低负债,那绿城就将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

2、 汤臣倍健年报出来,又吓跑了一拨人,四季度比往年亏得更多,其实还好,去年疫情结束后四季度的确也算个小高潮,加上今年四季度又投了一些综艺节目加大品牌影响力,所以18亿这个全年利润还算合理。现在大家的担心是24年一季度,因为23年一季度是个大高点,哎,反正现在炒股只看一个季度。在我看来,现在市值对应15倍的市盈率(除去现金和投资那就是12倍),估值肯定是低估或甚至极度低估。现在明显汤臣在大量投放广告和线上平台费用,希望在疫情后的市场需求中抢到更大的份额,或者说不要让人从线上弯道超车。我估计线上费用的高企不会一直这么恶心,说实话很多品牌现在都受不了抖音的推广高成本,长期来看销售费用是否能回到40%以下可以继续观察。打得起大额品牌广告的保健品没两家,未来五年小汤的发展在老龄化提升的趋势下是比较看好的,因为行业整体需求肯定是上升的,而小汤的品牌和运营还是具备较大优势的,这个行业品牌性没有那么强,竞争壁垒没有那么巩固,尤其是线上,销售费用高企,外资来骚扰也不断,但这么多年小汤能保持住第一加这么高的毛利率,说明它这套玩法在这个行业是比较适用的。

3、 迪安诊断年报和一季度报出来,果然对得起股价暴跌。应收账款计提已经退居二线了,现在是整个行业发展出现问题,毛利率快速下行,医保控费后夸张到龙头都比较难赚钱,净利润率才5%-6%,不是搞笑嘛,还要垫款,估计行业会开始经历严酷的出清。但让龙头都赚不到钱也太夸张了,这么下去等于行业没有了,谁还愿意干呢?行业这么难受,估计竞争会大量出清,而且不会有啥后来者再进来了,资金成本都付不起。所幸迪安估值已经足够低,可以静观行业的变化,如果行业出现反转,那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

(三)、周期股:

1、港股中国太保、港股中国太平、港股新华保险(太保、太平多,新华一点点):

(1)、总仓位占比21.5%;

(2)、太保两年目标价位港币50;

(3)、中国太平两年目标价位港币25

(4)、新华两年年目标价位港币45。

2、分众传媒

(1)、仓位5%;

(2)、二年目标价位10-11元。

3、恒力石化

(1)、仓位3.5%;

(2)、三年目标价位30元。

说明:

1、保险股本质上是很大程度的周期股,其本质是随着基础利率波动的周期股,但基础利率很难预测,也未必与经济完全相关。当然它比一般周期股强在永续性更佳,比如钢铁会不会被印度或者其他后发展国家替代,能源使用种类会不会发生中长期转移,但是保险大概率人类社会存在应该都有需求。对于目前的市场,我们要有一个判断,目前保险股在周期底部区域,无论是经济形势带来的压力,还是保险自身代理人队伍调整,过去两年都可以算保险行业的至暗时刻。未来无论是基于业务销售的复苏,还是经济企稳后十年国债利率企稳,还是整个资产价格的反弹,都会使得保险行业从底部反转。从整个港股保险公司从估值和实际资产来看,肯定是处于底部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少有的经济危机后整体性投资机会。

从公司质地来说,平安业务质地最好,但资产端相对激进,对马本人依赖比较大,接班人体制没看清楚;太保、人寿业务质地较好;太平业务质地次之,规模大比新华大,估值低,但缺钱分红少,新华业务质地最差,仅靠分红维持场面。所以我选择了业务与估值性价比稳的太保,以及业务弹性最高的太平,这一守一攻的组合,适当留一点容易被炒作的新华。

2、 分众传媒作为品牌广告传播的分众传媒其实是周期股,用周期股估方法(过去十年利润平均的25倍),4块左右就是它的下限,我看好的股价波动范围是4-12元,当然如果未来能在东亚和东南亚市场更大的介入,会整体提高些估值。年报预告业绩依然优秀且符合预期,最近消费被抑制效应还比较明显,分众通过降本增效,硬生生挤出利润,算是一个带部分垄断性质,并且经营很优质的企业,可惜周期性强,成长性弱些。我相信江南春正是认清楚这个,才承诺未来五年分红不低于扣非利润80%,回报股东,良心企业。

3、恒力石化作为化工龙头,炼化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全碳链扩展优秀,周期成长股,周期属性更重,因为想要进一步成长为世界化工巨头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而且现在这种大股东一股独大家长制的管理也不一定匹配,但中短期来看,目前处于周期的底部,按照最近五年平均利润来估值,至少值2000亿,目前1000亿,当然行业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几家巨头前面都在扩产,另外沙特要入股,那只是让财务风险变低了,对业务的影响未必有很多,只是年报表示这轮重资产投入结束后准备尽量考虑财务分红股东,提高回报,算个正面消息,可以进一步观察公司后续的发展。

(四)、小仓位观察(合计占比2%):

安琪酵母

1、 年报出来,引发股价进一步下跌,主要两个问题:第一、产能这几年建了很多,所以折旧上来了,利润上不来;第二、国内产能受经济环境影响,没有全部变成效益,所以就产生了年报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到了一季度,国内增收都难了,直接负增长,所以最近的各类消费受影响的确是全方位的。至于成本,糖价这几年一直高,反正行业都受影响,其实放再长期反而还好。当然股价已经基本消化了这些不良消息,小仓位正好观察,这个行业虽然提价不容易,但这么高的市占率还是有规模优势的,持有观察。

二、持有股票性价比排名

采取三个维度:企业了解的程度、价格相对价值的便宜、未来利润增长预测,由此产生四个序列,对企业越了解、价格对价值越便宜、未来成长性越好,排名越前:

1、 港股腾讯控股、港股中国太保、港股中国太平、港股绿城中国、港股新华保险

2、贵州茅台汤臣倍健恒力石化分众传媒洋河股份

3、迪安诊断安琪酵母

三、一点思考

投资比我想象的难多了,我还是在看过去,而且也看得不真切,未来更难看清楚。线性的外推是很容易的,但是往往最后是不对的。洋河为什么一定可以10%-15%增长线性外推呢,只是因为其他几个增得更快,所以觉得洋河也不会差太多?它基酒的酒质在提升就一定表示整体销售一定能挺住?同样是资产下跌引发的通缩,各种消费都被抑制,但绝味食品能跌这么多,今年一季度销售比去年四季度还低,包括安琪酵母国内销售一样负增长,大量库存,这不是光GDP的5%增长能展示的。更不要说医疗第三方检测突然发生行业危机,整个行业毛利率暴跌,这是游离在外部比较难察觉的,而且即使察觉,已经下挫一段时间,这时候是割肉还是等待行业好转也是不容易决策的。包括对绿城的分析和保险的分析,我也是一定程度参考别人,与之反复讨论,才稍微比过去更了解一点。真正跟着企业往前走,你才发现自己对行业,对企业的认识都不完善,更不要说结合未来做预测,幸亏能守住安全边际的底线,不然就要出大纰漏。

我老想抓市场的偏见和漏洞,但其实市场很多时候远比我聪明,看看洋河、绝味、迪安和安琪酵母,哪个股价不应该跌呢,我还活在对其过去经营能力不错的刻板印象中,只是觉得相对低估就可以持有,而市场早就察觉出其中短期的经营危机。当然个人投资者战胜自己的手段之一就是可以无视中短期的业绩,但是这是基于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刻了解,已经对未来趋势的合理估计基础上,我必须问自己,我真的看清楚了?我能比市场看得更远吗?前面一直觉得整体股市处在地位,等自己持有的股弹一弹再做进一步分析,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越是低估越要研究,有分歧更要研究,我觉得已经有价值很低估了,但它还是能跌,这里肯定有问题,这就是用功的点,抓住它,更完善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对行业、企业和形势的了解。

这种了解是无止境的,没有这种决心做不好投资,自己前几年真是半碗水就在咣当咣当,想想也丢人。说实话即使你再了解,了解也是有一定边界的,不可能无所不知,也就是说研究做的好也只能保证你赚钱,但赚大钱,往往需要一点运气和偏执。所以对于投资一定要有敬畏心,自己还远远不够看,有时候懂一点比不懂还可怕,只有踏踏实实沉下去把一些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把自己能把握的把握更好一些,不要把命运交给一个印象和随机性。

全部讨论

05-06 16:12

分众传媒,为什么是周期股?

05-06 16:23

投资一定要有敬畏心,自己还远远不够看,有时候懂一点比不懂还可怕,只有踏踏实实沉下去把一些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把自己能把握的把握更好一些,不要把命运交给一个印象和随机性。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