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悄悄反弹了30%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作者 | 刀锋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网页链接

2024年以来,A股价红利值板块迎来了超额回报。其中,银行板块整体大涨17.7%,排名31个申万行业第4名,仅次于石油石化、家用电器以及煤炭,远超沪深300指数同期7.2%的市场表现。

细分看,城商行领涨整个银行板块,涨幅达到27.4%。其次,农商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涨幅均在23%左右。

国有大行表现相对较弱,涨幅为14.7%。具体到个股来看,成都银行大涨42%,表现最为亮眼。

此外,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均大涨超30%。更令人意外的是,大块头招商银行也累计大涨了32.5%,是大行中表现最好的。

那么,银行板块接下来是否还有继续上涨的驱动力?表现最好的城商行是否还会有更靓丽表现呢?

01

银行业股价持续上涨,但基本面却是往下走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相佐情形。

2023年,42家上市银行营收整体下滑0.8%,系201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拨备前利润同比下滑2.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

可见,利润增长源于释放了一定的坏账拨备。今年一季度,营收更是下滑1.7%,拨备前利润下滑3%,归母净利润下滑0.6%。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有较好复苏的大背景下,银行板块的业绩依旧在下滑。

拆分看,银行净利息收入持续承压,2023年下滑2.8%,今年一季度下滑3%。

一方面,信贷规模增速放缓,但仍有双位数增长。另一方面,净息差下滑比较明显,成为拖累净利息收入的关键点。

2023年该值为1.69%,较2022大幅下滑26BP。主要系贷款端收益率下滑,而存款成本率反而上升(虽然存款利率也下调,但活期存款定期化)。

此外,银行非利息收入表现更为糟糕。2023年同比下滑8%,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10.3%。一方面,代销理财以及基金规模降低;另一方面,代销费用率更高的权益类基金发行、销售有所预冷,导致整体费用率下降。此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按照监管要求,银行下调了渠道代理费率。

对于银行而言,略有宽慰的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出现高增长——2023年同比大增29%,主要系债券市场出现单边大牛市。但债市今年继续大幅走牛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不能持续为银行贡献利润。

不良率方面,银行整体表现较好。2023年为1.26%,今年一季度为1.25%,均较上个季度下滑1BP。但拨贷率(拨备/总贷款)持续下降,到今年一季度仅为3.06%,已经处于低位水平。这说明处理不良资产消耗了一些资产拨备。另外,拨备亦是利润强于营收表现的重要支撑,未来贡献利润的力度或许将收窄。

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仍会有一些压力。对公业务方面,房地产风险正在持续暴露。比如,工农中建四大行2023年房地产不良率均超过5%,而整体对公贷款不良率均在1.9%以下。当前,虽然出台了大量救助政策,但地产销售端始终不温不火,这部分的风险出清仍在进行中。

零售端贷款,2023年不良率较2022年有所上升,主要系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信用卡业务上。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移,该零售领域的不良风险将有所波动。

综上来看,银行业基本面表现确实不佳。但为何股价持续上涨呢?

我认为,有两方面因素:

第一,市场风格偏高股息价值股。过去几年,高息板块获得了结构性牛市行情,尤其是煤炭、水电等。但现已经涨至多年新高水平,估值并不低廉。而银行同样是高息板块,但估值有明显低估优势,最终还是获得了资金青睐。

并且,银行板块的现金分红比例持续走高。2016年为26.9%,到2020年已经升高至30%,2023年继续走高至30.9%。其中,招商银行分红率提升至35%,位列所有银行第一,较2022年继续提升了2个百分点。平安银行更猛,2023年为32%,较2022年大幅提升19个百分点。

第二,此前银行估值被压得过低,有估值修复的驱动力当前,中证银行PB为0.58倍,仍然不高。且所有银行均处于破净状态,就连招商银行也仅0.95倍,还是42家银行中最高的。

02

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颇为疑虑的是,为何城商行股价表现优于国有行,优于整个银行板块呢?

我看来,主要逻辑系基本面表现是银行业中表现最好的。

今年一季度,城商行营收同比增长5.6%,边际改善明显,且远超国有行的-2.2%以及股份行的-3.2%。归母净利润同比7%,远超国有行的-2%以及股份行的0%。

净利息收入同样承压,同比下滑0.7%,但比大行、股份行以及农商行表现都要好(股份行大幅下滑6.6%)。其中,信贷规模出现高速扩张,保持较好景气度,而其他类型银行均边际下滑。最新净息差为1.74%,是四大类型银行中最低的,但相较于2022年降幅是最低的,不足20BP。

非利息收入方面,2024一季度同比下滑12%,较2023年已经大幅收窄。但表现要低于国有行的-8.2%,好于股份行的-16.4%。

当然,城商行分化也较为严重。一般是经济增长潜力较好地区的城商行表现更优,比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未来,这些城商行的成长性值得期待。

一方面,这些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后者增速优于全国大盘,其业绩增长潜力更大一些。而国有行和股份行已经实现了全国化布局,跟全国大盘经济关联度更高,但后者增速持续下移。因此,这些大行不可避免地出现增长放缓,乃至负增长的情况。

另一方面,城商行发展阶段慢于国有行、股份行。目前仍在依靠资产规模做大业务,后期还可以提升零售占比,往财富管理等方向去发展。比如,江苏银行零售占比仅37%,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其财富管理规模也处于城商行靠前水平。有潜力成为城商行中的招行

这些优秀城商行的成长潜力,还可以从不良贷款拨备率看出来。

比如,截止今年一季度,杭州银行为551%、常熟银行为539%,无锡银行为515%,成都银行为491%,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而这批银行同样是今年涨幅靠前的银行。

当然,城商行亦有表现糟糕的银行,郑州银行就是典型例子。

2022-2023年以及2024Q1,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双位数下滑。最新不良贷款率为1.87%,是42家银行中最高的,不良贷款拨备率仅193%,亦处于中下游水平。并且,郑州银行亦是42家银行中不分红的银行,且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了。

因此,在银行板块整体走高之际,郑州银行股价持续下跌。最新价已经较2018年高峰回撤超过65%了。从以上维度看,郑州银行在经营上遇到了不小困境。

03

曾经成长性最好的大行招行,如今已经进入发展瓶颈期。令人唏嘘。营收同比增速不仅首次跌破2016年低点,而且也是过去十年来首次出现全年营收负增长。这会是招行历史的发展拐点,意味着高歌猛进的黄金发展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今年招行虽然反弹了30%,但这种反弹更多是基于低估值带来的。一旦估值修复到合理水平,长期回报率也将陷入平庸。这是未来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没有良好业绩成长性,光靠提高分红,是不能带来超额回报的。

那么,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成长性更好的城商行中,在其中寻找下一个招行。当前,颇有潜力的城商行包括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或许更加值得挖掘与期待,有望持续领跑银行板块。

目前来看,银行板块上涨趋势不会轻易结束,但潜在拐点可能会是高股息市场风格切换带来,到那时需要警惕留意下

当然,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银行板块整体不会长时间持续上涨,因为行业基本面往下走,并不支持,但细分的优秀城商行还有较大机会。(全文完)

格隆汇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或商务合作:18126281778(微信同号)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