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50回复:402喜欢:184

心随境转,如果心随着外界股市涨跌变化而变化,遇到有益于自己的事就高兴,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就烦恼,随外缘而喜怒哀乐,心不能自主,自然是一般的人(凡夫),因为一般的人都是这样的。

境随心转,如果能提升修养,按照自身设定的资金管理模式运作,严守纪律,则股市涨跌尽在我的控制之中,不预测、只做好方案跟随、执行,自然有更多的控制感。此为境随心转。要做到这点,就是圣贤。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

心随境转,就是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你产生贪、嗔、痴、疑、慢、嫉妒等烦恼影响,这当然就不自在.

心能转境必须和“有容乃大”结合起来,心境宽广,严守纪律的冷酷,才能自由的心有内在的淡定,不会随着境况的转变而转变。比如孔老夫子夸赞颜渊,一壶水一単食都不改其乐,因为境况影响不了他的心境。自由的心不会有跨越不了的境界,应该是没有拘束的吧。 

一、平静若水。不为股市涨跌,短期的业绩排名所动。载嫌怨而依然平和若君子,无论投资如何艰辛或通达,更不管荣辱怎的灿烂或沉重,若能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奈我何?并且愈是容载愈多,越能显其高度与风度。由乌鸦喝水的故事可见一斑,包容了石子后水位升高了,但依然是那半瓶水。

二、灵动若水。自己的投资策略能容纳各种环境变化。水能“随物赋形”,也就是说水能适应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始终保持着一种本色――置我于圆我即圆之,放我于方我亦方之,变形不变质。

三、透明若水。自己的投资策略要明确,执行要坚决。透明即清,清即纯净无杂物,这也是水之所以作为水的最本质特色。如果透明的水中倍各种欲望的杂质影响,就达不到效果了。

精彩讨论

正奇2019-08-15 11:1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有一条高赞回答列举了6条:
对自己负责,不断给自己找动力。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允许自己荒唐度日,浑浑噩噩、自暴自弃的,懂得用暂时的约束换取未来更大的自由和希望,是一个理性人最应具备的美好品质。
面对苦难有勇气,面对矛盾有耐心。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大事面前永远会逼着自己拿出高人一筹的勇气,他们知道,最完美的人生不是抓到一手好牌,而是打好一手烂牌。
乐观而豁达,积极入世却永葆初心。
成熟的人,从不避讳这个社会的复杂与世事的艰难,他们永远会在适应规则的基础上,让自己看到美好的一面,并拒绝让心底的纯真受到外界的浸染。
懂得原谅,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里。
成熟的人懂得释怀、懂得原谅,知道成年的世界不易,面对“对不起”三个字时,可以坦然说出“我懂你”。
宠辱不惊,看淡名利。
真正成熟的人,看破纷纷扰扰,他们懂得陪伴自己走完漫漫长路的,只有自己。
博学而谦卑,常怀敬畏之心。
读一流的书,看经典的电影,与智者交谈,同好友谈心,最持久的成熟源自于不断的充实与丰富你自己。

正奇2019-10-04 17:03

碰到最神的问答:
问:“在美酒和美女之间,必须放弃一个的话,你怎么选?”
神回复:“主要看年份”!

正奇2020-03-02 12:57

你坚持什么个性,就要承担什么风险

最近与孙杨有关的一些事,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广泛热议。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体坛明星的孙杨自从被人们熟知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
从无证驾驶到与教练闹翻,再从与巴西女运动员当众起冲突到不按规定穿自己代言的运动服领奖,还有与药检人员起冲突并砸烂自己的血样等等,这些事件,都是孙杨曾经做过的饱受争议的事件 。


在最近的光州世锦赛游泳项目的比赛中,霍顿、斯科特等游泳选手,则拒绝与孙杨合影;而随后的巴西选手卢卡,则是在孙杨主动伸出手欲与其握手的情况下,直接转身离开,令人无奈又无语。

这些事,孰是孰非我就不评判了。相信明眼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今天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孙杨这位体坛天才,总是会惹来那么多争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针对孙杨?为什么总是孙杨?为什么...?

想要回答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要从孙杨的处世思维模式上找答案。
那么孙杨应对突发事件时,他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最近孙杨的两次对突发事件的回应中做分析。
就在孙杨被霍顿拒绝合影后,孙杨在公开场合回应了此事。孙杨的回应,是这样的: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


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孙杨的这个回应,基本相当于给霍顿“判了死刑”。因为此话一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被激怒了,中国人那么多,不出意外的话,霍顿肯定会被中国人的口水淹死。而从此霍顿肯定也会与孙杨成为死敌。
还有关于药检门事件,孙杨近日也给出了最新回应,回应是这样的:我在维护所有人权益,我不应被侮辱和诋毁。


这就是孙杨的处世思维模式。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模式呢?
事实上,孙杨的这种处世思维模式,是一种“捆绑型”的反击思维模式——“捆绑”中国人或“捆绑”运动员的权益——通过捆绑大众,从而达到压倒对手,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目的。
此时的孙杨,28岁。

其实姚明跟孙杨一样,也曾经受到过羞辱和委屈。那么姚明面对这种事时,他应对的思维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2002年,篮球运动员巴克利,曾在节目中放言:“姚明就是个菜鸟,只要他单场得到19分以上,我就当众亲驴屁股!”这种对姚明的不屑与侮辱的言论,通过电视扩散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姚明听到这种羞辱后他并没有愤怒,当记者问及此事时,姚明幽默地回应道:“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言外之意就是在为巴克利着想。此回应,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而事后,姚明努力训练,没过多久,就轻松拿下了20+。而此时的巴克利,不得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当众亲吻驴屁股!

此时的姚明,22岁。
而巴克利亲吻驴屁股后不久,姚明就再次被问及此事,此时姚明的回应是:“巴克利就是在开一个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欢巴克利的,他为了总冠军那时候去了休斯顿火箭队,只拿100万美金的薪水,当然100万也很多了,但相对于他的身价来说,他愿意牺牲,做出牺牲来换取他的目标,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我认为他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还有几次,姚明则面临着更严重的羞辱。刁难姚明的是记者,这位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问姚明:“为何中国十几亿人里,找不出5个能打好篮球的?”
面对这种恶意的挑衅式提问,姚明没有愤怒,他面带微笑的回道:“美国3亿人,怎么找不出一个打乒乓球好的运动员?”此时记者尴尬至极,而现场又是一片笑声。


还有一次,一位记者则直接对姚明发起挑衅:“在中国球服卖的最火的居然是麦迪,而不是你,你怎么看?”
面对这个极具挑衅意味的问题,姚明又打趣地回道:“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球迷早就都有了一件我的球衣了。”一个幽默机智的回应,又让气氛轻松活跃了起来。
看到这里,孙杨和姚明遇事时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相信你应该发现了。
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遇到一些冲突事件时,姚明用的是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模式——他不但不会用国家或集体捆绑自己压死对方,而且还会机智幽默地在语言上给对方台阶下。
关于国家这个问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姚明:你认可别人说你是中国的代表吗?
姚明回答: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代表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闪光点去完成中国这个词,而不仅靠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人个去说这就是中国,这太苍白了。

姚明从不用集体捆绑自己。这又是姚明与孙杨的一个不同的地方。
面对巴克利的羞辱,姚明如果回应“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球员!”如果姚明这么回答,大家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面对记者的挑衅,如果姚明回答“你这是在侮辱中国篮球!”此时你觉得情况又会变成怎么样?
大概率就会变成两国媒体的相互敌视,以及双方粉丝的大量口水混战。


在面对对手的敌视举动时,姚明的行动思维模式与孙杨的行动思维模式的确有着天壤之别。

例如在面对不与自己合影的对手时,孙杨则选择在台上向对手挥拳怒吼,且在台下向对手说:“You loser,i am win!”

但姚明面对这种问题时,都选择以幽默化解火药味。
2018年的亚运会上,韩国篮协主席方烈离场时对姚明说:“你们运气真好。” 这种话,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认可对方实力的不友好的话。
但面对这种话,姚明则是有礼貌地伸出了手对这位韩国人说:“谢谢方教授,运气一般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这就是姚明思维模式与孙杨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
姚明的思维模式,是在行动上证明自己,同时在语言上充分给予对方台阶下,最后把对手变成朋友;而孙杨则是不仅要在行动上证明自己,也要在语言上压死对方,最后把对手变成死敌。
姚明的思维模式,是用自己的冷静把对方的“火”扑灭;而孙杨的思维模式,则是用更大的“火”去冲击对方的“火”,至于这把“火”会波及到谁,孙杨可能并没想过。
这可能就是孙杨最大的问题。

姚明和孙杨,都是国家的优秀运动员,他们俩其实就像是一个班级里的两个学霸。
而这两个学霸中,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班级争荣誉;而一个虽然有能力,但个性十足,时不时会给班主任惹事。
一般的班主任,肯定都会更喜欢像前者这样的学霸。因为这种人踏实肯干,不仅不惹事,而且还能帮班主任解决问题,这种人即便毕业了,大概率也会被学校留下来在学校工作。
而像后者这样的学霸,班主任大概率只有一个愿望——好好学习,好好考试,顺利毕业就好,别再给我惹事了。
这就是姚明为什么能一直从运动员,到进入NBA名人堂,再到担任CBA公司副董事长,再到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再到现任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路越走越宽,而孙杨的路却越走越出现争议的根本原因。
如果当初不与药检人员发生冲突,理性表达诉求,会有后面这么多事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孙杨就是孙杨,孙杨有孙杨的好,为什么非要孙杨成为姚明呢?
的确如此。孙杨就是孙杨,孙杨有自己的个性,他的确没有必要一定要像姚明一样思考问题。
但是要知道的是,如果孙杨一定要坚持按自己喜欢的那种方式处世,那他就一定会承担被受争议的结局。
个性是能给一个人带来好处,但也会给一个人带来风险。你坚持什么个性,就要承担什么风险,你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你的粉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你有什么样的个性,你就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话题。这就是事实。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姚明与孙杨,但其实也是在提醒读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如果你想活成孙杨,有能力,有个性,也愿意承担个性带来的风险的话,那你就按孙杨的方式活;如果你想活成姚明那样,处处得到对手尊敬,而且事业道路还能越走越宽的话,那姚明的处世方式,会是你一个不错的借鉴方式。

正奇2020-04-26 15:49

龙场悟道,36岁的王阳明坚持这3件事,从人生低谷走向万丈光芒04-17 17:39心理达人

愈是艰难处,愈是修心时。
龙场对于王阳明来说,人生已经到了谷底,但这也是王阳明的人生转折点。
龙场这个蛮荒之地,瘴疠遍生,外地来的人九死一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王阳明不仅没有倒下,而且还脱胎换骨,身心涣然一新,完成了生命的觉悟。
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他在《瘗旅文》中,一语道破天机: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如果一个人陷于困境,从早到晚自怨自艾,内心充满恐惧与忧伤,身心正气不足,便容易被寒邪之气趁虚而入。
反之一个人无论面对何种境地,能始终保持积极快乐的正向意念,内心强大,便一定会穿越人生的迷雾,进入光明之境。
人这一生,关键时刻,靠的往往是一身的正气与强大的意念力。
人生遇到困境与低谷时该怎样渡过?
在龙场,36岁的王阳明坚持这3件事,强大自己的气场,从人生低谷走向万丈光芒:
01
当下正念
你所关注的,就是你的命运。
在龙场,王阳明亲眼目睹一位同样被贬的不知名的吏员,和他的儿子、仆人,全部死在了龙场的荒郊野岭。
王阳明心里清楚,可能这也是的结局。但此刻的他,反而更加坦然了。冒着被感染的可能,他和仆人一起埋葬了三个死者。
王阳明告诫自己心不能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告诉自己保持淡定,学会控制自己的心,不慌不乱,不动心才能想出最好的方法应对。
道是平常心,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关注当下,关注生机,把意念放逐于山海之间,才是最好的修行。
在灰暗的龙场,王阳明不仅自己没倒下,还在仆人病倒时反过来照顾他们。王阳明给他们做饭,逗他们开心,给他们唱小曲,让这一行人内心开始快乐起来。
越是艰难,这时候正是收摄心思、修行炼心的最好时机。
02
事上正气
真正强大的气场,都是在生活中炼成!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初入龙场,被当地人恶意攻击,王阳明非但不恼怒,还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教他们耕种、建房。
王阳明还主动办起了学,因为讲课生动、语言幽默,附近的人们纷纷来听王阳明的课,甚至有人从湖南赶到贵州来求学。融洽了关系的同时,王阳明的心学也得以进一步发挥。
通过在龙场一系列事上的磨炼,王阳明掌握了主动,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并逐渐接近他心目中的“静亦定,动亦定”的圣人境地。
03
觉中正道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繁杂的事务与各种挑战,这常常会遮蔽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但人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生命的觉悟。
尽管面临生死考验,王阳明仍然不忘向内觉悟自己。他反复提醒自己:如果古代圣人处于我这样的境遇中,将会如何应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开始每晚在山洞之中静坐修道,以期求得人生之正道。
为了体验生死的感觉,王阳明甚至亲自打造了一具石棺,空闲时便躺在里面,苦苦思索。
一天夜里,恍惚之中,静坐中的王阳明突然感觉到一束光照进自己的身体,身心通明透亮,一时间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立于地上,惊喜大喊: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从此阳明心学开始大放光芒。
晚年,王阳明自感不久于人世时,平静地对弟子说:我走了,并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留下了8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用尽一生,修得一颗光明磊落强大的心,人生方可无怨无悔。
心光明,则一切光明。

正奇2020-02-19 18:51

交易的味道是苦的,苦在所有有道理的规则一定是反人性的,当人都习惯固守在自己心理舒适区的时候,就看谁能甘愿顶风冒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谁走出来了,谁就有资格去竞逐名额不多的交易盈利者,自然也会获得市场的奖赏,变成位数不多的强者。
既然人性是与生俱来的,那么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投机交易盈利的逻辑,一定是假设绝大多数的交易者一定会犯跟以前一样的错误,这样自己才有可能赚取这大部分交易者的钱,才有可能获得几倍于本金的投资收益,这里需要找明白的一个前提就是,哪些错误是绝大多数的交易者一定会犯的?
真要列举的话,我们可以轻松的列举出很多,但是,实际上任何交易过程基本上都是仰仗交易者自己主观上的判断,作为一个普通人,实际上我们的想法基本是往往代表了市场 大部分人的想法,即我们其实就在绝大多数交易者这个群体里面,只要我们有想法,这个想法基本上就是绝大数交易者的想法,同时这个想法基本上也是错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跳出绝大部分交易者这个群体? 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不要有什么想法,即无我。
想的越多,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哪个交易者仅仅是因为做的足够多,在股市里面是靠自己的勤劳致富的。
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不要有什么想法,即无我。
在投机市场,你也许不会因为自谦而赚钱,但是一定会因为自大而亏钱,之所以股市是很多社会精英的坟墓,原因就在这里,自大的人,一定有自大的心态,也许在美术领域,你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但是在投机领域你还是得从小韭菜开始做起,你还是得站在绝大多数的交易者群体里面。
谁都想做趋势,但是市场几乎杀死了所有的趋势交易者,所有爆仓的悲剧都发生在了把顺势做成了逆势?
原因在哪?大概原因还是不了解什么是趋势吧,即使了解了什么是趋势,死在执行上的交易者就更加惨烈。
关于什么是趋势,道氏理论已经说得足够经典,足够清晰了,画两条直线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方向,这难不住人,难得是趋势在上和下之间还有个震荡,震荡区间往往也是趋势交易者亏钱最密集的地方。
或者是方向,或者是震荡,都有其形成的必然原因,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当绝大多数的交易者都想到一块去的时候,哪里再去找抬轿子的人?
既然当我们主动去寻找市场方向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错的,那 么索性不如等待忍不住寂寞的绝大多数交易者做出交易选择,等待市场自己给出方向之后,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跟随者。
从这来说,弱者,往往都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强大的内心,而强者的内心,往往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还是一对很有意思的矛盾结合体。
善战者,必善等待,反映在交易上来说,无我和忍耐才是交易者最高的能力,而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主观层面的问题。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所谓正确的交易,不是指赚钱的交易,而是指交易策略正确,整个交易过程处置得当,进场和出场时机把握准确的交易。所以赚钱的交易不一定是正确的交易,亏钱的交易也未必就是不正确的交易。
投机者要想在市场交易中取得赢利的最终结果,就一定要不断积累正确的有效的交易,尽可能消除无效的不正确的交易。只有不断重复正确的交易行为,才能累计赢利的概率,最终获得赢利的成果。而无效的交易,即使侥幸赢利,最终也一定会输回去。
如果我们要获得整体上的赢利的话,那么我们的目标一定不是在追求每一单的赚钱上面,而是追求对每一单交易处理的准确性上面。要做有效交易,不要做无效交易。
交易市场有一句格言“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计划是在交易之前就制定的,一旦你进场了,你就得按计划交易,其它任何因素都不能影响你,如果说你突然发现了一个你以前没考虑到的因素,那就说明你的计划不周到,下一次你要考虑进去,这一次如果你当时能够立刻想明白的,那也行,对你是一个参考,如果想不明白的,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你就赶快平仓出来,等想明白了再进去。没关系,无非就是损失一点点差。要避免没有任何意义的交易行为,不要做着做着脾气上来了,说不行我要跟你赌一把,或者说我要试一下。其实很多的亏损和交易失控都是在这个上面,交易者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和原则。
投机者不仅要把赚钱的交易做的精准到位,也要把亏损的交易处理的非常正确,你两者都要做到,把该赚的钱赚到手,不该亏得钱尽量不亏,总体上就有很大的可能是赚钱了。我们讲这个有效性原则当中,你交易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保证你赚钱的前提!
有效性当中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控制风险。这个风险一定是你设计交易的时候把风险设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在任何时候你都要确保你控制风险的手段,它是简单、快速、有效。要保护盈利,你的一个很重要的交易策略,就是赚到的钱你不要让它跑掉。也就是回到第一条,我们是做投机交易,投机得手以后就必须及时全身而退,保证本金跟利润的安全。
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怎么赚钱的。从表面上看我们赚钱是跟盈利的单子有关,但从本质上讲,它实际上是跟交易的整体性有关,就是跟交易的思维和交易的方法有关。如果是无效的错误的交易,从整体上来说它肯定是要亏损的。
所以一些投机大师总在讲:“交易是门艺术,它不是一门科学。”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肯定是精益求精的,因为艺术品都是唯一的,他一定要把这件作品做的完美无缺。这种精神在我们做投机交易当中也要有,只有这样,你总体上累计下来以后,留下的都是精品,总体上就会赚钱
交易注定是孤独的,最好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场大多数交易者都不看好的时候,反之,当人人都看好的时候就是该出场的时候。
交易者往往会高估自己坚持原则的能力。
自己的意见在市场面前,往往一文不值。
策略,心态,执行,资金管理构成了交易最核心的内容。
与坚决止损相比,顺势加仓往往更难做到。
交易成功的秘诀不是复杂的你认识不清,而是因为太简单,以至于你往往视而不见。
交易是做减法,不是加法,最终的盈利不是你赚了多少,而是应该在盈利减去亏损之后你还剩下多少。
什么行情都想抓,往往意味着什么行情都抓不住。
如果想要以专业交易为生,就不要从兴趣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运气可以护你一时,但不会佑你一世,不要把运气错当成你交易的能力。
交易即生活,不但要看重结果,更要享受过程。
交易不是谈情说爱,持仓不应该有感情色彩,对了就留,错了就放,没有人要求你负责到底。
交易并不苦,苦的是你对能力之外盈利的执着。
在场外看清趋势不难,难得是在进场之后还能够平静的坚持。
如果进场之前不能确定能冒多大的风险,那最好不要开仓。
善猎者必善等待,机会经常有,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总是有耐心等到机会出现的时候再行动。
保持信心,才能保持对交易系统的专注。
恐惧和贪婪,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哪个地方坑你一把。
市场的强大和非理性往往超过你的认知范围,对人性的思考应该更重于对技术理论的钻研。
最低点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可以供你进场的次低点却有很多,反之亦然。
交易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做到极致
作者:财经大护法许老师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讨论

2019-08-15 11:1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有一条高赞回答列举了6条:
对自己负责,不断给自己找动力。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允许自己荒唐度日,浑浑噩噩、自暴自弃的,懂得用暂时的约束换取未来更大的自由和希望,是一个理性人最应具备的美好品质。
面对苦难有勇气,面对矛盾有耐心。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大事面前永远会逼着自己拿出高人一筹的勇气,他们知道,最完美的人生不是抓到一手好牌,而是打好一手烂牌。
乐观而豁达,积极入世却永葆初心。
成熟的人,从不避讳这个社会的复杂与世事的艰难,他们永远会在适应规则的基础上,让自己看到美好的一面,并拒绝让心底的纯真受到外界的浸染。
懂得原谅,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里。
成熟的人懂得释怀、懂得原谅,知道成年的世界不易,面对“对不起”三个字时,可以坦然说出“我懂你”。
宠辱不惊,看淡名利。
真正成熟的人,看破纷纷扰扰,他们懂得陪伴自己走完漫漫长路的,只有自己。
博学而谦卑,常怀敬畏之心。
读一流的书,看经典的电影,与智者交谈,同好友谈心,最持久的成熟源自于不断的充实与丰富你自己。

2019-10-04 17:03

碰到最神的问答:
问:“在美酒和美女之间,必须放弃一个的话,你怎么选?”
神回复:“主要看年份”!

2020-03-02 12:57

你坚持什么个性,就要承担什么风险

最近与孙杨有关的一些事,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广泛热议。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体坛明星的孙杨自从被人们熟知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
从无证驾驶到与教练闹翻,再从与巴西女运动员当众起冲突到不按规定穿自己代言的运动服领奖,还有与药检人员起冲突并砸烂自己的血样等等,这些事件,都是孙杨曾经做过的饱受争议的事件 。


在最近的光州世锦赛游泳项目的比赛中,霍顿、斯科特等游泳选手,则拒绝与孙杨合影;而随后的巴西选手卢卡,则是在孙杨主动伸出手欲与其握手的情况下,直接转身离开,令人无奈又无语。

这些事,孰是孰非我就不评判了。相信明眼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今天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孙杨这位体坛天才,总是会惹来那么多争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针对孙杨?为什么总是孙杨?为什么...?

想要回答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要从孙杨的处世思维模式上找答案。
那么孙杨应对突发事件时,他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最近孙杨的两次对突发事件的回应中做分析。
就在孙杨被霍顿拒绝合影后,孙杨在公开场合回应了此事。孙杨的回应,是这样的: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


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孙杨的这个回应,基本相当于给霍顿“判了死刑”。因为此话一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被激怒了,中国人那么多,不出意外的话,霍顿肯定会被中国人的口水淹死。而从此霍顿肯定也会与孙杨成为死敌。
还有关于药检门事件,孙杨近日也给出了最新回应,回应是这样的:我在维护所有人权益,我不应被侮辱和诋毁。


这就是孙杨的处世思维模式。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模式呢?
事实上,孙杨的这种处世思维模式,是一种“捆绑型”的反击思维模式——“捆绑”中国人或“捆绑”运动员的权益——通过捆绑大众,从而达到压倒对手,实现自己利益诉求的目的。
此时的孙杨,28岁。

其实姚明跟孙杨一样,也曾经受到过羞辱和委屈。那么姚明面对这种事时,他应对的思维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2002年,篮球运动员巴克利,曾在节目中放言:“姚明就是个菜鸟,只要他单场得到19分以上,我就当众亲驴屁股!”这种对姚明的不屑与侮辱的言论,通过电视扩散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姚明听到这种羞辱后他并没有愤怒,当记者问及此事时,姚明幽默地回应道:“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言外之意就是在为巴克利着想。此回应,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而事后,姚明努力训练,没过多久,就轻松拿下了20+。而此时的巴克利,不得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当众亲吻驴屁股!

此时的姚明,22岁。
而巴克利亲吻驴屁股后不久,姚明就再次被问及此事,此时姚明的回应是:“巴克利就是在开一个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欢巴克利的,他为了总冠军那时候去了休斯顿火箭队,只拿100万美金的薪水,当然100万也很多了,但相对于他的身价来说,他愿意牺牲,做出牺牲来换取他的目标,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我认为他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还有几次,姚明则面临着更严重的羞辱。刁难姚明的是记者,这位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问姚明:“为何中国十几亿人里,找不出5个能打好篮球的?”
面对这种恶意的挑衅式提问,姚明没有愤怒,他面带微笑的回道:“美国3亿人,怎么找不出一个打乒乓球好的运动员?”此时记者尴尬至极,而现场又是一片笑声。


还有一次,一位记者则直接对姚明发起挑衅:“在中国球服卖的最火的居然是麦迪,而不是你,你怎么看?”
面对这个极具挑衅意味的问题,姚明又打趣地回道:“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球迷早就都有了一件我的球衣了。”一个幽默机智的回应,又让气氛轻松活跃了起来。
看到这里,孙杨和姚明遇事时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相信你应该发现了。
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遇到一些冲突事件时,姚明用的是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模式——他不但不会用国家或集体捆绑自己压死对方,而且还会机智幽默地在语言上给对方台阶下。
关于国家这个问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姚明:你认可别人说你是中国的代表吗?
姚明回答: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代表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闪光点去完成中国这个词,而不仅靠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人个去说这就是中国,这太苍白了。

姚明从不用集体捆绑自己。这又是姚明与孙杨的一个不同的地方。
面对巴克利的羞辱,姚明如果回应“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球员!”如果姚明这么回答,大家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面对记者的挑衅,如果姚明回答“你这是在侮辱中国篮球!”此时你觉得情况又会变成怎么样?
大概率就会变成两国媒体的相互敌视,以及双方粉丝的大量口水混战。


在面对对手的敌视举动时,姚明的行动思维模式与孙杨的行动思维模式的确有着天壤之别。

例如在面对不与自己合影的对手时,孙杨则选择在台上向对手挥拳怒吼,且在台下向对手说:“You loser,i am win!”

但姚明面对这种问题时,都选择以幽默化解火药味。
2018年的亚运会上,韩国篮协主席方烈离场时对姚明说:“你们运气真好。” 这种话,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认可对方实力的不友好的话。
但面对这种话,姚明则是有礼貌地伸出了手对这位韩国人说:“谢谢方教授,运气一般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这就是姚明思维模式与孙杨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
姚明的思维模式,是在行动上证明自己,同时在语言上充分给予对方台阶下,最后把对手变成朋友;而孙杨则是不仅要在行动上证明自己,也要在语言上压死对方,最后把对手变成死敌。
姚明的思维模式,是用自己的冷静把对方的“火”扑灭;而孙杨的思维模式,则是用更大的“火”去冲击对方的“火”,至于这把“火”会波及到谁,孙杨可能并没想过。
这可能就是孙杨最大的问题。

姚明和孙杨,都是国家的优秀运动员,他们俩其实就像是一个班级里的两个学霸。
而这两个学霸中,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班级争荣誉;而一个虽然有能力,但个性十足,时不时会给班主任惹事。
一般的班主任,肯定都会更喜欢像前者这样的学霸。因为这种人踏实肯干,不仅不惹事,而且还能帮班主任解决问题,这种人即便毕业了,大概率也会被学校留下来在学校工作。
而像后者这样的学霸,班主任大概率只有一个愿望——好好学习,好好考试,顺利毕业就好,别再给我惹事了。
这就是姚明为什么能一直从运动员,到进入NBA名人堂,再到担任CBA公司副董事长,再到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再到现任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路越走越宽,而孙杨的路却越走越出现争议的根本原因。
如果当初不与药检人员发生冲突,理性表达诉求,会有后面这么多事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孙杨就是孙杨,孙杨有孙杨的好,为什么非要孙杨成为姚明呢?
的确如此。孙杨就是孙杨,孙杨有自己的个性,他的确没有必要一定要像姚明一样思考问题。
但是要知道的是,如果孙杨一定要坚持按自己喜欢的那种方式处世,那他就一定会承担被受争议的结局。
个性是能给一个人带来好处,但也会给一个人带来风险。你坚持什么个性,就要承担什么风险,你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你的粉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你有什么样的个性,你就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话题。这就是事实。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姚明与孙杨,但其实也是在提醒读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如果你想活成孙杨,有能力,有个性,也愿意承担个性带来的风险的话,那你就按孙杨的方式活;如果你想活成姚明那样,处处得到对手尊敬,而且事业道路还能越走越宽的话,那姚明的处世方式,会是你一个不错的借鉴方式。

2020-04-26 15:49

龙场悟道,36岁的王阳明坚持这3件事,从人生低谷走向万丈光芒04-17 17:39心理达人

愈是艰难处,愈是修心时。
龙场对于王阳明来说,人生已经到了谷底,但这也是王阳明的人生转折点。
龙场这个蛮荒之地,瘴疠遍生,外地来的人九死一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王阳明不仅没有倒下,而且还脱胎换骨,身心涣然一新,完成了生命的觉悟。
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他在《瘗旅文》中,一语道破天机: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如果一个人陷于困境,从早到晚自怨自艾,内心充满恐惧与忧伤,身心正气不足,便容易被寒邪之气趁虚而入。
反之一个人无论面对何种境地,能始终保持积极快乐的正向意念,内心强大,便一定会穿越人生的迷雾,进入光明之境。
人这一生,关键时刻,靠的往往是一身的正气与强大的意念力。
人生遇到困境与低谷时该怎样渡过?
在龙场,36岁的王阳明坚持这3件事,强大自己的气场,从人生低谷走向万丈光芒:
01
当下正念
你所关注的,就是你的命运。
在龙场,王阳明亲眼目睹一位同样被贬的不知名的吏员,和他的儿子、仆人,全部死在了龙场的荒郊野岭。
王阳明心里清楚,可能这也是的结局。但此刻的他,反而更加坦然了。冒着被感染的可能,他和仆人一起埋葬了三个死者。
王阳明告诫自己心不能乱,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告诉自己保持淡定,学会控制自己的心,不慌不乱,不动心才能想出最好的方法应对。
道是平常心,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关注当下,关注生机,把意念放逐于山海之间,才是最好的修行。
在灰暗的龙场,王阳明不仅自己没倒下,还在仆人病倒时反过来照顾他们。王阳明给他们做饭,逗他们开心,给他们唱小曲,让这一行人内心开始快乐起来。
越是艰难,这时候正是收摄心思、修行炼心的最好时机。
02
事上正气
真正强大的气场,都是在生活中炼成!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初入龙场,被当地人恶意攻击,王阳明非但不恼怒,还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教他们耕种、建房。
王阳明还主动办起了学,因为讲课生动、语言幽默,附近的人们纷纷来听王阳明的课,甚至有人从湖南赶到贵州来求学。融洽了关系的同时,王阳明的心学也得以进一步发挥。
通过在龙场一系列事上的磨炼,王阳明掌握了主动,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并逐渐接近他心目中的“静亦定,动亦定”的圣人境地。
03
觉中正道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繁杂的事务与各种挑战,这常常会遮蔽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但人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生命的觉悟。
尽管面临生死考验,王阳明仍然不忘向内觉悟自己。他反复提醒自己:如果古代圣人处于我这样的境遇中,将会如何应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开始每晚在山洞之中静坐修道,以期求得人生之正道。
为了体验生死的感觉,王阳明甚至亲自打造了一具石棺,空闲时便躺在里面,苦苦思索。
一天夜里,恍惚之中,静坐中的王阳明突然感觉到一束光照进自己的身体,身心通明透亮,一时间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立于地上,惊喜大喊: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从此阳明心学开始大放光芒。
晚年,王阳明自感不久于人世时,平静地对弟子说:我走了,并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留下了8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用尽一生,修得一颗光明磊落强大的心,人生方可无怨无悔。
心光明,则一切光明。

2020-02-19 18:51

交易的味道是苦的,苦在所有有道理的规则一定是反人性的,当人都习惯固守在自己心理舒适区的时候,就看谁能甘愿顶风冒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谁走出来了,谁就有资格去竞逐名额不多的交易盈利者,自然也会获得市场的奖赏,变成位数不多的强者。
既然人性是与生俱来的,那么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投机交易盈利的逻辑,一定是假设绝大多数的交易者一定会犯跟以前一样的错误,这样自己才有可能赚取这大部分交易者的钱,才有可能获得几倍于本金的投资收益,这里需要找明白的一个前提就是,哪些错误是绝大多数的交易者一定会犯的?
真要列举的话,我们可以轻松的列举出很多,但是,实际上任何交易过程基本上都是仰仗交易者自己主观上的判断,作为一个普通人,实际上我们的想法基本是往往代表了市场 大部分人的想法,即我们其实就在绝大多数交易者这个群体里面,只要我们有想法,这个想法基本上就是绝大数交易者的想法,同时这个想法基本上也是错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跳出绝大部分交易者这个群体? 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不要有什么想法,即无我。
想的越多,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哪个交易者仅仅是因为做的足够多,在股市里面是靠自己的勤劳致富的。
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不要有什么想法,即无我。
在投机市场,你也许不会因为自谦而赚钱,但是一定会因为自大而亏钱,之所以股市是很多社会精英的坟墓,原因就在这里,自大的人,一定有自大的心态,也许在美术领域,你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但是在投机领域你还是得从小韭菜开始做起,你还是得站在绝大多数的交易者群体里面。
谁都想做趋势,但是市场几乎杀死了所有的趋势交易者,所有爆仓的悲剧都发生在了把顺势做成了逆势?
原因在哪?大概原因还是不了解什么是趋势吧,即使了解了什么是趋势,死在执行上的交易者就更加惨烈。
关于什么是趋势,道氏理论已经说得足够经典,足够清晰了,画两条直线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方向,这难不住人,难得是趋势在上和下之间还有个震荡,震荡区间往往也是趋势交易者亏钱最密集的地方。
或者是方向,或者是震荡,都有其形成的必然原因,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当绝大多数的交易者都想到一块去的时候,哪里再去找抬轿子的人?
既然当我们主动去寻找市场方向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错的,那 么索性不如等待忍不住寂寞的绝大多数交易者做出交易选择,等待市场自己给出方向之后,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跟随者。
从这来说,弱者,往往都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强大的内心,而强者的内心,往往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还是一对很有意思的矛盾结合体。
善战者,必善等待,反映在交易上来说,无我和忍耐才是交易者最高的能力,而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主观层面的问题。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所谓正确的交易,不是指赚钱的交易,而是指交易策略正确,整个交易过程处置得当,进场和出场时机把握准确的交易。所以赚钱的交易不一定是正确的交易,亏钱的交易也未必就是不正确的交易。
投机者要想在市场交易中取得赢利的最终结果,就一定要不断积累正确的有效的交易,尽可能消除无效的不正确的交易。只有不断重复正确的交易行为,才能累计赢利的概率,最终获得赢利的成果。而无效的交易,即使侥幸赢利,最终也一定会输回去。
如果我们要获得整体上的赢利的话,那么我们的目标一定不是在追求每一单的赚钱上面,而是追求对每一单交易处理的准确性上面。要做有效交易,不要做无效交易。
交易市场有一句格言“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计划是在交易之前就制定的,一旦你进场了,你就得按计划交易,其它任何因素都不能影响你,如果说你突然发现了一个你以前没考虑到的因素,那就说明你的计划不周到,下一次你要考虑进去,这一次如果你当时能够立刻想明白的,那也行,对你是一个参考,如果想不明白的,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你就赶快平仓出来,等想明白了再进去。没关系,无非就是损失一点点差。要避免没有任何意义的交易行为,不要做着做着脾气上来了,说不行我要跟你赌一把,或者说我要试一下。其实很多的亏损和交易失控都是在这个上面,交易者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和原则。
投机者不仅要把赚钱的交易做的精准到位,也要把亏损的交易处理的非常正确,你两者都要做到,把该赚的钱赚到手,不该亏得钱尽量不亏,总体上就有很大的可能是赚钱了。我们讲这个有效性原则当中,你交易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保证你赚钱的前提!
有效性当中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控制风险。这个风险一定是你设计交易的时候把风险设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在任何时候你都要确保你控制风险的手段,它是简单、快速、有效。要保护盈利,你的一个很重要的交易策略,就是赚到的钱你不要让它跑掉。也就是回到第一条,我们是做投机交易,投机得手以后就必须及时全身而退,保证本金跟利润的安全。
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怎么赚钱的。从表面上看我们赚钱是跟盈利的单子有关,但从本质上讲,它实际上是跟交易的整体性有关,就是跟交易的思维和交易的方法有关。如果是无效的错误的交易,从整体上来说它肯定是要亏损的。
所以一些投机大师总在讲:“交易是门艺术,它不是一门科学。”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肯定是精益求精的,因为艺术品都是唯一的,他一定要把这件作品做的完美无缺。这种精神在我们做投机交易当中也要有,只有这样,你总体上累计下来以后,留下的都是精品,总体上就会赚钱
交易注定是孤独的,最好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场大多数交易者都不看好的时候,反之,当人人都看好的时候就是该出场的时候。
交易者往往会高估自己坚持原则的能力。
自己的意见在市场面前,往往一文不值。
策略,心态,执行,资金管理构成了交易最核心的内容。
与坚决止损相比,顺势加仓往往更难做到。
交易成功的秘诀不是复杂的你认识不清,而是因为太简单,以至于你往往视而不见。
交易是做减法,不是加法,最终的盈利不是你赚了多少,而是应该在盈利减去亏损之后你还剩下多少。
什么行情都想抓,往往意味着什么行情都抓不住。
如果想要以专业交易为生,就不要从兴趣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运气可以护你一时,但不会佑你一世,不要把运气错当成你交易的能力。
交易即生活,不但要看重结果,更要享受过程。
交易不是谈情说爱,持仓不应该有感情色彩,对了就留,错了就放,没有人要求你负责到底。
交易并不苦,苦的是你对能力之外盈利的执着。
在场外看清趋势不难,难得是在进场之后还能够平静的坚持。
如果进场之前不能确定能冒多大的风险,那最好不要开仓。
善猎者必善等待,机会经常有,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总是有耐心等到机会出现的时候再行动。
保持信心,才能保持对交易系统的专注。
恐惧和贪婪,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哪个地方坑你一把。
市场的强大和非理性往往超过你的认知范围,对人性的思考应该更重于对技术理论的钻研。
最低点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可以供你进场的次低点却有很多,反之亦然。
交易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做到极致
作者:财经大护法许老师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9-05 14:37

股民变成失控赌徒的充分条件有几个?活着很难的作者: 无心自闲99
检验股民变成失控赌徒的充分条件有几个?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是失控赌徒。
1、天天看盘,包括收盘后看盘。不是失控赌徒的常常是一个月不看盘,不看盘成为自然和习惯,看盘消耗的体力、精力相当巨大不值得、太浪费、太奢侈,斗不过庄家、免不了被洗脑、控制不了人性不如远离股市、隔离股市。
2、借钱买股票。不是失控赌徒的从来不借钱炒股,认为股市作为赌场挣钱很难、危险很大,投入股市的钱不超过家庭流动资金的50%。2007-2008年花旗银行从60元跌至1元,价值投资者纷纷惨死??!
3、时时想赚钱。不是失控赌徒的输赢随意,认为浮亏很容易很正常,赢了认为是运气好,只注重按股市规律大盘运行到了什么位置;股市赚来的钱有毒有害,是纯赌博,毫无意义,因为个股始终价值为零。
4、赢大钱时不肯走。不是失控赌徒的见好就收,认为好运短暂,少赚早走是理性是成熟,阴阳相生,祸福相依,形势反转太快太急,多想想熊底时生不如死的煎熬。
5、没有或失去牛熊大周期常识。不是失控赌徒的坚持的是长期不动,十年一个周期,视金钱如粪土,以毒攻毒,以死攻毒,投入的钱就算不要了。
6、生活需要用钱时不肯卖股票。不是失控赌徒的生活需要用钱时主动卖股筹钱、不问赢亏,生活优先,赚钱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
股市是赌场,股民们都是赌徒,股市具有强烈的刺激,一不小心就会沦落为失控的赌徒,被股市控制,被庄家控制,被赌性控制,失去人性,成为魔鬼,非常可怕,股市生存很困难,生存是唯一,只求生存;视金钱如粪土,活着就是胜利,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牛三大赚。
赌徒不是现在被杀,就是养肥了再杀,一不小心就会被杀,命运早已注定,股民只有5%的存活率,你凭什么比95%的人厉害,灭亡才是正常。唯一带来利润的有形资产投资,就是都市圈房地产(超发货币之锚)。每天必须反思、反省、消毒,对付各种诱惑、各种陷阱、各种洗脑,保持理性。(牛熊大周期不会变,对手太强大且算计太深不会变,手中的股票才是最好的不会变)

2019-09-05 14:31

这5种人可交往一辈子:
1.吵架后先道歉的。不是因为错,而是懂得珍惜;
2.合作时愿意让利的。不是因为笨,而是知道分享;
3.工作时愿意主动多干的。不是因为傻,而是懂得责任;
4.喜欢主动买单的。不是因为钱太多,而是把你看的比金钱重要;
5.愿意帮你的。不是欠你什么,而是把你当真朋友
作者:飞翔的小乌龟

2023-08-24 09:00

2019-09-05 14:37

许多股民过度关注股市,一天能看盘八百回,即使收盘了也要在股吧里泡到半夜。其实过度关注危害极大。公司价值不会因为你的情绪有任何变化。
如果你希望某人挂的快一点可以带他频繁去体检,最好一周一次,各大医院轮换着查,不出三年这个人绝对挂。
刚才几个亲戚问我股市怎么了?
我说没问题啊,今天的下跌不影响地球自转啊,明天会太阳还会照样升起,少看就可以了。

2019-05-20 16:09

金庸《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今天看来,这哪是武学秘诀呀,分明就是指人性的修为啊!这是真的很有禅理的一句话.我就经常拿这句话劝慰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夫人.他们在细心体悟这句话一段时间之后,都感觉太有意思了.
这种心境实在是妙不可言,原以为很无聊的话,其实是一种无上心法.让你从纷繁杂芜的世事和波澜起伏的心态中,体悟到生活的真谛.
  正如禅意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忧虑、不安、懦弱和无知等.
下面是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商人的心态历程.我辈也经常被这类事困扰吧?
  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时便拥有了许多的资产,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去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准备经商.突然,外面传来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脱手处理掉.这时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烦躁之际,以低价买进他的产品.此时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产品.于是他那颗原本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满了欲望.他认为价格一定还会有很大的上浮空间.赚大钱的想法使他迟迟不愿将货物卖出.最后,行情暴跌,他损失惨重.
  我们能够看出,其成败完全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真正的敌人不是他的砍价或抬价的同行,而是其内心的不安和对赚钱的执着.
  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在商业竞争中,管理者要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忘记在此过程中的利益得失,用一平常心去对待.管理者只有自己处变不惊才能稳定并鼓舞团队士气.
  因为,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达到静观其变,看清事物的过程本质,才有助于下一步的决策.
或许,这种事情,说好说,做起来可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