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3月10日第1期

上证综指收于3046.02点

深成指收于9369.05点

沪深300收于3544.91点

恒生指数收于16085.11点

持股公司公告

一则洋河关于第一期核心骨干持股计划公告。

本计划:

2021年9月10日实施。当时股价171.06元。

2023年9月10日届满。(即持有股份全部解锁)当日股价136.71元。

2024年9月10日到期。

2024年3月8日收盘价98.98元。

从这一公告的内容来看,当初骨干持股计划专户共有9,118,384股,现在仍有9,118,384股。从届满到现在无一股卖出。可知无论管理层,还是员工到目前为止,均处于亏损状态。

本周我的自选股列表里的几家公司分别于3月6日和3月7日晚集中发布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我查了一下,很多公司都发布了相同的公告,其中我关注的公司海康威视在2024年2月8日发表的这一公告的。其中分众传媒将在2024年---2026年间,公司每年度按照不低于当年扣非净利润的80%进行现金分红。

证监会主席吴清也说要"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对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采取强硬措施"。

本周读书

本周我重读了《手财》和台版的《胜券在握》,《巴菲特致股东信》

其中《巴菲特致股东信》中的两段感触颇深:

Leaving the question of price aside, the best business to own is one that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can employ large amounts of incremental capital at very high rates of return.

抛开价格不谈,最优质的企业,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以很高的回报率使用大量增量资本。

这一标准是理想中的企业,在现实的社会中可容纳大量的增量资金并实现高回报率的标准只适合于大部分初创期的企业。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轻资产型企业)。看到这里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喜诗糖果和贵州茅台。正好上周也看了巴菲特在股东信中这样描述喜诗

Today,See's is different in many ways from what it was in 1972 when we bought it: It offers a different assortment of candy, employs different machinery and sells through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hannels. But the reasons why people today buy boxed chocolates, and why they buy them from us rather than from someone else, are virtually unchanged from what they were in the 1920s when the See family was building the business.

如今,喜诗糖果在很多方面与1972年我们购买时也有不同:它提供不同种类的糖果,使用不同的机器,并通过不同的渠道销售。但是,今天人们购买盒装巧克力,以及他们仍从我们这里而不是从其他人那里购买,其原因与20世纪20年代喜诗家族创业时的情况几乎没有变化。

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代,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今天CXO,明天chatgpt,后天又智能驾驶。科技的发展推动时代的进步,这些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服惬意。然而作为投资者的我没在众多的新兴的前沿的企业中确定孰是独角兽的能力。我只能做的就是在变化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有确定前景,稳定发展公司。

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