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出手救助硅谷银行储户!会引发道德风险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硅谷银行(SIVB)$ 轰然倒塌后,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紧急出手“兜底”,保住了所有储户的存款。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强硬表态,称不会用纳税人的钱救助硅谷银行。该行所有高管失业、股东血本无归或已成定局。

硅谷银行事件,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联想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市场上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2008年美国监管当局出手救助大银行,花费了纳税人的钱,实际上等于将问题银行股东及债权人的损失转嫁给全体纳税人,让股东发意外之财,引发了道德风险。

在本次救助策略上,美国有关部门显然吸取了教训,采取了“只救储户,不救银行及股东、债权人”,尽力在最大程度上来避免“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道德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当局也是以救助用户为主。举例来说,人们经常批评美联储耗费巨资救助花旗银行,但花旗目前的股价仍较金融危机前的最高点暴跌了90%,股东损失惨重,这一叙事显然站不住脚。

美国国际集团(一家知名的保险公司)也是如此,只不过救助对象从储户换成了保单持有人。该公司股价跌幅甚至比花旗集团还惨,而且当年任职的管理成员也全部遭到撤换。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大银行在2008年的确获得了额外的流动性救助,帮助它们摆脱了危机,这招致了很多批评。很多人表示,这些银行就应该在2008年倒闭,为它们的激进扩张付出代价,而不是耗费纳税人的钱去救助。

问题在于,如果金融机构接受救助的条件是股东权益严重受损,管理层全部遭撤换,那么几乎没有金融机构会接受这样苛刻的救助条件。现在后视镜来看,2008年或许有更好的方式,但美国监管当局的初衷,也是救助被无辜牵连的储户/保单持有人,这一点被人们忽视了。

更重要的是,虽然有几家银行陷入危机,但绝大多数银行还在正常经营,没有出现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努力化解硅谷银行的影响,整个银行系统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

硅谷银行在扶持初创企业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人发帖称,其它银行不给初创企业/风投机构提供服务,除了硅谷银行,他们别无选择。至少对一部分储户来说,享受了其他银行无法提供的服务,而提供这些服务的硅谷银行,自身面临着隐性风险,终于在近几日爆发出来。

最后总结一下,美联储历史学家Peter Conti-Brown指出,“救助”这个词从来就没有概念上的含义,更不用说法律上的含义了。民众只觉得这个词有贬义,因此有必要为监管当局的行动正名。没有两次完全一样的危机,但这两次危机之间的救助逻辑,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