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的挥泪斩马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9喜欢:7

原文

$上海家化(SH600315)$ 再次发生了标志性事件,董事长兼CEO潘秋生离职,由来自于高鑫的林小海接任CEO一职,来自于平安人寿的首席投资官成建新代董事长一职。

这个结局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潘在任这4年,上海家化的业绩乏善可陈,继续一步步的向着差生这条道下滑,平安内部对他的表现也是非常不满意,走人无非是时间问题。意料之外是,去年就该离职的,三年任期到的时候不续约最顺理成章,但是又给他苟了1年时间。可能主要原因是去年的今天的时点过于敏感,临阵换帅兵家大忌,想把问题留待下家。

事不过三,从上海家化股票的表现对比也能看得出来,市场已经非常理性了,知道问题不在于董事长或者CEO的身上,根子在大股东的身上。谢文坚到张东方,再到潘秋生,现在换上林小海,谢来家化之前是强生医疗器械的中国区总经理,张来家化之前是维达国际的CEO,潘来家化之前是欧莱雅中国的大众化妆品部商务总经理,林之前是高鑫CEO(阿里派遣),之前还任职于宝洁担任大中华区营销总裁。

$中国平安(SH601318)$ 的招人上就可以看出来,喜欢用的还是外企或者是大厂出来的人,这和平安整个经理人团队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以贯之。实际上外企或者大厂出来的人都会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就是守成可以,讲规矩知进退,懂得风控,平安凭着牌照业务,管理好风控也是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开疆拓土不行,外企或者大厂出来的经理人都是一架庞大机器中的一枚螺丝钉,业务或者职权非常细化,相应的就缺乏了全局把控的能力。而上海家化所处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拼营销、拼市场、拼渠道,也拼产品,由保守的外企管理人来经营,肯定是拼不过创一代主政的竞争对手。

自从平安收购上海家化之后,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最终股东和创业管理团队不欢而散,两败俱伤。相当于双方都过于强势,又都对于形势做了误判。谢的上任对于公司的整个管理体系是有致命的伤害的;张运气不好接手了烂摊子,时间又留给她的不多;潘虽然碰到疫情,但做的东西表面大于实质,搞了一堆虚头八脑的东西,结果业绩一落千丈。对于林也无需期待过多,大润发本来就是阿里换帅之后战略收缩,集中主业的弃子,他属于被阿里毕业后推向市场的人才,被平安当成宝拿来,放在急需力挽狂澜的上海家化上。确实这个位子不好招人,外部流言四起,内部山头割据,业绩下滑难挽。本来还有些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的空间,结果2024年Q1被潘总一把给出了,他一个要走的人,这是没有留给后任余地。

上海家化有着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高度,不仅产品线全面,更难得的是品牌需要的时间积淀,背后蕴含的传奇故事,国民度的产品,他都不缺。相比于山寨起家的其他家品牌,上海家化就像是蒙尘的璞玉,需要在好的股东的手中打磨。

马总对于上海家化是有执念的,作为上海国企改制的标杆项目,后面葛的离职又是他亲自定夺的,后续又要平安人寿的长期资金相当于永续的持有,再经过两次的高价增持,把上海家化的成败和个人绑定了。实际上这都有所着相了,一个项目而已,也就是100多亿的投资成本,也通过资产的重组变现了不少了,对于平安的体量来说也不是特别重要。借着这次金融资本不能控制实业的要求处理了,也不伤体面。对于上海家化而言,脱离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企业文化,品牌才能发挥出他本身的价值。150亿市值的上海家化,远远不是他的本来价值。

精彩讨论

致股东信只写经典05-15 15:15

平安应该放手了。

全部讨论

很多事不是个体能影响的,大部分是时机运气。我没见识过,我说的不算

05-15 14:35

平安会割肉吗?

05-15 20:05

对于外企及大厂人员的评价是一阵见血,螺丝钉,都是打工的,都是背后平台赋予的能量,能开疆拓土的少之又少。

05-15 14:29

如果华润来操刀会如何…

平安应该放手了。

怪不得上海家化今天涨了

上海家化 换CEO

05-15 15:28

此文非常可观、一针见血👍

05-19 10:33

谁是马谡,谁是诸葛亮

05-17 19:04

和当年伊莱克斯的路子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