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解读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两天,国家颁布了四项重要的房地产市场新政策,今天我们通过资产配置视角,为大家简析这些变动!
首先,让我们概览这些新政策要点
1. 取消全国范围内首次购房及第二次购房商业贷款的最低利率限制;

2. 首次购房的首付比率降至15%,而第二次购房首付比率调整为25%;

3.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最低可达2.35%的利率水平;

4. 央行设置3000亿人民币的保障性住房专项贷款额度,旨在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适宜价位购入已建未售的住宅物业。
从个人角度来看,前三项措施无疑减轻了购房者的入门难度,但在房地产市场整体放缓的背景下,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的激励作用预计较为有限。
细分来说,降低首付比例意味着更多资金将通过贷款形式承担,以前30%首付对应3倍财务杠杆,现降至15%首付,则杠杆率接近7倍。这要求购房者对未来收入有较高稳定性和增长预期,然而当前经济环境下,民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不充足,因此,此类刺激措施的实际成效有待观察。
银行方面,政策调整允许其适度增加房贷发放量,有助于缓解贷款业务压力,并提升利润空间,毕竟房贷常被视为银行优质资产类别。其效果则需视后续房产交易活跃度而定。
至于第四项政策,央行提供的3000亿低息(1.75%)再贷款,且具备四次延期选项,加之能按贷款本金的60%额外提供资金,理论上能撬动近8000亿资金规模。此举不仅帮助银行减轻因存款增多而贷款需求不足的压力,也助力地方政府消化存量房产,激活地区经济。预计该政策在一线及部分强二线城市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前提是当地房产的租赁或销售市场足够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企在执行收购时,可能会寻求较低的成交价,对房价形成压制,故潜在购房者或许可以静观其变。
这些新政在降低购房门槛的同时,也反映出市场面临的复杂挑战,
另外,地方国企要收购房产的话,价格肯定会压的很低,甚至腰斩都有可能,所以有购房需求的,倒是可以看看地方国企收购房产的价格动向。